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25184
帖子
主题
积分219179
注册时间2012-4-1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陈皮制剂
陈皮即橘皮,是橘果剥下来晒干的果皮,因橘皮存放时间越久,其辛辣气味越弱,药用效果好,所以又叫陈皮。可还记得那入口甘、甜、咸、酸,还带有橘香的九制陈皮?那是伴随多少人走过甜美童年的小零食。殊不知,作为一味中药,陈皮还常被人们用于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法中呢。炖汤可用之、做肉可用之,连泡茶也可用之,几乎成了家居必备之品。春节长假伤食可用陈皮生姜消食饮,其制法为:取陈皮5克,生姜2片,加适量红糖,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即可,一次一杯,一天两到三次即可。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因此具有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果。而生姜能开胃驱寒,对于很多不思饮食还感觉腹部寒凉的患者而言比较有益。红糖中含有的维生素和电解质成分,可通过调节组织间某些物质浓度的高低,平衡细胞内环境的水液代谢,排除细胞代谢产物。
经常嚼嚼陈皮,可宽胸理气,陈皮有橘皮、红皮等别名,《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可见,陈皮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中药。
1.中医典籍中的陈皮
陈皮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饮片,有很多中药制剂中使用陈皮。张元素《医学启源》记载有“橘杏丸”一方,由橘皮、杏仁等分研末蜜丸而成,“治气闭,老人、虚弱人皆可服”。可见,橘杏丸是通过调理肝肺两脏的气机而达到治疗气闭症的功效,而且药性平和,无攻伐之弊,老人及虚弱的人群都可以服用。关于其归经理论,大部分本草专著均认为归脾、肺两经。如《本草纂要》云:“陈橘皮……入太阴经,理气之药也。”《神农本草经疏》云:入手足太阴,足阳明经。《本草纲目》:橘皮……为脾肺二经气分药。
但也有一些文献认为陈皮也入肝经。如《雷公炮制药性解》谓:“入肺、肝、脾、胃四经。”《神农本草经读》认为“橘皮气温,禀春气而入肝;味苦入心,味辛入肺。……疏泄为肝之专长,唯其入肝,所以能利水谷。……橘皮顺气,妙在苦以降之……橘皮妙在温燥,故能去痰宽胀……”
从产地看陈皮疏肝功效
化红皮乃广东所产之桔子皮,又称“广皮”,行气解郁之功,远胜他处所产者。
统观青礁石、化红皮,荔枝核三药,皆以广东产者,得东方木气最厚,同气相引,入肝经,散肝气解肝郁之功效显著。
清代汪绂的《医林纂要探源》认为陈皮“上则泻肺邪,降逆气。中则燥脾湿,和中气。下则舒肝木,润肾命,主于顺气消痰 去郁。”说明陈皮的理气功效可以治疗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肝经的疾病。
2.陈皮临床应用实证
治疗胸胁痛:《神农本草经疏》记载治疗胸胁痛应采用“宜降气,养血,和肝”的治法,药用“苏子,郁金,番降香,川通草,当归,生地黄,橘皮,甘草,白芍药,续断, 鹿角胶。”
治肥气病:明代认为“属气血两虚,肝气不和,逆气与瘀血相并而成。”治法上“宜和肝散结气,兼行气血凝滞。”药用“川芎,当归,沉香,干姜,肉桂,橘皮……”
治肝气不舒:《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有:“橘柚通体皆香,而皮辛肉酸,乃肝胆通气之药也。故凡肝气不舒,克贼脾土之疾,皆能已之。”
治乳痈:《本草纲目》载:用真陈橘皮,汤浸去白、晒,面炒微黄,为末,每服二钱,麝香调酒下……名橘香散。
3.陈皮的中药描述
【药名】陈皮
【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
【药性】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
