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7609|回复: 9
收起左侧

[2020版药典] 0102 注射剂

[复制链接]
药仙
发表于 2021-1-31 14: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歪把子 于 2021-2-2 19:41 编辑

0102 注射剂
注射剂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等。

注射液 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型、乳状液型和混悬型等注射液。可用于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鞘内注射、椎管内注射等。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容量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生物制品一般不小于50ml)也可称为输液。中药注射剂一般不宜制成混悬型注射液。

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混悬型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

注射用无菌粉末 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供临用前用无菌溶液配制成注射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制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滴注。以冷冻干燥法制备的注射用无菌粉末,也可称为注射用冻干制剂。注射用无菌粉末配制成注射液后应符合注射剂的要求。


注射用浓溶液 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供临用前稀释后注射的无菌浓溶液。注射用浓溶液稀释后应符合注射剂的要求。

注射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注射剂所用的原辅料应从来源及生产工艺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并应符合注射用的质量要求。除另有规定外,制备中药注射剂的饮片等原料药物应严格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提取、纯化,制成半成品、成品,并应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生物制品原液、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及质量控制应符合相关品种要求。

【这个注射用的质量要求具体是什么要求呢?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或者叫过程控制对产品,尤其是对于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品而言,影响是是很大的。应该在产品设计阶段以及在正式生产的过程中,进行调整、优化。】

二、注射剂所用溶剂应安全无害,并与其他药用成分兼容性良好,不得影响活性成分的疗效和质量。一般分为水性溶剂和非水性溶剂。
【注射剂安全危害的很大程度来源于辅料、溶剂等的生产使用过程,应该良好控制并注意生产过程的清洁。其他要考虑到相关杂质、贮存等。】
(1)水性溶剂最常用的为注射用水,也可用0.9%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水溶液。
(2)非水性溶剂常用植物油,主要为供注射用的大豆油,其他还有乙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等。供注射用的非水性溶剂,应严格限制其用量,并应在各品种项下进行相应的检查。

三、配制注射剂时,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渗透压调节剂、pH调节剂、增溶剂、助溶剂、抗氧剂、抑菌剂、乳化剂、助悬剂等。附加剂的选择应考虑到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使用浓度不得引起毒性或明显的刺激,且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和焦亚硫酸钠等,一般浓度为0.1%~0.2%。多剂量包装的注射液可加适宜的抑菌剂,抑菌剂的用量应能抑制注射液中微生物的生长,除另有规定外,在制剂确定处方时,该处方的抑菌效力应符合抑菌效力检查法(通则1121)的规定。加有抑菌剂的注射液,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静脉给药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射液均不得加抑菌剂。常用的抑菌剂为0.5%苯酚、0.3%甲酚、0.5%三氯叔丁醇、0.01%硫柳汞等。
【如果现在的注射剂需要使用抑菌剂,那么它是执行了一个良好的无菌保障工艺吗?除非,它是多剂量……,多剂量剂型只有加抑菌剂这一种途径吗?】
四、注射液一般是由原料药和适宜辅料经配制、过滤、灌封、灭菌等工艺步骤制备而成。难溶性药物可采用增溶、乳化或粉碎等工艺制备成溶液型、乳状液型或混悬型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一般采用无菌分装或冷冻干燥法制得;注射用浓溶液的制备方法与溶液型注射液类似。在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缩短配制时间,防止微生物与热原的污染及原料药物变质。输液的配制过程更应严格控制。制备混悬型注射液和乳状液型注射液的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粒子大小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注射用无菌粉末应按无菌操作制备。必要时注射剂应进行相应的安全性检查,如异常毒性、过敏反应、溶血与凝聚、降压物质等,均应符合要求。
【知识点,知识点。缩短工艺时限或者缩短配制时间不仅是GMP的要求,更是药典注射剂通则的要求。更应该在工艺的设计、验证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个要求。对于乳剂这种特殊剂型,过程控制中应该考虑检测控制粒径。粒子的粒径分布是中间产品必须控制的指标。】
五、注射剂的灌装标示装量不大于50ml时,可参考下表适当增加装量。除另有规定外,多剂量包装的注射剂,每一容器的装量一般不得超过10次注射量,增加的装量应能保证每次注射用量。

