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7856|回复: 45
收起左侧

[吐槽及其它] 你的实验室安全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4 10: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曙光在前头 于 2014-12-24 10:11 编辑


实验研究是对科学的探索,很多未知的东西需要在实验室内研究和证明,发生出乎意料的问题也是难免的,但这些风险都可以通过安全操作降到最低,剔出“不小心”“没注意”,危险事故就可以防范的。从事检测及科研工作的人,一定要保护自己、保护环境、保护社会,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
爆炸事件
案例1.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一实验室发生爆炸
爆炸事故:2010年6月9日下午1时30分许,位于大连市星海街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实验室发生爆炸,部分居民家玻璃被震碎,所幸没有人员伤亡,没有造成环境污染。
爆炸原因:由于做实验时发生差错,双氧水在实验操作时因温度高而引起爆炸。


案例2.黑龙江林科院发生不明气体爆炸波及面积1500平米
爆炸事故:2010年7月10日下午3点左右,位于哈平路134号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办公楼发生不明气体爆炸。办公楼面积5000平方米,爆炸波及面积1500平方米,20多个房间门窗受损,其中电信机控室和实验准备室共60平方米楼板坍塌,所幸并未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
爆炸原因:据该院副院长介绍:学院的实验室内并不产生易爆气体,也没有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发生后张副院长立即赶到现场,并在办公楼附近闻到了疑似天然气刺鼻气味,实验室旁边的网通电缆井附近尤为浓重。引发爆炸的不明气体是由电缆管线内传出,巧合的是,在学院不远处的地方发生了天然气泄漏事件,抢修天然气漏点的施工现场内也有网通的电缆管道。

火灾事件
案例1.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一实验室失火
起火事故:2009年11月18日凌晨4时55分,位于天水路的中科院化学物理研究所一实验室发生火灾,消防中队接到报警后迅速派出警力赶赴现场进行扑救,发现化物所北侧实验楼内部一实验室内浓烟正从窗户喷涌而出,烟雾带有明显的异味。起火点是一楼一间实验室的操作台,操作台上放置着各类精密试验仪器,仪器内的试验物质正在燃烧,明火已向房顶蔓延,将实验室内的装修材料引燃。
起火原因:经过消防部门调查,这起火灾发生的时间为凌晨2时49分。据化物所值班人员介绍,火灾发生的原因是实验员白天做完实验后未及时关闭实验仪器,实验材料持续反应所致。


案例2.北京某公司实验室起火 价值千万元探测仪被烧毁
起火事故:2010年11月6日4时许,昌平区科技园区内的环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无磁实验室起火,公司的一台石油测井探测仪被烧毁。消防员赶到现场,全木制造的实验室已经蹿起了十多米高的火焰。实验室周围6米处,火星噼啪喷出,烟火烤得人眼睛难以睁开。消防队员用时20分钟,将大火扑灭。这家公司是中国舰船研究院的一家直属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测井装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经营。
起火原因:烧毁的这台石油测井仪器装备是公司比较贵的一台,实验室被烧毁造成的损失上千万元。起火原因是实验室内的变压器自燃后,引起这场大火。


案例3.清华大学实验室液体飞溅烫伤4人
起火事故:2009年12月28日17时40分许,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生在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做试验时,电阻坩埚熔化炉内的金属液体意外飞溅,引燃旁边垃圾桶内的可燃物,导致一名教师和三名学生不同程度烫伤,所幸均为轻伤。事发后,消防员赶到现场将火扑灭,同时,受伤师生也被及时送往北医三院治疗。救援人员介绍,现场过火面积只有0.5平方米,有明火但很快被扑灭,未造成重大损失。
事发原因:熔融金属液体引燃垃圾桶中可燃物导致。


案例4.昆明理工大一实验室着火
起火事故:2010年5月25日下午12时30分许,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矿业大楼6楼一实验室突发火情。起火的是一间电化学综合测试室,下午1时50分,现场明火已被扑灭。火灾过后,室内留下遍地的干粉和水渍,玻璃窗也没有逃脱被烤裂的厄运。
起火原因:起火时实验室里无人。因学生做完实验出门时忘记关电路引发火灾,所幸无人受伤。