1.脘腹胀满,食少吐泻 本品辛香走窜,温通苦燥,入脾胃经,有行气除胀,燥湿之功,故为治疗脾胃气滞、湿阻之脘腹胀满、食少吐泻之佳品,对寒湿阻滞中焦者,最为适宜。脾胃气滞轻者可单用;气滞甚者,可与木香、枳实等同用;寒湿阻滞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可配山楂、神曲等同用,如保和丸(《丹溪心法》);若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腹痛、呕吐、泄泻,可配藿香、苏叶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若脾虚气滞,腹痛喜按、不思饮食、食后腹胀、便溏舌淡者,可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2.呕吐、呃逆 本品有苦降之性,《名医别录》谓其“下气、止呕”,《本草纲目》以其“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故为治呕吐、呃逆之佳品。胃寒者,可用研末,也可配生姜用,如橘皮汤(《金匮要略》);因热者可配竹茹、栀子等;若虚实错杂有热者,可配人参、竹茹、大枣等,如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3.湿痰寒痰,咳嗽痰多 本品苦温,长于燥湿化痰,又能理气宽胸,又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治湿痰咳嗽,多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治寒痰咳嗽,可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伤寒论》)。若脾虚失运而至痰湿犯肺者,可配人参、白术同用,如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4.胸痹 本品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而能行气通痹止痛。治痰气交阻之胸痹,短气,可配伍枳实、生姜,如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煎服,3~9g。
附药:橘红、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1.橘红 橘红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大红袍、福橘的干燥外层果皮。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适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煎服,3~10g。
2.橘核 橘核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大红袍福橘的种子。性味苦,平,归肝、肾经。功能理气,散结,止痛。适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等。煎服,3~10g。
3.橘络 橘核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大红袍福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性味甘、苦,平。归肝、肺经。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煎服,3~5g。
4.橘叶 橘叶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大红袍福橘的叶。性味辛、苦,平。归肝经。功能疏肝行气,散结消肿。适用于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煎服,3~10g。
