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三白草鉴别 三白草 Sanbaicao,本品为民间草药。商品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的干燥全草或根茎。
历史 | 三白草始载于《名医别录》。《唐本草》云:"叶如水荭,亦似蕺"。《本草拾遗》载:"此草初生无白,入夏叶端半白如粉,农人侯之莳田,三叶白草便秀,。故谓之三白"。《本草纲目》载:"三白草生田泽畔,……高二三尺,茎如蓼,叶如商陆及青葙,四月其颠三叶,面上三次变作白色,余叶仍青不变……五月开花成穗,如蓼花状,而色白微香,结细实,根长白虚软,有切须,状如泥菖蒲根"。按上述,古今所用三白草基本一致。
| 原植物 | 三白草 别名:五路叶白、白水鸡(福建),塘边藕(江西、广东、广西、福建),白面姑(广西、贵州),白花(叶)莲、白花照水莲(江西、福建),三点白、水牛草、水九节莲、九节藕、百节藕(江西),一白二白、湖鸡腿(湖南),沟露、白舌骨(贵州),白头草、大水白、猢狲草(浙江),接骨草(湖北)。
Sau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l.-三白草科Saururuaceae
[/url]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状茎较粗,白色。茎直立,下部匍匐状。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3cm,基部与托叶合生为鞘状,略抱茎;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5cm,宽3~6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心形或耳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5,总状花序1~2枝顶生,花序具2~3片乳白色叶状总苞;花小,无花被,生于苞片腋内;雄蕊 6,花丝与花药等长;雌蕊1,由4个合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圆形,柱头4,果实分裂成4个果瓣,分果近球形,表面多疣状突起, 不开裂;种子球形。花期4~8月,果期8~9月。
喜潮湿,常成群生于沟旁溪畔及沼泽等低湿处。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秦岭南北坡、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云南。
| 采制 | 全草四季可采收;根茎于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 产销 | 三白草Herba Saururi Chinenssis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多自产自销。 | 化学成份 |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甲基正壬酮(Methyl-n-nonylketone)。根茎、叶含可水解鞣质1.72%。叶含黄酮化合物:槲皮素、槲皮甙、异槲皮甙、萹蓄甙、金丝桃甙(Hyperin)及芦丁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用三白草茎叶经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0.5%,经气层鉴定,主成分为肉豆蔻醚(Myristicin)。
甲基正壬酮.................................肉豆蔻醚
| 功效 | 味甘、辛,性寒。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的功能。用于尿路感染、肾炎水肿、黄疸、脚气,妇女白带过多。外治疔疮痈肿、皮肤湿疹。用量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 药理作用 | 50%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 性
状
鉴
别
|
性状鉴别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4/PART25/PD02.JPG]根茎圆柱形,节处膨大,常有须根,节间长1.5~2cm,直径5~8mm。茎表面淡棕色,有纵沟纹,直径2~5mm,节间长3~6cm。叶多皱缩,展平后叶片卵状披针形,上面棕绿色,下面灰绿色,叶基心形,叶柄基部常抱茎。茎顶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气微,味淡。 | 显
微
鉴
别
| 根茎(直径6mm)横切面 表皮细胞类方形,有的含黄色内含物。皮层约占半径的1/3,薄壁细胞类圆形,作圈链状排列,有油细胞和分泌管散在,分泌管细长,一般长200~400μm,宽约20μm,内含淡棕色物质。内皮层明显,外韧维管束20~30个,排列成环。髓部薄壁细胞亦成圈状排列,胞间隙大。
图左:三白草根茎简图(×18)
图右:三白草根茎左:横切面(×175) 右:纵切面(×175)
叶表面观:下表皮细胞略成多角形,角质层纹理明显,表皮细胞间有油细胞均匀散在,圆形,直径32~44μm,内含黄色油滴。气孔多,为不定式。有少量多细胞腺毛,由2~3细胞组成,长40~70μm,基部直径12~16μm。上表皮无气孔。横切面可见表皮细胞下有一列方形或切向延长的棕色细胞
图左:三白草叶横切面(×333)图右:三白草叶上表面表皮观(×333)
图下:三白草叶上表面表皮观 (×333)
茎横切面与根茎略相似,不同点是:表皮细胞下有1~2列厚角细胞;中柱鞘纤维3~4列排列成环。
| 理化鉴别 | 1. 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10ml浸渍过液,滤过,滤液置蒸发皿内自然挥干,加1%香草醛浓硫酸溶液,即显红色,放置变为蓝紫色。(检查萜类)
2. 取本品粉末1g,置小试管中,用玻璃棒压紧,滴加品红亚硫酸试液少量,使粉末湿润,自侧壁观察,粉末显红棕色沉淀。(检查黄酮)
3.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中加热3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少量镁粉与浓盐酸3滴,置水浴上加热,显红棕色沉淀。(检查黄酮)
4. 薄层分析 样品制备:取水蒸汽蒸馏所得挥发油,用乙醚稀释后点样。吸附剂:硅胶G(青岛)加0.5%CMC 湿法铺板。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9∶1)。展距11cm。显色剂(Ⅰ)磷钼酸(10%乙醇液)。喷后110℃烤10分钟,斑点均为显蓝色。(Ⅱ)2,4-二硝基苯肼显色,与甲基正壬酮相对应的斑点显黄色
三白草薄层层析图谱
(左):10%磷钼酸乙醇液显色 (右):2,4-二硝基苯井显色
S:a.肉豆蔻醚 b. 甲基正壬酮 1.三白草挥发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