投毒与中毒事件
案例1.浙大“7-3”CO中毒一博士研究生亡事发过程:2009年7月3日12时30分许,浙大理学院化学系博士研究生袁某某发现博士研究生于某昏厥倒在催化研究所211室,便呼喊老师寻求帮助,并于12时45分拨打120急救电话。袁本人随后也晕倒在地。12时58分,120急救车抵达现场,将于某和袁某某送往省立同德医院。13时50分,省立同德医院急救中心宣布于某抢救无效死亡。袁某某留院观察治疗,于次日出院。
事发原因:杭州市公安机关立即对事件开展调查。经调查发现,浙大化学系教师莫某某、浙江某高校教师徐某某,于事发当日在化学系催化研究所做实验过程中,存在误将本应接入307实验室的一氧化碳气体接至通向211室输气管的行为。莫某某、徐某某的行为涉嫌危险物品肇事罪,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并对其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
责任追查: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进展,浙大决定对该校理学院分管安全工作负责人、理学院化学系系主任、化学系分管安全工作负责人、化学系催化研究所所长等4人停职检查,接受调查。


案例2.复旦大学投毒案发人深省
如果说前面的案例是由于客观原因和疏忽引起,那么,请看一系列主观犯罪因素引起的人祸吧!
2013年4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6楼第一会议室,有一个人缺席。缺席者是黄洋。他本应该在这个晴好的春天早晨,坐到这个会议室里,参加博士研究生复试。在将近一个月前,黄洋参加了初试并顺利通过。顺利几乎来得没有任何意外。黄洋的专业成绩不仅受到同学认可,导师更对黄洋赞誉有加。但一杯清澈透明的饮用水,改变了黄洋整个生命轨迹。
事发时间:
2013年4月1日的早晨是个阴霾的清晨。黄洋起床,打开寝室的饮水机,喝了一小杯水。黄洋立即觉得味怪,便将饮水迅速吐出,但剩余的部分有毒水,已经被咽了下去。4月16日,医治无效死亡。


事件起因:
4月11日,在饮水机弯管的残余饮用水中,警方确认找到了少量N-二甲基亚硝胺,黄洋的室友进入警方排查视线。4月15日晚间,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告称,4月12日,警方基本认定同寝室的林沐(化名)存在下毒嫌疑。黄洋的寝室位于医学院20号寝室楼背阴的四层。寝室本可供四名学生入住,但在2010年黄洋开始就读研究生后,这个寝室一直仅住有三名学生。由于一位上海籍的学生经常回家,寝室实际上仅有黄洋及林沐日常居住。林沐正是目前被警方认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的黄洋室友。2010年,这位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的潮汕小伙,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部。
两个医学生因这桩投毒案毁灭了各自的大好前程,发人深省!


案例3-6.高校投毒案回眸
回眸我国著名高等学校先后发生的投毒案: 分别是1995年5月清华大学朱玲铊中毒案, 1997年5月北京大学铊投毒案,
2004年12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案和2007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这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案例,居然发生在受过高等教育的教授和学生群体中,说明我们以学习成绩高低和发表论文多少为导向的教育和科研体制需要彻底改革。因为教育和科研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坚实的教育基础,就没有一流的科研!生命不保,谈何教育;投毒不止,谈何科研!
四、传染与意外事件
案例1.东北农大28位师生因实验染传染病
事发时间: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0年12月19号的一次实验,改变了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的人生轨迹。这是一次羊活体动物实验,先解剖,再肢解,最后观察羊内脏。整堂解剖课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它的结果却是:28人感染严重布鲁氏杆菌传染病。
事件起因:解剖实验后染上怪病
2010年12月19日下午,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畜禽生产教育0801班30名学生在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室进行“羊活体解剖学实验”。学校的实验室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干净整洁,反而是有些杂乱,甚至感觉有些不卫生。学生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开始实验的。据多名被感染学生回忆,校方很快便组织学生集体进行检查,最终发现,共5个班级28人感染布鲁氏菌病,其中包括27名学生、1名老师,感染者被送至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接受治疗。
事故处理:对于事故责任人,官方文件中写明,免去郑世民动物医学学院院长职务,免去魏萍动物医学学院党总支书记职务等。