注射剂灌装后应尽快熔封或严封。接触空气易变质的原料药物,在灌装过程中应排除容器内的空气,可填充二氧化碳或氮等气体,立即熔封或严封。

【相对于二氧化碳。个人更认可氮气,尽管高纯氮气成本更高。无论哪种气体,都应该注意使用过程中的除水、除油、除菌以及相应的监测。】

对温度敏感的原料药物在灌封过程中应控制温度,灌封完成后应立即将注射剂置于规定的温度下贮存。

制备注射用冻干制剂时,分装后应及时冷冻干燥。冻干后残留水分应符合相关品种的要求。


【水分的测定通常有干燥失重测定法和微量水分测定法。对于某些具体可能更适合于微量水分测定;这一点产品开发时应特别考虑,以免后期闹心。】

生物制品的分装和冻干,还应符合"生物制品分包装及贮运管理"的要求。

六、注射剂熔封或严封后,一般应根据原料药物性质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灭菌,必须保证制成品无菌。注射剂应采用适宜方法进行容器检漏。

【应该注意在新的灭菌工艺验证中考虑参考新版药典通则进行相应修改。注射剂的检漏方法有多种,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风险、经济能力去选择合理的方法;如色水法、 激光检测法、真空度测定法等。】

七、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型注射液中原料药物粒径应控制在15μm以下,含15~20μm(间有个别20~50μ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90%的乳滴粒径应在1μm以下,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有大于5μm的乳滴。除另有规定外,输液应尽可能与血液等渗。

【相分离:一个很长的故事啦……温度、工艺水平……】

八、注射剂常用容器有玻璃安瓿、玻璃瓶、塑料安瓿、塑料瓶(袋)、预装式注射器等。容器的密封性须用适宜的方法确证。除另有规定外,容器应符合有关注射用玻璃容器和塑料容器的国家标准规定。容器用胶塞特别是多剂量包装注射液用的胶塞要有足够的弹性和稳定性,其质量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规定。除另有规定外,容器应足够透明,以便内容物的检视。

【关于玻璃的这个事儿,最近有几篇微信的推文、论坛的相关主题帖是很有价值的。建议自己去查找。行业目前处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发生一些变更,那么就要重点考虑。接触药品包装材料变更,要做的那些试验了。】

九、除另有规定外,注射剂应避光贮存。生物制品原液、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及质量控制应符合相关品种要求。

【除另有规定,是否意味着普通的没有任何影响因素的注射剂也要避光贮存……,哈哈,看看自己家的质量标准、说明书吧】

十、注射剂的标签或说明书中应标明其中所用辅料的名称,如有抑菌剂还应标明抑菌剂的种类及浓度;注射用无菌粉末应标明配制溶液所用的溶剂种类,必要时还应标注溶剂量。

除另有规定外,注射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

【装量】注射液及注射用浓溶液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 供试品标示装量不大于2ml者,取供试品5支(瓶);2ml以上至50ml者,取供试品3支(瓶)。开启时注意避免损失,将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及注射针头抽尽,然后缓慢连续地注入经标化的量入式量筒内(量筒的大小应使待测体积至少占其额定体积的40%,不排尽针头中的液体),在室温下检视。测定油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时,应先加温(如有必要)摇匀,再用干燥注射器及注射针头抽尽后,同前法操作,放冷(加温时),检视。每支(瓶)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装量。

生物制品多剂量供试品:取供试品1支(瓶),按标示的剂量数和每剂的装量,分别用注射器抽出,按上述步骤测定单次剂量,应不低于标示装量。

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注射液及注射用浓溶液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通则0942)检查,应符合规定。

也可采用重量除以相对密度计算装量。准确量取供试品,精密称定,求出每1ml供试品的重量(即供试品的相对密度);精密称定用干燥注射器及注射针头抽出或直接缓慢倾出供试品内容物的重量,再除以供试品相对密度,得出相应的装量。

预装式注射器和弹筒式装置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标示装量不大于2ml者,取供试品5支(瓶);2ml以上至50ml者,取供试品3支(瓶)。供试品与所配注射器、针头或活塞装配后将供试品缓慢连续注入容器(不排尽针头中的液体),按单剂量供试品要求进行装量检查,应不低于标示装量。

