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427|回复: 1
收起左侧

[养生]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5-1-21 21: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孙灵芝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关于梅,《尚书》卷十《商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檗;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若作和羹,尔唯盐梅”之句,说制作羹汤离不开盐和梅,为烹调之必备。梅最初是作为调味品而食用的,后来才是药用。

    腊梅花

    明代程羽文《花历》:“十二月:腊梅坼。茗花发。水仙负水。梅香绽。山茶灼。雪花六出。”民间流行以花名代称农历十二个月,一花与一月相对应: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蔷薇,五月榴花,六月荷花,七月葵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山茶,十二月腊梅。

    清初《花镜》载:“蜡梅俗称蜡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其名。”郑忠明考证认为蜡梅原名黄梅,别名尚有梅花、寒梅、早梅、十月梅花、野梅、二色梅等。到了北宋元祐年间,才由苏轼和黄庭坚才把黄梅改名为蜡梅,因其花色黄如蜡,像是黄蜡做成的。

    中药腊梅花出自《本草纲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花:辛,温,无毒。解暑生津。”为腊梅科植物腊梅的花蕾。异名腊梅花(《救荒本草》),黄梅花(《纲目》),铁筷子花、雪里花(《贵阳民间药草》)。我国各地均有栽植。1~2月间采摘,晒干或烘干。品种有:素心腊梅,花心黄色,重瓣,花瓣圆而大,朵大。狗心腊梅,花心红色,单瓣,花瓣狭而尖,朵小,质较次。以花心黄色、完整饱满而未开放者为佳。产江苏、浙江、四川、贵州等地。

    《救荒本草》记腊梅花“味甘,微苦。”《纲目》:“辛,温,无毒”。可解暑生津,治热病烦渴,胸闷,咳嗽,汤火伤。

    梅花自古应用广

    梅花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气清香,味微苦、涩,性平。归肝、胃、肺经。全国有栽培。功能主治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

    又有别名白梅花、绿萼梅、绿梅花的梅花,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绿萼梅的花蕾。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主产江苏、浙江等地。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梅花,形态与白梅花相似,但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红色,重瓣,萼红褐色,主产四川、湖北等地。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则较少使用。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置席上,晒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味苦、微甘、微酸,性凉。归肝、胃、肺经。疏肝解郁,开胃生津,化痰。

    《红楼梦》写宝钗的怪病需要服“冷香丸”。冷香丸里用到的就有白梅花: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赤水玄珠》用白梅治唇上生疮,白梅瓣贴之,如开裂出血者即止。或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发,隐在皮肤,并治麻症斑症:梅花一两,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钱,丝瓜五钱,为末,每服五分,参苏汤下。王玷桂《不药良方》记载可预稀痘疹:每年腊月清晨,摘带露绿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捣成小饼,令食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1 21: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很多诗人都喜欢用来形容高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1-5 03: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