5.化橘红 为芸香科植物化洲柚或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外层果皮。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适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食积呕恶,胸闷等。煎服,3~6g。
4.药典收载陈皮Chenpi
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陈皮 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广陈皮 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纤维鉴别】 (1)本品粉末黄白色至黄棕色。中果皮薄壁组织众多,细胞形状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有的成连珠状。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稍厚,气孔类圆形,直径18~26μm,副卫细胞不清晰;侧面观外被角质层,靠外方的径向壁增厚。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呈多面体形、菱形或双锥形,直径3~34μm,长5~53μm,有的一个细胞内含有由两个多面体构成的平行双晶或3~5个方晶。橙皮苷结晶大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黄色或无色,呈圆形或无定形团块,有的可见放射状条纹。螺纹导管、孔纹导管和网纹导管及管胞较小。
5.陈皮的传说故事
相传宋朝天圣元年,范仲淹在东台任盐仓监官,当时他的母亲体弱多病又不愿服用汤药。为此,范仲淹一筹莫展,忧心忡忡。有一天,他前往一位东台名医的住处,这位名医见他求医心切,便给了范仲淹一味良方:用糯米配以中药,制成药酒饮用。于是,范仲淹立刻找来中药和调酒师,制成此酒,范仲淹的母亲饮用后果然身体逐渐康复起来,而这种酒,就是最初的陈皮酒。
新会人生产的“陈皮普洱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据说这种茶是良溪村(今属蓬江区)道光进士罗天池始创的。罗天池原名汝梅,字草绍,号六湖,1805年生于新会棠下镇良溪村,道光六年进士,被誉为“粤东四大家”之一。道光廿七年(1847年),罗天池在云南因回人事件辞官回新会棠下良溪村,在云南任职期间罗天池很喜欢饮当地的普洱茶,辞官后他带了很多普洱茶回乡。
回乡的当年秋天,罗天池不慎得了感冒,就在书房内边看书边品茗。妻子忙用当年的陈年柑桔皮煮水给他服用,他以为是妻子煮水给他泡茶,于是把陈皮汤倒入茶壶里。临到喝时他才发觉,泡茶水原来是镇咳、化痰的陈皮汤,倒了又觉可惜,就啜了一口,觉得淡淡的陈年桔子皮味和普洱茶混合的香味直透鼻孔,而且两颊生香。喝了几杯,感觉咽喉舒畅,咳痰也少了。第二天,罗天池又叫妻子煮陈皮水给他泡普洱茶。连服两天,咳也止了,痰也没了,觉得心中的郁闷仿佛被陈皮和普洱茶洗去了。至此,每喝普洱茶,他都喜欢加上一些陈皮一起泡着喝。
一天,隔壁的族弟给罗天池送来一些自己种的柑桔。他拿起桔子看了看,心想:普洱茶放置的时间越长,越醇厚滑腻好喝,新会柑桔皮也是放置得时间越长久去痰镇咳疗效越好,如果将这两种结合起来存放,既方便冲泡饮用,也容易储存起来。他把柑桔皮撕开成三瓣,然后将普洱茶叶包起来,这样虽然易装茶叶但也易散出来。罗天池心想,如果要使茶叶放在柑桔里不漏出来,柑桔皮就不能受到破坏,还须将果肉和核掏空出来。于是,他取了一个青黄的柑桔,用刀子将柑桔底部割一小块,把果瓤去掉,用普洱茶将空桔皮填充结实,再盖上刚割下来的柑桔皮,把果子恢复成原状,拿出去晒干。风晒干的柑桔皮呈金黄色既干又脆,散发出淡淡的桔子清香。为了防潮和不压破柑桔皮,他想,在云南,当地人喜欢用绳索把鸡蛋绑起串起来卖的风俗,于是就找来稻草,把陈皮普洱茶一个个绑成串,挂在书房里。当邻居来串门时,罗天池送一些给邻居,同时还亲自动手教乡人制作,就这样,柑桔普洱茶的制法逐渐在良溪传开。后来,乡人罗奇生、罗光耀还从乡里收集柑普茶到海外销售。为了能收到更多陈皮普洱茶,他们又将制作方法传到鹤山、新会、开平等地,流传至今。
