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143|回复: 3
收起左侧

[谈天说地] 从维C银翘片看中药今不如昔 中药将亡于药?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6-28 09: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6月18日,香港卫生署呼吁市民不要服用维c银翘片,因其含有未标示并且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
  其实,维c银翘片的“不安全”,早就发现。2009年,四川省药监局公布:257批次不合格药品中,中成药占八成,其中就有维c银翘片。又据国家药监局通报,2004年至2010年,有关维c银翘片的不良反应,共计1885例。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因为药材的种植、加工、贮藏不符合传统要求。
  从维c银翘片,可以看出中药的问题。两年前的一篇文章,让读者了解中药的今不如昔。
  中医将亡于药?
  和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的访谈,相约在一家咖啡馆。他步履蹒跚,比5年前略见消瘦。
  “前些日子得了结肠炎,一直拉肚子,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十几次。”骆老解释说。
  这位从事中药工作53年的退休老人,有点头疼脑热从来都是自己开方、抓药。结肠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了根治,骆老从医书中找到一方。
  该方需要的药材,有一味颇为独特:伏龙肝。
  伏龙肝就是灶心土,可治腹痛泄泻、便血。骆老托了朋友,终于在湖南农村寻找到了传统的老灶台。他特意交代:“要挖取灶底中心烧得最红的那一块,有多少要多少。”为了保证这服药的品质,骆老亲自按古法炮制。果然几剂而愈。
  很多人都以为“中医是慢郎中”,有时候连骆老的女儿都不例外。一次孩子发烧,咳得很厉害,工作繁忙的她为了快速治愈,也是直接送医院挂水去了,没想到连着一星期都没见好。而北京中医院一位医生,是名老中医的孙子,仅用了5味药,3服下去,小朋友就活蹦乱跳了。
  这位医生姓周,夫人是京城名医施今墨的第三代。周医生用药有何高明之处?骆老说,重点是他每一味药都经过自己精心炮制。而现在的医院大多不炮制或者乱炮制。
  一位老医生说:“不能怨老百姓骂中医。现在中药不灵了。价格涨得那么厉害,假冒伪劣又空前严重,老百姓怎么能不骂?从来没有见过中药材质量像今天这么差,过去三五服中药下去疗效就出来了,现在十服八服也没见疗效。”
  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治病救人的药都“病”了。
  骆老说:“我搞了50多年中药,现在的中药连我自己都不敢吃。我吃中药,都得自己跑到药材市场亲手选药材,自己炮制。”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断言:“中医将亡于药!”
  作为华夏五千年文化结晶的传统中药,到底怎么了?
  枇杷露之前世今生
  “一袋袋包装扎实的枇杷叶码得像小山一样,一辆12吨的载重货车整装待发……”这是记者在全国最大的枇杷叶收购大户福建仙游县书峰乡林文喜的收购站看到的“壮观场面”。
  据《本草备药》记载,枇杷叶性味苦平,功效为清肺和胃而降气,气下则火降痰消。京都念慈庵枇杷膏的传说,讲的就是清代杨孝廉的母亲肺弱哮喘,久咳不愈。幸得名医叶天士传授膏方,治愈了母亲顽疾。在有些山区,谁患上了“热咳”,痰厚且黄,就会去摘几片枇杷叶子,刷干净背面的长毛,加块冰糖煲一碗枇杷水,一般喝两三次就好了。
  枇杷叶如何采集、炮制?
  骆诗文详细讲解:“今年用的枇杷叶必须是去年从树上摘下来的老叶,树龄至少三五年。用鬃刷把枇杷叶背面的毛刷得干干净净,放在竹垫上晾到八九成干,以一公斤为单位,一叶一叶码好用绳子扎起来,再立起让它彻底干燥。做药的时候,拿出来,用药刀切成0.5厘米厚的丝,锅里加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放入枇杷丝拌匀,用文火炒到枇杷丝既能很均匀地沾上蜜,又不沾手,取出放凉即可。”
  但现在农民们一般都是怎么采集落叶?
  “我亲眼看到,都是直接用一根竹制的长签扎地上的落叶,管他老叶、新叶。很多叶子在泥里已经腐烂,再一下雨,浸泡过后还有什么用?采回来洗都不洗,毛也不去,晒干一扎。炮制的时候,甚至连绳子都不解,蜜炙就更不用提了,直接往提取罐里倒。”
  根据古代本草记载,枇杷叶的茸毛必须修治,如果没有刷干净,则会入肺引起咳嗽。
  “现在厂家告诉我,制药技术先进了,过滤丝网很细,多过滤两次,毛就没有了。我觉得匪夷所思:萝卜带泥煮出来的汤,跟洗干净去皮后煲出来的汤,味道能是一样的吗?”骆诗文反问。
  道地药材“不地道”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
  骆诗文对道地药材如数家珍:“当归,必须是甘肃定西地区的。大黄是甘肃礼县铨水乡的,生地,那就是河南焦作、温县,山西临沂、运城这一带,别的地方都不行……”
  中药,为什么弄得如此复杂?
  骆老解释说:“这是五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大量验证表明,一旦改变了环境,药效往往就不行了。”
  广州市荔湾区药监局官员曾指出:“有的中药材如板蓝根、人参等,长相和正宗产地的一模一样,本身也不是假药,但药检发现有效成分很少甚至为零,毫无药用价值。”同样是地黄,河南武陟产的和浙江某地产的经过检验,发现梓醇含量相差810倍。
