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年两度的药机展,走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这不,武汉又在向我们招手了。 经常去的都知道,药机展的热度那是老头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参展商们挺痛苦,不去,感觉就像被时代抛弃了一样;去,又怕到时候人气寥寥,看人家门前车水马龙,自己这边人丁稀落,那感觉,就不止是被时代抛弃了。说不得,还得提前约请客户,到时候去展位前捧个场。据说,谁家定的酒店房间多,也是关系到面子大小,排资论辈的哦!有品牌有实力的药机商们,倒是境况好些。大把大把的银子花出去,白天晚上的忙活着,倒更像是客户答谢会了。 至于药企这边,也是颇为有趣。参展人员的安排上,似乎习惯了安排业务相关的人员去。采购部的,设备部的,可能会带上生产部的。不过质量部的人去哪里了呢?跟朋友们聊天,得知,药企的质量总监和质量经理们,居然参加过药机展的非常少。昨儿还有一大姐,管过生产,居然也一次不曾去过。 但对于经常参加的设备人员来说,每次的药机展,也就那么回事。有新意的药机也没多少,多半去看个半天,老相好们的展位上坐一坐,其他时候也就自由活动了。当然还有领导们,和同行的朋友们平时不方面见面的,借着药机展这几天好时光,倒是可以一叙衷肠了。药机展更多的体现出了社交平台的作用了?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段子,说社交软件,都是始于约炮,盛于炫耀,衰于鸡汤,亡于电商。药机展么,有点像反过来,始于经商,可能最终会亡于社交罢!这叫什么事呢?有资格去的兴趣不在药机展本身。 话说药企家里头,QA们总是被抱怨屁都不懂,说到生产,可能还好些。谈到设备,那就是两眼一抹黑了。例如偏差中占比极大的设备相关偏差,偏差处理程序要求的跨部门协作团队,基本都是鸡同鸭讲的一番喧嚣之后,各行其事。有时候吧,生产和质量倒是可以难得的同病相怜一下,对设备大爷们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虽说近年来,这种状况改善了很多。例如提出了FAT概念后,去设备厂家考察的人们中,渐渐不再是设备人员一家独大的样子了。 笔者年轻时,没少被工程或者设备的人员diss,这个你又不懂。所以有些情景就常见起来。关于维修,经常听到搞不定;关于改造,经常听到没法改;关于新购,经常看到需求和实际风马牛不相及;特别是关于设计,那简直又是一幕幕鸡同鸭讲画面重新上演。所以,其实调查一下,就知道,技术人员特别是基层技术人员(包括生产和QA),其实是很需要机会学习和成长的。例如参加药机展,哪怕见见世面也是好的,见过了,家里有什么问题,起码可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嘛。所以这就是另一个矛盾了,想去并且需要去的没资格。 这有点类似参加外训。有些企业每年大把的培训费花着,总是把些忙的要死或者嘴上喊忙的领导们送出去培训。到了培训地点一看,人家外企啊合资企业啊,来培训的都是工程师这些基层技术人员。至于领导们参加了培训,回去很忙的,转训可能有也可能不多罢,至于运用到实际,呵呵,领导很忙的! 最后,来点感想,正如围城所说,城里人想出去,城外人想进来。在这方面还不能转变意识的企业,正在给自己建造高高的围城,慢慢的框死自己。 PS:药机展走起啊,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