新会著名特产——新会陈皮,是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现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为芳香。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经药检部门初步化验结果表明,由于土壤条件、栽培技术、农田小气候的差异,新会产的陈皮与外地移植新会柑的陈皮,其形状组织结构虽然相似,但挥发油所含的成分及品味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药用与调味效果就相差很大。
6.新会陈皮的历史
广东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排第一的陈皮,是橘类果实的皮,本来叫橘皮,但古人说“陈者为良”,即放得时间越长越好,所以叫陈皮。广东人煲汤,陈皮是最常见的佐料之一。香港作家李碧华说:“一煲好汤,当然得真材实料——但,它的窍门是一片最好的陈皮。”(《陈皮物语》)
橘类包括柑、橘、橙等,分布很广,在古代曾以岭南出产者为佳。东汉杨孚《异物志》说:“交趾有橘官一人,秩三百石,主岁贡御橘。”汉代岭南交趾有专门负责种橘进贡的官员。唐代则以“罗浮柑子”出名,列为贡品。《太平广记》里,术士就以千里取罗浮柑子来炫耀:“先朝有明崇俨,善于符箓,常取罗浮柑子,以资御果。万里往来,止于旬日。”
到了南宋,韩彦直著《橘录》,品评天下橘子,却认为温州橘才是上品,“南出闽、广数十州,皆木橘耳,已不敢与温橘齿”。是否如此,见仁见智。但在橘皮方面,明代时药材铺就开始只认“广陈皮”为正宗。以前橘皮入药,只说产自南方,并没有说那里最好。而明代《本草蒙筌》说,橘皮“浙郡俱生,广州独胜”,《医宗必读》也说“广中最佳,福建者力薄,浙产便恶劣矣。愈久愈佳”。广东陈皮的品牌已经树立起来了,地方志中说,陈皮于“粤中药材,称为第一”(《潮阳县志》)。
到了清代,新会陈皮又成了广陈皮的代表。乾隆《广州府志》说:“橘皮入药以广陈皮为贵,出新会者最良。”新会陈皮为什么这么出名呢?其实跟当时新会的支柱产业有很大关系。新会最有名的产品是葵扇,那时行销全国,而葵扇经销商往往顺便经营陈皮,“(葵)柄次皮可为绳,以缚陈皮往外省”(《广州府志》),这种捆绑营销打响了新会陈皮的名头。于是“(柑橘)种植者千百株成园,每岁大贾收其皮,售于他省。
广州人又把陈皮叫果皮,《潮涟乡志》说:“凡果之皮,以柑为尤佳,故特名果皮。而果皮又以新会皮为尤佳。”不是新会产的当然也可以用,例如岭南人家吃柑子喜欢将皮留下,晒干煲汤,这按李碧华的说法“聊胜于无”。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凡食柑者,其皮宜阳擘,不宜阴擘。阳擘者自上而下,下者蒂也。阴擘自下而上,则性太寒,不宜入药。”就是说要从果脐开始剥,如果弄反了则会性寒哦。正宗新会陈皮还讲究“正三刀”或“对称二刀”的专门刀法,一律剥成3片,这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新会陈皮源自新会柑。新会柑种植面积达9000多亩,其中挂果面积5800亩,预计总产8000多吨;以新会陈皮为主的加工销售企业72家。
7.陈皮制剂举例
蛇胆陈皮散
蛇胆陈皮散--《中国药典》 【处方】蛇胆汁100g, 陈皮(蒸)600g。 【性状】为黄棕色至红棕色的粉末;气微香,味甘、辛、微苦。 【炮制】上二味,陈皮粉碎成细粉,与蛇胆汁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即得。 【功能主治】顺气化痰,祛风健胃。用于风寒咳嗽,痰多呕逆。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3~0.6g,一日2~3次。 【规格】每瓶装(1)0.3g(2)0.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参贝陈皮
参贝陈皮--《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党参(去芦)20两,甘草20两,知母20两,贝母20两,桔梗12两。 【制法】熬汤者陈皮(或切方块)640两,再入参贝陈皮细料面128两拌匀即成。 【功能主治】开胃健脾,止嗽除痰。主治脾胃虚热,不思饮食,咳嗽痰盛,气道阻结。 【用法用量】参贝陈皮细料方:人参(去芦)六十四两,川贝母六十四两,以上二味,共研为细粉,过罗。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青盐陈皮
