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899|回复: 8
收起左侧

[临床医学知识] 中医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6-9 1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医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中医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有的中医教授讲:“中医最核心理论是天人相应思想和阴阳五行理论”;还有的中医教授说:“阴阳五行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还有的说:“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是中医的核心理论”等。作为一个中医医生和教授不知道中医的核心理论是什么,中医如何发展!?中医怎样在新的形势下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中医不知道自己的理论是以什么为核心,中医学者如何学习中医?又如何发展中医?
我不是什么教授,人家说我是冒牌的教授,我这个市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要讲一讲中医核心理论是什么!恐怕会引起一些中医教授以及中医专家的不服!服不服没有什么,看一看我说的对不对是真的!对了,就要服,服就说明您是认真的、讲理的。下面我就说说所谓的中医核心理论错在哪里,然后我再谈一谈什么是中医的核心理论。

⑴、“天人相应思想和阴阳五行理论”不是中医核心理论!
“天人相应”是指人讲的。人的上焦为天,中焦为人,上焦、中焦互相呼应是指炁;“阴阳”是指身体里的炁,是阴炁还是阳炁,一阴一阳炁变化无穷;五行学说:“五行是我国自古先贤根据万物特性,总结归类为五大原素,金、木、火、水、土”。这个根本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⑵、《阴阳学说》也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有的中医教授说:“中医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中医里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方方面面都要围绕它,离开它就不行的这个东西是什么?这就是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位教授根本就没明白《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说的是哪里!这种提法是作者没有看懂《内径》鲜明写照。
这是指治病:心脏血液为阴炁,心包里的炁体炁为阳炁。治病必须治疗血液和炁体炁。《内径》里“治病必求于本”的提法是对人而言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是指心脏与心包炁的变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黄帝内经》的子篇。《黄帝内经》第一章第一节是《上古天真人论》,说上古真人呼吸天地之精炁,独立守神寿蔽天地。这是《黄帝内经》的主篇,是中医理论的圭臬。《中医基础理论》中第一章第一节《精炁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首篇,阴阳五行是它的子篇。首篇为纲,子篇为目,首与子是因果关系。请参阅我的《中医理论的因与果》、《谁主神明》等文章。
人体内的阴炁与阳炁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散者为阳炁,聚者为阴炁;白者为阳炁,黑者为阴炁;动者为阳炁,静者为阴炁;升者为阳炁,降者为阴炁;进者为阳炁,出者为阴炁等等。所以说阴阳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也不是中医核心理论”!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是指治病。诊病时就要用到八纲。
中医诊断方法-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炁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这哪是中医的核心理论!
 
⑷、还有的说“中医的核心理论是中药”!
在《黄帝内经 移精变气论篇 第十三》:“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炁,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也说:“医,仁术也。乃或术而不仁,则贪医足以误世;或仁而无术,则庸医足以杀人。古云不服药为中医,盖诚虑乎医之仁术难兼也,至于稍读方书,即行市道,全无仁术,奚以医为?”
这就说明不用药为中医,把药物治病放在中医之外啦,中医药这么就能成为中医核心理论!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支持用中药治病!也难怪有人提出要以中医药为中医理论的核心,真是奇谈怪论!

⑸、中医的核心理论是《精炁学说》。
我要引用教授的话:中医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中医里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方方面面都要围绕它,离开它就不行的这个东西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铺天盖地的炁!是炁的深奥内涵濡润着中医理论的每一个角落,中医离开炁就不是中医了!
没了炁宇宙将不复存在!
天人相应是指炁;阴阳是指的炁;五行:肝属东方木是青色炁;心属南方火,红色炁;肺属西方金,白色炁;肾属北方水,黑色炁;胰脏属中央土,黄色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是指阴炁,阳炁;表,指表面的炁,里,是指身体里的炁;虚实:是指炁的,是实炁还是虚炁;寒和热是指寒炁还是热炁。
用药物治病,也要谈炁:这种药物走何经啊?走在经络里的也是炁;再者说吃药进到胃里,经过消化吸收化成了炁,还是炁起的作用!
既然什么都离不开炁,那么炁就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啦!
炁分病炁、元炁、真炁、精炁。病炁分邪炁、毒炁、浊炁等。精炁学说就是最好炁的学说,中医理论要研究精炁的运行理论,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以及八纲都围绕着精炁而论的,所以我说:“精炁学说”理论才是中医的核心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9 17: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18: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感觉很飘渺,估计是我境界不够,理解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9 18: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9 19: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我也无稽之谈一下: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基于实际临床医学,经过历代人的口口心受,医药典籍,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

  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称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和中医互补长短。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传输源于河图洛书),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参看周易天地人三才)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传统的中医学思维模式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并不相容。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定义“完整医药体系”这个概念时提到中医学:“NCCAM(美国国家补充与另类医学中心)把完整医药体系描述为涉及‘完整医药体系是与对抗疗法(常规)医学独立地或平行地演变的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就像终结者里面的“天网”,没有所谓主机,核心理论也不存在。

点评

叫兽点评的好! 中医很神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9: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9 19: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3-6-9 19:38
哈哈哈哈,我也无稽之谈一下:

叫兽点评的好!
中医很神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22: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它的核心是什么,关键是怎么验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 09: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怀瑾老师说
   要把勉强加在中医上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推开,从日出没比精神之旺衰、月出没比气血之盈亏来建立新的中医框架,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8-12-2 09: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毕竟是在低生产力水平时代发展起来的,基于个人传承而延续,只是现代医学的支流和辅助。现在那一门学科数学物理化学使用1000年前的教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2 1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