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276|回复: 1
收起左侧

风神榜 -第十三回 基础数学教育 开启静夜思雨思路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3-6-25 13: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uansoul 于 2013-6-25 13:47 编辑

上回书说到:“静夜思雨”沐浴更衣拜见纣王。来到朝廷,面见门卫,提出拜见申请。门卫与后庭告知纣王:“西伯“静夜思雨”听王命,从两军阵前班师回朝,不敢私自晋见,现在朝房侯旨”

纣王闻奏,大喜过望:“宣,速速晋见,后庭议事”“遵旨”,门卫转过来,见到西伯“静夜思雨”,言道:“唔王幼稚,宣西伯“静夜思雨”速速晋见,后庭议事”。

“臣遵旨”“静夜思雨”摘掉随身宝剑,随门卫来到后庭。在门口,武士拦住去路,言道:“可曾携带违禁物品?”

“不敢私自夹带,请确认”说吧,两臂平伸,等待搜查。但是不见“湖南卫士”搜查。只见“湖南卫士”指了指旁边门口一个“黑色通门”,言道:“从此处进去,过安   检”

“静夜思雨”大惑不解,亚不敢多言,从“黑色通门”穿过,来到室内,倒头便拜。三跪九叩之后,微微抬眼,见正坐“纣王”满面红光,微微言笑。旁边旁座一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不知是哪方神圣。正要发话问。

还没等“静夜思雨”开口,纣王离座,双手搀扶“静夜思雨”言道:“爱卿不必多礼,长途奔袭,劳累有加。两旁看座,快快拜见“仙人”。

“静夜思雨”听到纣王口称”仙人“,暗自揣度:”想必旁坐之人便是”“仙人“。

想到此,口称“西伯“静夜思雨”拜见仙家,不知仙家是哪一宗派?”

“药仙”笑曰:“民间称我做“药仙”,在下莫非“静夜思雨”,相见真是三声呦西。听说你从此人从小活泼可爱,兴趣广泛,聪明伶俐,智商很高。我有独家秘笈两册,一曰:统计学;二曰:内经小聪明伶俐,理解力强,特推荐你受我独家秘笈《统计学》、《内经》,不知你意下如何”

“静夜思雨”抢言道:“《统计学》,我一听就头痛,我才不学。这《内经》么,什么东东啊”

“《内经》可是好东西。此乃我穿越时空,搜集整理而成。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流传至今。其在后世隋朝时期的合本(包括了《素问》和《灵枢》)由杨上善整理为《黄帝内经太素》。

总而言之,唐代王冰次注的二十四卷本《素问》是现存最早、又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的《素问》版本。南宋史崧改编的二十四卷本《灵枢》是现存最早和唯一行世的《灵枢》版本。

《素问》

《素问》自战国时代成书到齐梁间全元起作《素问训解》时,一直保持九卷的旧制。只是到全元起注《素问》时,《素问》的第七卷已经亡佚了。唐朝的王冰认为是“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的缘故。王冰自谓“得先师张公秘本”,“因而撰注,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由于王冰补入了《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大论,并将《素问》全文广为次注,所以才从原来的九卷大大地扩展为二十四卷了。从而成了至今行世的《黄帝内经素问》。当然世上还存在有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十二卷刊本和明代正统年间所刊五十卷《道藏》本,但其内容、篇目次第并无变动,一仍王冰之旧。

《灵枢》

《灵枢》最早称《针经》。《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就有“先立《针经》”之语,无疑等于自我介绍。后来又称为《九卷》(见张仲景《伤寒论》序),晋皇甫谧复又称之为《针经》。再后又有《九虚》(见《高丽史书》、《宋志》及林亿引文等)、《九灵》(见《隋志》、《唐志》、《宋志》等)、《黄帝针经》(见《七录》、《隋志》、《唐志》及新罗国、高丽国史书等)等名。《灵枢》一名,始见于王冰《素问》序及王冰的《素问》注语中。王冰在注《素问》时,曾两次引用“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这句话,在《三部九候论》中引用时称“《灵枢》曰”,在《调经论》中引用时又称“《针经》曰”,是知《灵枢》即《针经》也。而其他《素问》注中所引《针经》者,皆为《灵枢》之文,则更证明了这一点。

至于《灵枢》,虽有《九卷》、《九虚》、《九灵》和《针经》等几个传本系统,但隋唐以后却都亡佚了。宋臣林亿、高保衡等校正医书时亦因其残缺过甚而欲校不能。南宋史崧氏所献的《灵枢经》虽与王冰所引之《灵枢》及王唯一所引之《灵枢》在内容上均有所不同,但毕竟是现今行世的唯一版本。史崧之所以将《灵枢》改成二十四卷,也只是为了与王冰所注之《素问》卷数相同而别无深意。因为原本这两部书都是九卷,现在则都成二十四卷。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刊本将《灵枢》并为十二卷亦是与其所刊《素问》十二卷本相匹配。至于明刊《道藏》本之《灵枢》只二十三卷而不是五十卷,则是因为《灵枢》较《素问》文字量少之故。

《黄帝内经》既非一时之作,亦非自一人之手,而是战国以前的许许多多的医学著作的总结。这不仅可以从《素问》、《灵枢》各八十一篇这一点得到证明,而且也可以从《黄帝内经》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献及《素问》、《灵枢》互引、各篇互引等现象上得到证明。

《黄帝内经》所引的古文献大约有50 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逆顺五体》、《禁服》、《脉度》、《本藏》、《外揣》、《五色》、《玉机》、《九针之论》、《热论》、《诊经》、《终始》、《经脉》、《天元纪》、《气交变》、《天元正纪》、《针经》等16 种;仅保存零星佚文者,有《刺法》、《本病》、《明堂》、《上经》、《下经》、《大要》、《脉法》、《脉要》等8 种;仅有书名者,有《揆度》、《奇恒》、《奇恒之势》、《比类》、《金匮》、《从容》、《五中》、《五过》、《四德》、《上下经》、《六十首》、《脉变》、《经脉上下篇》、《上下篇》、《针论》、《阴阳》、《阴阳传》、《阴阳之论》、《阴阳十二官相使》、《太始天元册》、《天元册》等29 种。至于用“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亦复不少。

正是由于上述情况,我才说《内经》必然传与你,此乃我之大幸。不过,这《内经》和《统计学》,互为参照和论证。所以你必须两个都学”

“静夜思雨”想了想:“好吧,我就依你都学。不知需要多久?”

“这要看你用功否,用不功者1、2个月,用功1、2天”

“静夜思雨”、“纣王”都面面相觑,不知者“药仙”精神和逻辑还是否正常。

纣王忍不住问曰:“仙家,和言“不功者1、2个月,用功1、2天”,是不是说反了”

“药仙”答曰:“读书死,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读书在于悟性、在于无形、在于五行,认真读,便有千变万化也不离其宗。不认真读只有一种变化。所以,用功者,需1、2天即可领悟,不用功者1、2个月可背诵下来”

“静夜思雨”言道:“那我就都学吧,这。。。。什么时候开始呢”

“明日,鸡鸣五鼓。你家后院“玫瑰  厅”大姐要早起、大节要早起、大捷要早起”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29 10: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3 04: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