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412|回复: 0
收起左侧

[散文] 唐诗里的茶香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14-12-28 17: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导读】冬天的夜晚,窗外大雪纷纷扬扬,最适合坐在温暖的炭火旁欣赏唐诗,在绿茶的袅袅清香里,品读出唐代茶诗的深邃、高雅、清静。


这些茶诗就如一杯香茗,清香自唇边滚落,心腹熨帖,温软的茶水经五脏六腑,犹如经历千年时光,慢慢沉淀,我读出了唐诗里弥漫的茶香。


元稹写过一首咏茶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香嫩的茶色泽金黄;饮茶时听明月,赏朝霞,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是何等的妙用啊。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是古典茶诗的旷世之作。诗中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轻,六碗通神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读此诗如吮香茶,步步深入,体察到品茗者神清气爽、飘飘欲仙的神情,被誉为“七碗茶诗”,千古流芳。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为后人营造出品茶的高雅之境,并巧妙地讽刺帝王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封建权势,“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这种大胆描写,在茶诗中可谓绝无仅有。卢仝也因此被人称为“茶痴”,赢得茶界“亚圣”之誉。

诗仙李白豪放不羁,他有一首极为出色的咏茶之作——《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人李白见禅师长饮“仙人掌茶”,年逾八十却“面若桃花”,鹤发童颜,情不自禁对茶唱出了赞歌“茗生此中石,天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杜甫写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的诗句,在唐代咏茶诗中不失为珠玑之句。春茶嫩绿明净,馥郁扑鼻,轻柔和畅,渗入心田,鲜爽甘甜。倏忽间将春天轻拥入怀,装进心中,感觉如啜甘露,如沐春风。

唐代诗人中写茶诗最多的是白居易,他游庐山香炉峰,见此地“云水泉石,绝胜第一,爱不能舍”,于是盖了一座草堂。

后来更在香炉峰的遗爱寺附近开辟一圃茶园,在《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写道“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竹幽;最爱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绕阶流。”悠游山林之间,与野鹿林鹤为伴,品饮清凉山泉,真是人生至乐。


白居易贬江州以来,官途坎坷,心灵困苦,力求精神解脱,并与僧人往来,所谓禅茶一味。在《咏意》里写道:“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吟诗品茶,与世无争,忘怀得失,修炼出达观超脱、乐天知命的境界。唐诗里的茶诗数不胜数,与茶暖心分不开。读着古韵的唐诗,跟随古诗人一起品茗,我经历了唐朝的起起落落,感受到了唐代诗人忧国忧民的厚重情怀,可最终一杯茶就盛满了一个盛世王朝,只在薄薄的纸上记下几页而已,轻得用手拈得起。它就像蝴蝶飞进了历史的深处,

而此刻茶香伴着茶诗的雅韵,却让我读出了历史的辉煌与疼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14 0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