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71|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用灭菌前的样品还是灭菌后的样品做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学验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请教下大家做初始菌方法学验证的时候采用的是灭菌前的样品还是灭菌后的样品?有人的观点是灭菌前的样品本身有微生物,不好计算回收率,应采用灭菌后的样品;但回收率可以通过已接种阳性菌样品减去未接种阳性菌的样品来计算,且灭菌前的样品更能代表实际生产过程时初始菌的状态,个人觉得应该采用灭菌前的样品做初始菌检验方法学验证,请各位大神指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好评好评 差评差评 @AI助手AI助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沙发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1 金币

灭菌前样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板凳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灭菌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地板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灭菌后的样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5#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灭菌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6#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初始污染菌,请看表面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7#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做方法学验证,我个人认为是灭菌后的产品,因为初始污染菌是要自己加菌进去,去验证回收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8#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你的思路是有道理的,但从法规和实操角度来看,我们需要综合风险、代表性和可操作性来权衡。

首先明确:初始菌(即初始污染菌)检查方法学验证的目的是验证检测方法对于产品中可能存在微生物的回收能力是否足够,因此验证应满足:
  • 方法适应性(不抑菌)
  • 微生物回收率准确
  • 方法结果具有代表性


一、【常见做法】:大多数情况下 使用灭菌后的样品 原因:
  • 可控性强,背景干净

    • 灭菌后样品理论上无菌(背景菌为零),可以精确计算接种回收率。
    • 实验数据更容易判断,避免背景干扰回收率评估。

  • 符合法规期望(如中国药典2020/2025,USP <61>/<62>):

    • 药典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明确:
      “供试品经适当灭菌处理”或“确认其本身不含菌”。
    • 方法验证的目的是验证检测方法本身的有效性,而不是验证产品灭菌是否成功。

  • 便于标准化与重复性

    • 如果用灭菌前样品,每批样品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可控,会引入高变异性。
    • 不利于重复实验或对比。


二、【你提出的观点】:灭菌前样品更具代表性 —— 有一定道理 优点:
  • 灭菌前样品更能代表实际污染状态
  • 如果方法能在背景菌存在的情况下仍有效回收,则说明方法适应性确实强。

但主要问题:
  • 回收率计算不可靠
    即使减去“空白组”(未接种阳性菌的样品),也可能低估或高估阳性菌回收率。
    因为背景菌的干扰不是线性可减的(会互相抑制、生长、竞争)。
  • 监管和审评更倾向使用灭菌样品
    在验证阶段使用“灭菌前样品”可能无法通过法规审查,尤其是在GMP核查时。


综合建议:验证环节推荐用样
方法学验证灭菌后的产品(推荐,符合药典)
工艺模拟/挑战试验可考虑灭菌前样品,作为补充,评估方法在真实场景中的表现
补充说明(来源依据):
  • 中国药典 2020版四部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通则 1105》:
    若供试品本身含有微生物,在进行阳性菌回收率测试前应适当灭菌或以其他方法灭菌处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USP <61>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Nonsterile Products:
    The sample should be rendered sterile prior to inoculation for method suitability testing unless known to be free of background flora.


最佳实践总结:
  • 初始菌方法学验证:用灭菌后的样品进行接种,确保可控、准确。
  • 实际工艺模拟:可用灭菌前样品做补充研究,但不能代替验证本身。

如果你希望增加方法学验证的“代表性”,可以在试验设计中加入:
  • 使用原辅料接触条件后的模拟液体
  • 增加不同含量的抑菌剂干扰测试
  • 各种典型微生物的“边缘验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9#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灭菌后的样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10#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用灭菌后的样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世间始终你好 发表于 2025-7-25 13:28
你的思路是有道理的,但从法规和实操角度来看,我们需要综合风险、代表性和可操作性来权衡。

首先明 ...

感谢专业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12#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灭菌后的样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13#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清心123 发表于 2025-7-25 13:43
感谢专业的回复!

这不是AI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参考19973.1-2023,个人认为使用产品接种法最好还是用无菌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15#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都可以吧,自生回收率可以灭菌前(如果较高的话),加菌可以用灭菌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16#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我是用chatgpt来回复楼主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8 0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