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104182
帖子
主题
积分704
注册时间2013-6-3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药化专业的学生大概没有一个不知道Lipinski规则的,且不说它对整个药物设计领域的深刻影响,考试就必然逃不过这道题。Lipinski规则又叫5规则,说起来这个5真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为啥不是6、不是7,偏偏是5呢?
我后来特意去看了Pfizer的原始文献(Adv Drug Deliv Rev. 2001, 46, 3-26.),大概知道这是基于当时的上市药物统计分析出来的。这样这个数据就有问题了,不可避免历史局限性,比如说第一条分子量不超过500。我不否认分子量太大会影响口服生物利用度,谁都知道大分子不能口服,但问题是500这个值是上限吗?
我一度怀疑分子量不超过500是受限于当时的有机合成技术,近年上市的药物明显比20年前的上市的药物结构复杂。另外一些案例也打破了Lipinski规则,比如环孢素,它是由11个氨基酸构成的环肽,分子量达到1200,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不错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分子量超过500后口服生物利用度不佳显然是谬论,不少学者也发现了这点但都没明确否定Lipinski规则,近日总算有人明明白白地说出来。Novartis的Michael D. Shultz最新的一篇paper(ACS Med. Chem. Lett. 2013. Doi: 10.1021/ml4004638.)写道:
Since the average MW of approved oral drugs has been increasing while the failure rate due to PK/biovailability has been decreasing, the hypothesis linking size and bioavailability should be reconsidered.
回过头来看,Lipinski规则其实不过是分析化合物质量(compound quality)最原始的方法,我们现在有了更多的参数,更加复杂的函数,甚至说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即便如此,我们对药物发现的理解仍然非常有限,因药物、人体之间涉及的变量实在太多。
虽然许多规则最后可能都是错的,但正如Michael D. Shultz所说“The use of metrics should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not just the plausibility, of success.”,我们只要增加成功率就行,管它合理不合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