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 | | | | |
| | | 依据领料单检查所需领用中药材应一致,同时检查药材相应标签与领料指令相同,并应有质管部门的检验报告和放行凭证。 | |
| | |
| | | 检查时随机手取一撮适量药材目测检查,应无杂质,检查结束时随即将抽检药材样品放回,不准带离生产线。 | |
| | 检查时随机手取一撮适量药材目测检查,应无泥沙,检查结束时随即将抽检药材样品放回,不准带离生产线。 | |
| | 检查时随机手取一撮适量药材目测检查,按各品种前处理工艺规程规定; 检查结束时不作微生物检查随即将抽检药材放回,不准带离生产线;作微生物检查将抽检样品放入垃圾桶中作销毁处理。 | |
| | 从设备干燥运行状态查看运行时间及温度控制显示情况,并通过打印记录凭证进行确认其结果标准满足各品种工艺规程规定。 | |
| | 在分装不同阶段过程中分别抽查1-2袋进行检查,标准扎口应扎紧。 | |
| | | 检查时随机手取一撮适量药材目测检查,按照工艺规程或炮制标准要求符合规定。检查结束时不作微生物检查随即将抽检药材放回,不准带离生产线;作微生物检查将抽检样品放入垃圾桶中作销毁处理。 | |
| | | 1. 按各品种工艺规程规定从设备灭菌运行状态查看运行时间及温度控制显示情况。 2. 按各品种工艺规程规定(确认升温过程时间和规定灭菌温度时间)。 3.依据运行过程的监控记录和打印凭证,检查记录填写对应真实一致。 | |
工序 | | | | |
| | | 1.取本品30ml,用经校正合格的电导率仪测定:其控制结果参照企业内控标准,不同温度与电导率测定对比限定值进行测定。 2.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3.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水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5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 |
| | | 依据生产通知单检查所需领用中药材(饮片)应一致,同时检查药材包装标签与领料指令应相同。 | |
| 按各品种工艺规程规定批量标准结合生产通知单检查投料数量,核对领用量结果和实物应相同。 | |
| | 依据设备控制显示实施检查相关项目使要求符合各品种工艺规程规定标准。 | 每批投料后加水完成后检查溶剂量;生产过程每30分钟检查煎煮时间和温度 |
| | 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所检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 | |
| | 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所检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 | |
| | 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所检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 | |
| | | 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所检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 | |
工序 | | | | |
| | | 1.用电导率仪测定:纯化水<3μs/cm,注射用水<lμs/cm。 2.纯化水: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注射用水:照PH值测定法用酸度计测定,PH应为5.0~7.0。 3.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水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ml(注射用水)1.5ml(纯化水),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 |
| | | 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加入浸膏体积约2倍量的注射用水搅拌15分钟使药液混合均匀,再加浓氨水调pH值至8.0~8.5。 | |
| | | 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 每30公斤浸膏加注射用水至10万毫升计算水沉量(水沉量=总体积量-浸膏体积量),加入计算好的水沉量后,搅拌15分钟使药液混合均匀。 | |
板蓝根提取物: 1.滤膜 2.除氨后加水前的PH 3.水量 4.加水后的PH 5.时间 | 1.每批过滤前检查滤膜规格,应为:0.8μm混合纤维素脂膜; 2.加水前照PH值测定法用酸度计测定pH或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加水前应将过滤后的板蓝根提取物加热除氨至pH值为5.0~6.0; 3.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复核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加水量应为:按每30公斤浸膏加注射用水至10万毫升计算; 4.照PH值测定法用酸度计测定pH或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加水后的pH应为7~7.5; 5. 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加水后应搅拌15分钟使药液混合均匀。 | |