  “前一段时间检查出鱼腥草有问题。什么问题?从原料上就不对。过去鱼腥草主要生长在深山的水沟溪泉两边,没有污染,煮了以后给小孩退烧很快就能见效。现在云南、贵州、四川,把鱼腥草撒在大地里,像种蔬菜一样。本身那个地是农田,已经施过很多年的化肥农药。长出来后用耙一耙,装在竹筐浸到水塘里,把泥洗掉就挑到集市上当蔬菜卖了。当天卖不完怕烂掉才拿回去晒干,卖出去做药。肺炎发烧,以小孩居多。小孩病情变化很快,以往一服药就能扳过来,延误了就可能致命。你说拿这样没什么疗效的鱼腥草做药,吃了能不死人吗?”
  中药粗制滥造
  药材采集之后,最基本的工作是除去泥沙和混杂物。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药材,茵陈、蒲公英、菟丝子等所含泥沙重量几乎占20%以上。丹皮不刮皮抽心,白芍不去老根,板蓝根不去根头部,桃仁、杏仁不去皮,酸枣仁大量含壳,麦冬、莲子不去心……
  饮片切法不同,药效也不同。板蓝根薄片的浸出物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斜片、厚片。但现在药工怕切到手,随意把药片薄片改厚片,厚片改块状。片薄如飞的天麻,只能停留在老药工的记忆中了。
  既然在加工修治上竭尽全力偷工减料,功夫都花到哪里去了?——“面子工程”,俗称“打磺”。既为了饮片色泽好看,延长保质期,又能让霉变药材焕然一新。
  打磺本来是传统的熏制方法,目前的问题是反复打磺,造成硫超标。更有甚者是直接将硫黄粉撒在药材上面,注重养生的老百姓叫苦不迭,从我国进口药材的韩国商家也是颇为头痛。为了获得二氧化硫不超标的白芷,他们只能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新鲜白芷自己加工。
  当今中国,已经被戏称为“化学大国”,中药商在这方面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近年来为了让药材更好看,除了打磺,还增加了用双氧水浸泡天麻漂白,用氧化铁水洗丹参染色,拿洗衣粉搓掉霉斑……
  一言难尽话炮制
  很多人都听说过何首乌能治少白头,但为此闹肚子的也比比皆是。
  原来生首乌中含有一种蒽醌衍生物,能滑肠致泻。必须经过炮制,让蒽醌衍生物水解成无泻下作用,降低毒性,才可以正常行使乌须黑发的功效。
  “中药加工炮制,一是减毒性,二是增加疗效,三是改变归经。”骆诗文告诉记者,“半夏有毒,临床大都经炮制后使用,分为法半夏、姜半夏、童子尿半夏。用盐卤、生石灰炮制的法半夏,用于健胃。童子尿半夏,主治跌打损伤、胃里咳血。姜半夏则是治疗妇女妊娠反应。而生半夏则是催吐的。”
  但现在的药厂和医院,虽然有炮制标准,但都锁在柜子里,好多都是不炮制,或者炮制不到家。“炮制首乌传统用黑豆煮,药材商甚至用墨汁染色。白术就是往锅里一倒,根本不翻炒,上面是白的,下面的则是焦黑的。”
  炮制不得法,轻则减效,重则害命。一名具有40年临床经验的中药师发现,炮制用醋如果用工业醋酸或使用醋酸配制的食醋,有一定的毒性,能引起30%的小鼠死亡,而使用发酵米醋则无此不良反应。
  高价买“药渣”
  “我买西洋参的时候特别烦,有时候一泡就没有味道了。”有位医生气愤地告诉记者,这类西洋参早已被萃取过有效成分。
  骆诗文说,很多冬虫夏草也已被提炼,药材商将“药渣”用啤酒浸泡,误导消费者以为是真货。没有经过萃取的虫草外观饱满、色黄而亮,现在市场上至少70%的冬虫夏草,都被提取了有效成分,干巴巴的,虫体较硬,也没有香菇一样的香气。
  以下这些药材都发现过“被萃取”现象:人参、西洋参、党参、冬虫夏草、黄连、黄柏、牡丹皮、首乌藤、金银花、连翘、八角茴香、山茱萸、连翘、桔梗、淫羊藿、川贝、五味子、益母草、泽泻、白术、鸡血藤、柴胡、穿山甲、紫河车等。
  如果说从前的中药造假,还只是在等级上以次充好,如今则是花样百出了。
  骆诗文曾跑遍了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总结出来常见的造假手法有山肉萸掺进葡萄皮,黄芩中掺桑寄生,用塑料做穿山甲甲片,把树枝包上毛皮切成片冒充鹿茸,在海马肚子里灌玻璃胶,往虫草上粘铅粉……中成药造假则更有隐蔽性。比如衡量萸肉的质量标准是熊果酸的含量,一些药厂就往里掺山楂,结果一样达标,疗效只有天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28 11: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每个人都是能做到自己炮制中药啊。

点评

炮制中药,从我做起,版主教我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8 11: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1: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苏叶 发表于 2013-6-28 11:22
不是每个人都是能做到自己炮制中药啊。

炮制中药,从我做起,版主教我吧

点评

做良心药,做放心药,从我做起。。。  发表于 2013-6-28 12: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2013-6-28 18: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地药材“不地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7-2 08: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维c银翘片的不良反应多的,要看基数。
这篇文章部第三段后在蒲园杂谈有,出现了4次了
天下文章一大抄,做记者的还真懂得重复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11-29 10:34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