【出处】《百草镜》 【拼音名】Qīnɡ Yán Chén Pí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橘类的果皮用甘草、乌梅、川贝、青盐等加工制成。 【制法】《百草镜》:制青盐陈皮:陈皮二斤,河水浸一日,竹刀轻刮去浮白,贮竹筐内,沸汤淋三、四次,用冷水洗净,不苦为度,晒至半干,可得净皮一斤。初次用甘草、乌梅肉各四两,煎浓汁,拌晒夜露,俟酥捻碎如豆大。再用川贝母去心四两,青盐三两,研为细末,拌匀晒霹,干收贮。 【功能主治】《百草镜》:消痰降气,生津开郁,运脾调胃,解毒安神。 【摘录】《*辞典》
法制陈皮
法制陈皮--《验方新编》卷十一 【处方】陈皮1斤(清水泡,1日去净白),白党6两,甘草6两。 【制法】上同煮1日,去参、草,留陈皮,加川贝母1两半(研细),青盐3两拌匀,再用慢火煮1日夜,以干为度。 【功能主治】消痰化气,止渴生津。 【摘录】《验方新编》卷十一 法制陈皮--《婴童类萃》卷下 【处方】广陈皮1斤,乌梅2两,甘草2两。 【制法】上用水同煮1炷香,去甘、乌,将皮刮去白,切片,拌薄荷叶2两,蓬术末,孩儿茶末各7钱,拌匀,晒干,收贮。 【功能主治】消痰顺气,生津止渴。
定喘陈皮汤
定喘陈皮汤--《医统》卷四十四引《医林》 【处方】陈皮(去白)半斤,明矾2两半(铫内飞,同陈皮炒香熟),甘草(炙)2两,半夏5两(换水煮过,每个切4片,用明矾泡,汤浸露7日7夜,漉去,用生姜捣成饼,慢火焙干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痰喘。 【用法用量】每服1-2钱,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大枣陈皮竹叶汤
大枣陈皮竹叶汤--《民间方》 【处方】大枣5枚,陈皮5克,竹叶5克。 【制法】将大枣陈皮竹叶水煎服。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饮服,连服3~5剂。 【摘录】《民间方》
半夏茯苓陈皮汤
半夏茯苓陈皮汤--《济阳纲目》卷十八 【处方】半夏(泡)1钱半,茯苓1钱半,陈皮(去白)1钱半,生姜1钱半。 【功能主治】消饮止呕,和中顺气。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盏半,煎1盏,去滓,临卧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八
陈皮滑石散
陈皮滑石散--《鸡峰》卷十八 【处方】陈皮1两,滑石1两,川芒消1两,葵子1两,赤茯苓半两,赤芍药半两,子芩半两,瞿麦半两,石苇半两,蒲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气淋,腹胁胀满,脐下气结,小肠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米饮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八
8.陈皮的食用
陈皮丁香茶
冬季橘子大量上市,但是很多人不敢多吃,认为多吃会“上火”。橘子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脾、顺气、止渴的药效,是男女老幼,尤其是老年人、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心血管病患者的上乘果品。胃寒、冬天怕冷、贫血、月经量多的人可吃些橘子,特别对经常服用降压药的老年患者有补钾的功效。但体内有热、发烧、感染性疾病患者、更年期女性要尽量少吃。陈皮丁香茶:做法:陈皮3克,丁香3克,煎水代茶饮,有理气、散寒、止痛的作用。橘皮茶可治疗食滞胃胀或气滞胃痛。
橘香绿豆粥,取小米50克、绿豆100克、冰糖30 克、鲜橘皮适量。先将小米和绿豆洗净,一起放入沙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先用猛水煮滚,后改慢火煲一小时,等煮至绿豆开花、米花尽碎,在停火前加入几片橘皮,加入适量冰糖搅匀即成。