川参通注射液提取物: 1.水量 2加水后的PH 3.时间 | 1.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按每1.1kg中药饮片量加注射用水至1000ml计算; 2.照PH值测定法用酸度计测定pH或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用10%氢氧化钠(NaOH)溶液调pH=6.9~7.1; 3.加水后应搅拌15分钟使药液混合均匀。 | |
| | | 1.应有标记。 2.依据设备控制显示实施检查或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数据应符合各品种工艺规程规定标准。 3.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 4.查看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应及时逐项真实填写。 | |
| | | 检查操作人员填写的记录和依据设备控制显示实施检查相关项目使要求符合各品种工艺规程规定标准。 | |
| | | 取洗瓶水约200ml,置洗净的锥形瓶中按可见异物检查法在澄明度检测仪下检查,无可见异物。 | 1次/2小时 检查结束时随即将抽检样品放置于废品放置处,不准带离生产线。 |
| | 依据设备控制显示实施检查相关项目: 预热区≥300℃,高温区≥360℃,下加热区≥350℃,冷却区≤250℃。 |
| | 1.取洗净安瓶20支,灌装注射用水,按注射剂可见异物检查法在澄明度检测仪下检查,无可见异物。 2.检查洁瓶存放间,洁净安瓿应随洗随用,不得堆积。 |
| | 随机抽取烘干后的洁净安瓿3盘,分别抽取每盘四角和中间安瓿各一只,肉眼查看安瓿应洁净无水珠。 |
| 检查洁瓶存放间,洁净安瓿的存放时间不超过24小时,否则重洗,重灭菌。 |
| | | 依据领料单检查所需领用物料应一致,同时检查物料相应标签与领料指令相同,并应有质管部门的检验报告和放行凭证。 | |
| 按各品种工艺规程规定批量标准结合生产通知单检查投料数量,核对领用量结果和实物应相同,称量与投料过程有人复核。 | 投料前、后分别对所投物料的计算量进行一次检查,投料过程中全程监控 |
| 照PH值测定法用酸度计测定pH或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的质量标准规定。 | |
| 从配料罐取样口取药液约200ml,置洗净的锥形瓶中按注射剂可见异物检查法在澄明度检测仪下检查,无可见异物。 |
| 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稀释倍数应符合批生产指令,稀释过程有人复核。 |
| 必须有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半成品检验报告书,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品种的质量标准规定。 |
| | 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起泡点压力应符合规定。 | |
| | | 从设备所有灌药针头处取混合药液约200ml灌入洗净锥形瓶中,按注射剂可见异物检查法在澄明度检测仪下检查,不得有异物。 | |
| 1.封口长度 2.外观 3.可见异物 4.药液装量 5. 标记 | 1.在盘中检查,选出最长和最短安瓿与规定封口长度比较,不得超过±1mm。 2.在盘中检查,不得有泡头,漏头,凹头、勾头、焦头等不良品。 3.取20支,按注射剂可见异物检查法在澄明度检测仪下检查,不合格品不得超过1支。 4.取已灌药液尚未封口的安瓿3支,分别将药液小心移至干的量筒中,其容量不得低于各品种规定量。 5.每盘有标记,并有灌封工代号。 | 1次/2小时 检查结束时随即将抽检样品放回,不准带离生产线。 |
| | | 1.应有标记。 2.依据设备控制显示实施检查或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数据应符合各品种工艺规程规定标准。 3.通过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查看数据应符合相应品种工艺规程规定。 4. 查看生产操作的生产记录,应及时逐项真实填写。 | |
| | |
| | 1.肉眼观察:外壁冲洗干净,无污渍。 2.每柜随机查看10盘,应均由标记。 3.每批成品应分批堆放,并有相应的状态标识。 |
| | | 1.抽检各灯检员灯检每盒合格成品20支,按注射剂可见异物检查法在澄明度检测仪下检查,不得有明显可见异物,如检出微细可见异物仅有1支,应另取20支灯检成品同法检查,均不得检出; 2.随机抽检各灯检员灯检废品500支,按注射剂可见异物检查法在澄明度检测仪下检查,不得检出合格品1支。 3. 合格品、不合格品、未灯检品应分批堆放,并有相应的状态标志。 | 成品:20支/盒。 废品:每批抽取各灯检员灯检废品500支。 检查结束时随即将抽检样品放回,不准带离生产线。 |
| | | 检查该批次所用所有包装材料:必须要有检验合格证(合格证)。 | |
| | 1.品名、规格、批号、内容正确。 2.查看使用记录:使用量+退回量+废签量=领用量。 | 1次/小时 检查结束时随即将抽检样品放回,不准带离生产线。 |
| | 随机抽取10盒成品,不得缺支,不得破损,不得有污迹;说明书应与产品相符,不得漏放。 |
| | 1.外观、文字内容应与产品相符;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正确无误。 2.查看使用记录:使用量+退回量+废盒量=领用量。 |
| | 随机抽查10箱: 1.与各品种规定相符。 2.内容完整无误,不漏放。 3.字迹清晰完整,内容正确。 4.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正确,内外包装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