【装量没有允许复试……,可能各家工艺控制精度都比较好吧。】

【装量差异】除另有规定外,注射用无菌粉末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 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标签、铝盖,容器外壁用乙醇擦净,干燥,开启时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分别迅速精密称定;容器为玻璃瓶的注射用无菌粉末,首先小心开启内塞,使容器内外气压平衡,盖紧后精密称定。然后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或乙醇洗净,在适宜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求出每瓶(支)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瓶(支)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如有标示装量,则与标示装量相比较),应符合下列规定,如有1瓶(支)不符合规定,应另取10瓶(支)复试,应符合规定。

【鉴于这一项的要求,通常这一项取样量是15支(瓶),但10支是不发出去的,除非必要时使用。是不是这样造成了浪费?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渗透压摩尔浓度】除另有规定外,静脉输液及椎管注射用注射液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照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通则0632)测定,应符合规定。
【问一下你的渗透压仪还好吗?通常渗透压仪校准的时候,分0点的日常校准以及定期的多点校准。大家平时都是怎么做的呢?渗透压仪的数据是存储在U盘里面还是存储在单片机里面,还是只有实时打印?】
【可见异物】除另有规定外,照可见异物检查法(通则0904)检查,应符合规定。【在可见异物方向带来的风险,相对于静脉,肌注可能更应该谨慎考虑,毕竟它没有终端的最后一道滤膜。 具体区别建议仔细阅读 可见异物检查法。】
【不溶性微粒】除另有规定外,用于静脉注射、静脉滴注、鞘内注射、椎管内注射的溶液型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照不溶性微粒检查法(通则0903)检查,均应符合规定。
【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最近半年在论坛里面有好多资料,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来看啦。】
【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照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通则2400)检查,应符合有关规定。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除另有规定外,中药注射剂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通则2321)测定,按各品种项下每日最大使用量计算,铅不得超过12μg,镉不得超过3μg,砷不得超过6μg,汞不得超过2μg,铜不得超过150μg。

【无菌】照无菌检查法(通则1101)检查,应符合规定。

【细菌内毒素】或【热原】除另有规定外,静脉用注射剂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照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通则1143)或热原检查法(通则1142)检查,应符合规定。



已发章节

0100 制剂通则
0101 片剂
说明:一下分享为个人总结、学习积累内容,欢迎就本人的疑问或者错误观点交流或指正。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顺便点一下本帖专业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21-1-31 22: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08: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神这是新的系列吗?

点评

暂时开启,视时间情况,慢慢来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2 19: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2-1 08: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已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21-2-1 12: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21-2-1 17: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想请教个问题,生物制品的肌肉注射剂的可见异物,跟静脉注射剂的可见异物标准都是按照药典标准来吗?还是有区别?谢谢您

点评

是的,按药典的结果判定执行,除非具体标准正文另有规定。 在可见异物方向带来的风险,相对于静脉,肌注可能更应该谨慎考虑,毕竟它没有终端的最后一道滤膜。 具体区别建议仔细阅读 可见异物检查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2 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仙
 楼主| 发表于 2021-2-2 10: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xue509 发表于 2021-2-1 17:54
楼主好,想请教个问题,生物制品的肌肉注射剂的可见异物,跟静脉注射剂的可见异物标准都是按照药典标准来吗 ...

是的,按药典的结果判定执行,除非具体标准正文另有规定。
在可见异物方向带来的风险,相对于静脉,肌注可能更应该谨慎考虑,毕竟它没有终端的最后一道滤膜。

具体区别建议仔细阅读 可见异物检查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21-2-2 12: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把子 发表于 2021-2-2 10:18
是的,按药典的结果判定执行,除非具体标准正文另有规定。
在可见异物方向带来的风险,相对于静脉,肌注 ...

好的,谢谢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仙
 楼主| 发表于 2021-2-2 19: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车快跑 发表于 2021-2-1 08:37
大神这是新的系列吗?

暂时开启,视时间情况,慢慢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9 09: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典第三部凡例说用于静脉注射的注射液不能添加抑菌剂,这个适用于化学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2 1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