案例2. 美国耶鲁大学实验室发生事故 一女生不幸身亡
美国耶鲁大学官员说,再有一个月就要毕业的一名女生于2011年4月12日晚上在实验室内被机器绞住头发,窒息死亡。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介绍,攻读物理和天文学专业的四年级学生米歇丽·杜弗特(Michele
Dufault)星期二晚上碰到“一件设备的可怕事故而死亡”,事故发生在化学实验室的机器间。耶鲁副校长林达·洛里墨介绍,杜弗特是个很出色的年轻女子,是个杰出学生,年轻的科学家,是这个社区的好朋友和活跃成员。她说,学校将纪念她、哀悼她的逝去。
在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上,杜弗特有自己的照片,照片中的她有一头垂肩棕色长发。康涅狄格医疗检查官办公室介绍,她是由于脖子受压迫事故性窒息而亡。耶鲁大学告诉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局说,杜弗特是在为毕业项目操作机器时死亡。耶鲁大学所在地纽黑文警方凌晨2点30分收到911报警电话。职业安全和健康局检查涉及事故的各种因素,调查实验室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综合分析
以上所列出来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只是近五年来所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可以说是冰山一角。我们尝试从中总结出几点,望能够给科研工作者们以启迪·····。


1.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很多实验室都是靠高年级的研究生兼做实验室管理,但经验积累得差不多了,他们也该毕业了,新来的学生又要从头学起,始终不是良性循环。实验室里看到的都是科研人员、研究生,看不到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暴露出我国专业化的实验室管理人才的缺乏。


此外,实验室的试剂管理也存在很多漏洞。很多研究生初次做实验,各种试剂一次买很多,之后却发现没有用,就堆在旁边,一方面是浪费,另一方面也成为管理上的负担,处置还要花很多钱。合理的采购试剂计划显得十分必要。


2.科研人员实验室安全意识淡漠
目前很多科研单位的一线科研人员主要由硕士、博士、博士后和技术员组成,他们是各种化学实验的主要完成者,但他们的安全防护知识却往往局限于来自实验室管理者的简单传授和自身操作实践。他们往往对技术环节比较精通,但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和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大多意识较为淡漠。


3.实验室安全教育缺失
硬件上潜在的危险也需要重视,安全预防中,“人防”和“技防”缺一不可。以化学实验室为例,人们通常认为,化学实验室里有气味很正常,但如果实验室里的某种气味过浓,便说明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不符合安全要求,人长期在里面工作很容易患病。
大部分实验室失火、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是由于科研人员的疏忽造成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是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但是,很多科研人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受到正规、标准化的安全教育。靠自我摸索的过程,也是最容易出事故的时候。

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通常来说,实验室的墙壁上都会贴有“实验室管理制度”或“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多流于形式。我国实验室管理水平不高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排上就可见一斑。在国外,有研发机构的大型企业,一般都有专门从事实验室管理的员工,一个员工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几十年。但在国内,实验室里更多的是教授、研究生的身影,却很难看到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即便是有管理人员的,与国外的积极性比起来也是大相径庭。”


在德国,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是整个科研队伍的成员之一,属于支持人员,这意味着,其个人的利益和团队整体的发展挂钩在一起,科研实验做的好,管理人员的腰包也会鼓起来。但在国内,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通常是归校方或研究院所的后勤部门统一管理,作为科研队伍的编外人员,他们自然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的工作中去。


除了管理层面的问题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当下以论文数量为主的评价体系使得科研人员“愈加浮躁”,不少人做实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论文需要的数据尽早赶出来,“赶速度出数据,最终赶出了事故。”这一点也值得警惕。

(来源于我要测)


下载附件请回复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4 1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验很危险  操作需谨慎  且做且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4 10: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4 10: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4 11: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4 13: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时代的产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4 13: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知则无惧,现在的实验人员,勇气可嘉啊!

点评

特别是长期处于那个环境,已经忽略了危险,可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 16: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4 13: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12-24 14: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害人的是没有办法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12-24 16: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警钟长鸣

点评

确实,作为化验员首先要保护自己、保护环境、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4 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咕咕 发表于 2014-12-24 16:17
警钟长鸣

确实,作为化验员首先要保护自己、保护环境、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4 17: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4 17: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4 17: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触目惊心!引以为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12-24 20: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曙光在前头 发表于 2014-12-24 16:22
确实,作为化验员首先要保护自己、保护环境、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

故事往往发生在"一不小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5 10: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实验室安全最大的问题是人的服从性,制度再好,管理人员再用心,被管理人员拒绝执行,一点办法也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5 09: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事故代价太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0 11: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验很危险  操作需谨慎  且做且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2 14: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28 09: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来学习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19 05: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