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123|回复: 4
收起左侧

[行业动态] 揭示中药“有效成分”错误理论的内卷现象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22-3-24 22: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绿茶. 于 2022-3-24 22:05 编辑

特约撰稿 |  周建理
来自 | 蒲公英(ouryao.com)


有人说了,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中药的疗效归根结底是物质起作用,这个就是物质基础,难道我们对物质基础的研究也错了吗?  

没错,我坚决支持对中药疗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但你们能不能谦虚一点?客观一点,先把物质基础研究出来,然后再来上标准。八字还没见一撇就要出成果,有成分要上,没有成分找个成分也要上那个含量测定?  

其实,众多的中医药专家都已经意识到,中药的疗效绝对不是一两乃至四五种化学成分决定的。中医用中药用的是它的整体。  

说不清楚从哪一年开始,国家药典委员会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有含量测定的就是高水平,没有含量测定的就是低水平(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理论,就是西方生药学那一套的翻版)。一时间为自己起草药典标准的中药材,找一个有效成分,成为某些同仁的一项重大任务。找不到有效成分咋办,那就随便找一个什么成分的来上。于是齐登果酸,熊果酸,木犀草苷,绿原酸……“万能有效成分”登场了。后来这个“万能”把国家药典委的领导搞得也不好意思了,又规定必须要找到“特征性成份”,不可以用“万能有效成分”。  

特征性成分哪有那么好找啊——看看在土茯苓中找到的落新妇苷、在千年健中找到的芳樟醇等等等等,哪个不是在多种植物中分布的成分。比如在密蒙花中发现了蒙花苷,那是特征性成分吧?可是别人在中药小蓟和野菊花中也都发现了蒙花苷,也都选择它做药典特征性成分。三个植物不同科属,中医的功效也相差很大。就这个所谓的“特征性成分”,能把它们绑到了一起?  


有人在开玩笑地说,老的万能成分还没清除干净呢,新的万能成分又出现了。  

如此这般的“特征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不仅中医不能认可,西方医药学专家也不能认可。也只有国家药典委的某些人会把它奉为珍宝,鼓吹成髙水平的质量控制。

这就是“高水平的”质量控制?除了自欺,连欺人都无法做到。

其实行业里面高水平的专家都对这种现象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有什么办法呢?都几十年过去了,大家都被内卷卷进去了,像我这周老头也在课堂上讲了几十年的中药有效成分,就这样,我自己把自己否定了?实在说不出口啊!

看看都是咋内卷的吧—— 1.png

——编写教材的时候,有人提出来,这个有效成分,咱们就别再抄了,国家药典不是早就不用“有效成份”了吗?又有人提出来了,还是照抄吧!不说它是有效成分编在书里以后上课怎么跟学生解释啊?中药鉴定学教材都是从生药鉴定书上抄来的,最早还是抄日本的,日本人又是抄欧洲人的,所以“有效成分”四个字就这么抄来了。一国接着一国,一本版接着一版,抄书抄到现在了,抄吧抄吧,反正错也不是我几个错。

——研究生论文答辩之前,也会有人提出来,这个“有效成分”就别再写了,药典也没说这是有效成分。但是导师会说,咱们研究了半天,最后与疗效都没有关系,咱们能说自己是在研究中药吗?写上吧,别搞得小伙子毕不了业。

——再看发表的论文,2015年以前,研究地黄的论文说,有效成分是梓醇;2015年以后,又改称有效成分是毛蕊花糖苷;这2020年以后,再发地黄研究的文章有效成分就一定要变成了地黄苷了吧。

问:学者先生,您那个论文论文有没有个谱啊?
答:不是我们的论文不靠谱,是因为国家药典根本就没个谱。  

——翻开一个个大佬的中医药大部头著作,但凡要谈到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必须要选几个是有效成分,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成分大都和中药的疗效并没有关系。专家自我安慰的解释是:“大家都这么写,我不这么写行吗”?更深层的原因是,没有有效成分四个大字,那一大堆东西不都成了废话吗?  

都这么写,我也这么写,明知不对,也这么写,大家一起内卷吧!

——酒桌上还在说,国家药典中根本没有提过有效成分四个字。你们去找找到一个我给100块钱,找到两个我给200块钱……。一扭脸下午的大会上讲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又是左一个“有效成分”,右一个“有效成分”……  

——亳州市场的商人大叔也在叫喊:“拿去化验!含量包打来回!”要是问他什么含量啊?他会告诉你,——就那个“有效成分”啊!……不过现在不叫这名字了,改成那个啥……啥……“指标性成分”?……“对照性成分”?……这啥好像也不对…….。

俺也说不上来了……。

药典是中药的法定质量标准,理所当然地要成为行业的最主要标杆。就是国家药典委画出的的怪圈,煞有介事的测定这个成分,又不敢说它就是有效成分,误导了一大群人。

一个还说不清楚与疗效有没有关系的东西,一定要以它的含量作为中药的质量鉴定标准。而且说是有这个标准,才是“高水平”的,这说得通吗。

这个指挥棒下,全行业出现了大家都向错误的方向内卷。在这个问题上,国家药典委和国家药监局的领导是有责任的。

  
当然,这也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领导了,咱们就别再追究了。


下一步的问题是如何2025版中国药典中把它改过来。如果还不改,那就是将这一届领导的重大责任问题了。  

欢迎更多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2-3-25 08: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这么说吧,有总比没有好,相对科学和完整的方法采用指纹图谱,但是工作量太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2-3-25 08: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化药的思路管理中药,中药会完蛋的,但是上到国家局下到小作坊,那个又不是应试体制下被培养出来的具有化药西医背景的“专业人士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2-3-25 08: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物质基础搞明白了那到时候是按物质基础用药还是按中医理论用药?除了药典现在的方法,目前还有什么更有效的药品控制手段?用了几十年十几版的药典未来3年把它改掉,这个想法怕是太疯狂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2-3-25 09: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行,那倒地咋弄能行?要实行监管,没有标准肯定不行。都研究不透,那何妨先定一个?那怕以后再推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28 05: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