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返回首页

毒手药王邓智先的个人空间 https://star.ouryao.com/?251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华老字号]哈尔滨市福庆堂的“王麻子膏药”

已有 1559 次阅读2013-4-9 19:46

<p>[中华老字号]哈尔滨市福庆堂的“王麻子膏药”</p><p>&nbsp;</p><p>&nbsp;</p><p>道外区富锦街西端,由五道街入口到七道街一段,人称“王麻子街”。当年,这条街北临“十八拐”(那是官妓暗娼集中的地方),后街是素有“天桥”之称的北市场,西端向北是老江鱼市,南面只隔一趟平房就是电车道了。 <br>  王麻子街本不宽展,但是热闹非凡,摆摊的、卖艺的、说书的、唱戏的无所不有。然而,引人比较注目的还要说四家都以“王麻子”为标记的膏药店。其中有李明臣开设的“真正王麻子膏药店”,有王树森开设的“真正老王麻子膏药店”,有刘万谥开设的“这才是王麻子膏药店”,还有宋子珍开设的“真正假王麻子膏药店”。为了招徕生意,各家不仅在店牌名目上用心良苦,而且不惜工本,都在各自的门头上挂有三、五层装璜别致、风格各异的高大牌匾。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名目虽有七妙的变化,或自称“真”,或自称“假”,也实在堪称趣事,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都抱着“王麻子”不放。 <br>  究竟谁是真“王麻子”呢?据调查所知,开创“王麻子膏药”的始祖是福庆堂。号称“真正老王麻子”的——王树森。 <br>  王树森是满族人,祖居北京牛街。其父原系清宫护卫营的卫士。卫士们在操练武艺中,难免有跌打损伤之苦,于是就互相推拿揉搓,或者互赠些自己配用的药物。当时最受欢迎的是牛街王回回的“狗皮膏药”、马回回的“小灵丹”和王树森家的“王大膏药”。后来,因受宫庭纷争的牵累被排挤出京城,王树森随父到玉田县十里索守皇陵。名义上是皇宫让守陵墓,其实是发配,因玉田十里索距东西二陵都很遥远,到那以后就根本无人过问了。 <br>  王树森从小随父熬制膏药。约在十七、八岁时,因家境败落,无法继续维持生活,于是单人挑担闯关东,来到了黑龙江省呼兰县,靠打零工、卖苦力维持生活。 <br>  此间,生活异常困窘。因为生计关系,工余、尤其工闲,王树森又操其父所付的旧业——熬起膏药来,在呼兰庙头一带摆地摊叫卖。他熬制的膏药,功效独到,所以生意很好。于是他将祖传秘方做了分析研究,几经改造,创制了“拔毒膏”。这种膏药价格便宜。贴用方便,疗效极好,所以人们有病没病也都愿意备上几贴。王树森脸上有浅白麻子,每当人们有个磕磕碰碰,或者生疮长疖时,总有人指着庙头说:“到王麻子那儿买几贴膏药吧!”于是“王麻子膏药”首先在呼兰创出了名气。相继王树森又创制了一种大膏药——虎骨熊油膏,专治筋骨、腰腿各种寒症,以及因寒不孕等。于是“王麻子膏药”声誉越来越高,主顾越来越多,无论冬夏,熬多少卖多少,日日月月供不应求。二、三年后,呼兰有名的蒋家大户竟把姑娘配给王麻子为妻,王树森便定居于呼兰了。 <br>  二十年代末,王树森由呼兰迁到哈尔滨,落脚于太古南六道街“兄弟堂”院内行医。此间,“王麻子膏药”在哈尔滨已大有声望。王树森通过反复实践,在针灸外科和医治跌打损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膏药配合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4 08: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