姜橘椒鱼羹,原料为生姜30克、陈皮l0克、胡椒3克、鲜鲫鱼1尾(250克)、食盐适量。将鲜鲫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生姜洗净,切片,与陈皮、胡椒同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填入鱼腹中。在锅中加水适量,放入鲫鱼,用小火煨熟即成。这道药膳能够温胃散寒,特别适用于胃寒疼痛、虚弱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蛔虫性腹痛等症。
自制陈皮蜜酱止咳润肺
初冬季节,很多老人好发老慢支,儿童成人咳嗽哮喘的也不少,我们可以自制陈皮蜜酱,常服对止咳润肺很有益处。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其具有理气、健胃、化痰、止吐等功效。槐花蜂蜜同样具有健胃、润肺止咳等功效。这两样食材制做的蜜酱可以镇咳健胃,既能冲水代茶饮,又能代替果酱佐餐面包或馒头,养生保健。
制做方法:1.橘子皮五张、槐花蜜两汤匙、白糖一汤匙。2.将橘子皮洗净,不去橘络,用开水焯过后,沥干水分切成碎末后放入锅中,加适量开水和白糖,小火熬煮10分钟;3.再加入蜂蜜,继续小火慢熬5分钟后,关火冷却后,即可服用。(榕杨)
陈皮牛肉
配方:牛肉1000克,陈皮30克,白萝卜500克。 制法:牛肉切块,用清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控干水分。陈皮切丝,萝卜切滚刀块。锅内清水烧开,放入牛肉煮沸,去泡沫,再煮至牛肉熟透时加入陈皮、萝卜,改用小火炖,待萝卜煮烂后下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调气活血,滋补肝肾。
用法:吃肉喝汤。
海带陈皮萝卜汤
配方:海带25克,白萝卜250克,陈皮2小片。 制法:白萝卜、海带切丝,与陈皮共煮半小时,做成汤后,加盐及调料调味。 功效:消坚理气解郁。 用法:每日1剂,分2次喝汤吃萝卜海带。
九制陈皮黄鱼
配方:黄鱼1条(约250克),九制陈皮1袋,葱4根,姜4片,盐、味精适量。 制法:黄鱼洗净,加九制陈皮、葱、姜、盐、味精、料酒等蒸熟。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止泻。 用法:佐餐食用。
胡萝卜炒陈皮瘦肉丝
配方:胡萝卜200克,陈皮10克,瘦猪肉100克。 制法:胡萝卜切丝,猪肉切丝后加盐、黄酒拌匀,陈皮浸泡至软切丝。先炒胡萝卜至成熟后出锅,再用油炒肉丝、陈皮3分钟,加人胡萝卜丝、少许盐、黄酒同炒至干,加水少量焖烧3~5分钟,撤入香葱即成。 功效:宽胸理气。 用法:佐餐食用。
陈皮油淋鸡
配方:公鸡1只(约1500克),陈皮20克。 制法:清水1000~1500毫升,加入一半陈皮及姜、葱、花椒、盐少量,把洗净的鸡放入煮至六成熟,捞出。卤汁入锅,烧沸,再入鸡,用文火煮熟,捞出待用。锅内留卤汁少许,放入10~30克冰糖及少许味精、盐收成汁,涂抹在鸡表面上。菜油入锅内,烧熟,另一半陈皮,切丝炸酥。将鸡倒提,用热油反复淋烫至颜色红亮为度,再往鸡的表面抹上麻油,然后切成小块装盘,撒上炸酥的陈皮丝即成。
功效:理气开胃。
用法:佐餐食用。
腹胀冷痛喝点陈皮姜枣汤
入冬后,气候寒凉,老年人及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容易腹胀。一般表现为脘腹胀满,隐痛不适,重则不思饮食、辗转难安。遇此情况,不妨喝点陈皮姜枣汤。 方法:陈皮10克,生姜50克,剁成碎末,大枣5-10枚。加水500毫升,煮沸后改文火,再煎3-5分钟,即可。 服法:趁热饮用效果最好。如嫌苦辣,可加点红糖调味。 方中陈皮可理气降逆,大枣可补脾益胃,姜是暖胃驱寒的食疗佳品。这3种食物一般家庭都有,随手可取,无毒副作用,但阴虚火旺者不可多饮。
陈皮炒肉丝
配方:陈橘皮10克,猪瘦肉100克。 制法:猪肉切丝后加盐、黄酒拌匀,陈皮浸泡至软切丝。锅内油烧至七成热时,下肉丝、陈皮丝一起翻炒几下,再加入少许盐、黄酒炒至香,添水焖烧5~6分钟,放入香葱即成。 功效:理气化痰。
用法:佐餐食用。
秘制陈皮鸡翅
原料:鸡翅500克,盐、料酒、胡椒粉、葱、姜、辣椒、陈皮、冰糖、枸杞、油各适量。
