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92|回复: 1
收起左侧

[药品研发] 药物中磺酸酯类致突变杂质风险评估与控制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02.jpg
01磺酸酯类杂质的形成机制与毒性特征

磺酸酯类杂质是药物合成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典型基因毒性杂质,主要包括烷基磺酸酯(如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和芳基磺酸酯(如苯磺酸甲酯、对甲苯磺酸乙酯)两类。其形成机制主要与磺酸类试剂(如甲磺酸、苯磺酸)与低级醇(甲醇、乙醇、异丙醇)在反应或纯化步骤中的副反应有关。例如,在成盐步骤中残留的醇类可能与磺酸基团发生酯化反应。2007年EMA在抗艾滋病药物Viracept中检出超标甲磺酸乙酯的事件,直接推动了国际监管机构对此类杂质的严格管控。

毒理学研究表明,磺酸酯类杂质的遗传毒性作用是通过直接烷基化机制进行的[1],亲核试剂攻击亚甲基碳原子α至酯氧原子,取代磺酸阴离子。可通过SN1或SN2烷基化机制与DNA结合,导致碱基错配、链断裂等遗传损伤[2, 3]。实验证实,甲磺酸甲酯、苯磺酸乙酯等典型化合物在极低浓度(ppm级)即可能引发致癌风险。

02检测技术的进展与挑战

2.1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C-MS/MS:适用于挥发性烷基磺酸酯的直接分析,例如甲磺酸乙酯的检测限可达0.1 ppb。

LC-MS/MS:针对高沸点的芳基磺酸酯(如苯磺酸甲酯),通过优化离子源参数(如ESI电离模式)实现高灵敏度检测,回收率可达91.28%-96.94%。[4]

顶空衍生化-GC/MS:通过三甲基硅烷化等衍生策略提高热稳定性,降低基质干扰,适用于复杂制剂的分析。

2.2 方法学验证要点

根据ICH Q2指导原则,需重点验证灵敏度(LOQ≤TTC/日剂量)、选择性(主成分干扰<20%)及稳定性(24小时内RSD<15%)。已有案例显示,苯磺酸酯类的方法线性范围覆盖0.1-50 ng/mL,满足TTC阈值要求。

03风险评估框架与控制策略

3.1 基于TTC的风险评估

依据ICH M7(R2)指导原则,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TTC,1.5μg/天)作为基准,结合药物日剂量计算杂质允许限度[5]。例如,某日服500 mg的片剂中苯磺酸甲酯的限值为3 ppm。

3.2 工艺优化控制

反应条件调控:控制pH(<4抑制酯化)、温度(<40℃减缓反应速率)及溶剂选择(避免低级醇残留)。

替代试剂应用:采用非磺酸型催化剂(如离子液体)或高纯度磺酸盐原料。

纯化工艺强化:利用反渗透膜分离、分子印迹吸附等技术选择性去除微量磺酸酯。

3.3 包装系统兼容性

参照ICH Q3D对元素杂质的控制要求,评估包材溶出物(如钨、硫)对磺酸酯生成的潜在促进作用,采用浸出试验结合迁移模型进行风险分级。

04监管要求与案例分析

2024年中国NMPA明确要求执行ICH M7(R2),规定自2024年7月起所有新药研究需纳入磺酸酯类杂质的系统评估。典型案例包括:

双环醇制剂:通过GC-MS方法成功将对甲苯磺酸酯控制在0.2ppm以下,关键参数包括氦气流速(1.2 mL/min)和柱温梯度优化。

抗真菌药物:采用QbD理念设计DOE实验,确定乙醇残留量<0.05%时可避免甲磺酸乙酯生成。

05未来研究方向

在线监测技术:开发PAT(过程分析技术)实现反应过程中磺酸酯的实时监控。

计算毒理学模型:建立QSAR模型预测新型磺酸酯衍生物的遗传毒性潜力。

绿色合成路径:探索酶催化、光化学合成等替代工艺,从源头消除杂质生成风险。

参考文献

[1] BENIGNI R, BOSSA C. Chem. Rev., 2011. 111(4): 2507.

[2] EDER E, KUTT W, DEININGER C. Chem.-Biol. Interact., 2001. 137(1): 89.

[3] SZEKELY G, AMOREA DE SOUSA M C, et al. Chem. Rev., 2015. 115(16): 8182.

[4] 刘雪薇,厉程,等.药物中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研究进展[J].色谱,2018,36(10):952-961

[5] ICH M7(R2), 2023.

声明:本文转载来源于公众号【注册圈】,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了解更多信息可自行前往查看。违规请版主删除。

更多资料请前往注册圈网站

注册圈 杭州几度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8 19: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