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十万个为什么 于 2016-3-14 13:00 编辑
前几天发了一个投票贴子,关于我迟到了要写偏差吗?各位蒲友各有评说, 有说我职业病的,有说我闲的慌的,有说这个该做偏差的,有说不该做偏差的, 有说如果影响质量就要做偏差的,各种说法都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举一反三的想过这个问题,什么偏离要报告,什么偏离不报告? 往深了说,什么偏差要体现,什么偏差不体现?在往深了说,为什么我们都没有偏差? 估计这个很难说,但是我认为这个不应该是问题。 穷则思变,我认为我们药企里面做质量的,应该想想改变了。 我有个小侄女,他看到风险管理的时候,问了我两个问题,什么是风险?你怎么样管理它? 或许有人要拿概念来说话了,风险就是XXXXXX。我想说,呵呵。 我可以告诉你,可能超标就是风险,可能失控就是风险!怎么管理呢? 检测就是对超标的管理,控制就是对失控的管理。 说到这儿想必大家都明白了我的意思,风险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他们大多数识别出来,并且管理好他们呢?做一个风险数据库! 把已经发现了的问题/可能存在的问题列出来,把我们已经采取的措施/应急的措施列出来。 这样我知道我要验证什么了,验证我已经采取的措施啊,工艺上的叫验证,程序上的我想应该叫自检吧! 这样我就知道哪些偏差需要报告了,发生一个问题,我有预案啊, 处理一下,报告一下,评估一下,记录一下,这就是偏差, 如果是个新问题,或者这个问题出现的次数多了,我就需要更新我的数据库,提高这个问题的级别,采取新的措施,这就是CAPA! 既然有了新的东西,我就要变更了!每年都有这么多事情做,年度回顾我想肯定要上百页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贴子出来之后,肯定会有很多人说不行,不科学,不合理云云,请说出你的道理,不胜感激! 当然我这种小年轻的土办法入不了大人物的法眼,所以就高抬贵手别回复了。
补充内容 (2016-3-14 13:29):
简单的说,就是建立一个风险数据库,记录了可能发生的风险,我们采取的措施,
确保这些措施正确的执行,并且能够控制风险,然后逐步完善这个风险数据库。
这就是我理解的风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