做法:鸡翅用盐、料酒、胡椒粉腌制10分钟;锅内倒入油将鸡翅炸至金黄色后捞出,然后在锅中放入葱、姜、辣椒炒香,放入炸好的鸡翅、陈皮、冰糖、开水炖5分钟,然后加泡软的枸杞再煮1分钟即可食用。
陈皮酿牛腩
原料:牛腩肉500克,陈皮、生姜、花椒、大蒜、葱白、干辣椒、冰糖、老抽、生抽、蚝油、料酒、水淀粉、油各适量。
做法:陈皮洗净、泡软,用刀刮去内部白色内膜,切成片,浸泡陈皮的水留用;锅里加入适量的油,放入陈皮、生姜、花椒、大蒜、葱白、干辣椒、冰糖小火炒香;牛肉切块放入开水中汆烫洗净以后,倒入锅内煸炒,喷入适量的料酒,加老抽上色,用生抽、蚝油调味;一次性加入没过所有原料的水及之前浸泡陈皮的水,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炖至牛肉酥烂;转大火,加水淀粉勾芡收汁即可。
陈皮香蕉粥
原料:大米100克,陈皮5克,香蕉1根,冰糖少许。
做法:大米洗净加水,陈皮切碎一同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黏稠,放入冰糖,冰糖溶化后放入香蕉,稍煮一下即可。
柴归陈皮蛋
配方:柴胡15克,当归9克,陈皮9克,鸡蛋1个。 制法:以上四味加水适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行气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用7日。
提示
陈皮有一定的燥湿作用,气虚、有胃火的人不宜经常食用,一般每周吃一次即可。
陈皮对药酶有影响,正在服药的人最好不要多吃陈皮。
9.自己在家也能制陈皮
橘子好吃,而且橘皮还可入药,将橘子皮风干便制成了陈皮。陈皮含有陈皮素、橙皮甙及挥发油,有调和理气、化痰、利水通便等功效,对脾胃不和、水肿和便秘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在中药店,陈皮的售价很高,最好的陈皮500克在千元左右。其实,到了冬季,我们在吃橘子后,把橘皮收集起来,自制陈皮非常实惠。据营养专家介绍,陈皮不仅可以药用,还可以入菜,同样有食疗保健功效。
制法:选用成熟的橘子,将果蒂剪平,挑选橘子时要选果皮完好的;将剥好的果皮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使其自然失水变蔫,晒的时候注意橘白朝外;将风干、晒干的橘子皮存放于密封袋子里,放置2~5个月,然后再次放到太阳光下晒干;等到完全晒干后,陈皮就制作完成了,将其密封存放即可。陈皮在晒制的过程中最好不要摞在一起或重叠在一起,不然非常容易发霉,让其摊开晾至八成干后再收集在一起放置最好陈皮是使用冬柑的皮晒制而成,上好的陈皮呈深褐色,拿在手上非常轻,折断时发出清脆的“卜卜”声,并散发出醇厚的香气。但并非所有的陈皮制成品都已完全干燥,有的可能未完全晒干就已经销售,或在运输、零售等过程中有水分浸入。因此,在储藏陈皮前都应再晒一遍作干燥处理。保存陈皮不应放进冰箱,因冰箱低温可使冷柜内湿度变大,陈皮受潮后更易变质。陈皮最好用塑料袋包好后放入密封的玻璃瓶内,至少每季检查一次,尤其是高温湿热的夏季,应仔细检查陈皮有无返湿或虫蛀的现象。如果发现陈皮上有白色霉点,表示陈皮上有水分,此时应把陈皮取出,刮去霉点并在太阳下暴晒或火上焙干。若发现陈皮上有小虫子,可把陈皮隔水蒸,捡出小虫后再次晒干并重新密封储存。只要保存得当,陈皮可长时间保存,随着收藏年限的增长,其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黄酮类化合含量相对增加,香气就越醇,品质也就越佳。。
注意
鲜桔皮并非陈皮,误食易致腹泻。新鲜桔子皮会刺激肠胃,是因为其表面附着有农药或保鲜剂,一般的水洗日晒可能并未将这些有害物质去除干净。其次鲜桔皮中含挥发油较多,会刺激消化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鲜橘皮经过晾干炮制一般应放置一年后再用。陈皮和鲜桔皮是两个概念,后者经过晾干炮制后才是陈皮。之所以叫陈皮,是说桔子皮陈得越久越好,一般应放置隔年后再用。虽然陈皮是一味理气、健胃、化痰的常用中药,但和鲜桔皮完全是两回事。最好不要用鲜桔皮泡茶或泡酒,自己晒制陈皮时,也要注意桔皮表面有没有长霉,长霉的陈皮千万不要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