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214|回复: 5
收起左侧

中药趣闻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2 10: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药趣闻
1.中药趣闻之一——当归

相传有个新婚青年要上山采药,对妻子说三年回来,谁知一去,一年无信,二年无音,三年仍不见回来。媳妇因思念丈夫而忧郁悲伤,得了气血亏损的妇女病,后来只好改嫁。谁知后来她的丈夫又回来了。她对丈夫哭诉道:“三年当归你不归,片纸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错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丈夫也懊悔自己没有按时回来,遂把采集的草药根拿去给媳妇治病,竟然治好了她的妇女病。

从此,人们才知道这种草药根,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是一种妇科良药。为汲取“当归不归,娇妻改嫁”的悲剧教训,便把它叫“当归”。

2.中药趣闻之二——刘寄奴

刘寄奴本来是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为什么又成了一味中药名呢?

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窜。第二天他又上山,却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正在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

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

寄奴一听,便大吼道:“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的。”

童子一听,吓得弃药四散逃跑,寄奴便将其中的草药和臼内捣成的药浆一并拿回,用此药给人治疗,颇有奇效。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将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士兵们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道这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所以就把它叫“刘寄奴”。

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至今。

3.中药趣闻之三——车前草

相传西汉时有一位名将叫马武。一次,他率军队去戍边征战,被敌军围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时值六月,那里酷热异常,又遇天旱无雨。由于缺食少水,人和战马饿死、渴死的不少。剩下的人马也因饥渴交加,一个个小肚子胀得像鼓一般,痛苦不堪,尿像血一样红,小便时刺痛难忍,点点滴滴尿不出来。战马拉尿时也嘶鸣挣扎。军医诊断为尿血症,需要清热利水的药物治疗。因为无药,大家都束手无策。马武有个马夫,名叫张勇。张勇和他分管的三匹马也同样患了尿血症,人和马都十分痛苦。

一天,张勇忽然发现他的三匹马都不尿血了,马的精神也大为好转。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张勇的注意。他便紧盯着马的活动。原来马啃食了附近地面上生长的牛耳形的野草。他灵机一动,心想大概是马吃了这种草治好了病,不妨我也拔些来试试看。于是他拔了一些草,煎水一连服了几天,感到身体舒服了,小便也正常了。

张勇把这一偶然发现报告了马武。马武大喜,立即号令全军吃"牛耳草"。几天之后,人和马都治好了。

马武问张勇:"牛耳草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张勇向前一指,"将军,那不是吗?就在大车前面。"

马武哈哈大笑:"真乃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

此后,车前草治病的美名就传开了。

4.中药趣闻之四——西洋参

据历史资料考证得知,西洋参原产于大西洋沿岸的北美原始森林中,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早年的印地安人采其茎叶食用,也作清热药治病。

约于1670年左右,法国牧师雅图斯来我国辽东地区传教,从当地人们的传说中听到许多有关人参是神草的故事,引起他的兴趣。他以《鞑靼植物人参》为题叙述了长白山中人参的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并附绘制的原植物图,发表在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被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法国传教士法朗士·拉费多看到,他在当地印地安人的帮助下,在蒙特利尔地区大西洋沿岸丛林中找到了与中国人参相似的野生植物,经送法国巴黎植物学家鉴定,认为同属五加科植物,但不同种。他们为了与中国的人参相区别,就把这种采自大西洋沿岸丛林中的神奇植物命名为"西洋参"。

十七世纪九十年代,康熙皇帝为了表示对满清祖先发祥地的崇敬,曾诏令禁止在长白山采伐森林,一草一木都不准动。如有违抗,轻则充军,重则处死。禁令造成了人参供应的紧张,从而使得朝鲜的高丽参、日本的东洋参以及北美的西洋参得以相继流入我国。西洋参经贩运到中国可换得大量的黄金,因此,西洋参在北美一直有"绿色黄金"的美称。

西洋参传入后,清太医院的御医们对西洋参进行了集体研究鉴别,并按中医药学理论研究了西洋参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在《本草备要》中将西洋参列入新增的第一种药,称"西洋参,苦甘凉,味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除烦,虚而有火者相宜。"这是中外古今首次将西洋参收载于医药文献中。

在以后的《本草纲目拾遗》、《药性考》等医药学古籍中都有对西洋参的详细论述。认为西洋参性凉、味苦、微甘,入肺、胃二经,功能补阴、生津、止渴。认为中国红人参属温补,西洋参属凉补,疗效各有长短,可视病患实际需要酌选应用,不可简述孰好孰差。

过去,西洋参全靠进口。八十年代,我国引种成功。已经成为第三大西洋参生产国。


5.中药趣闻之五——沙棘

沙棘在过去是一种不被人们注意的野生灌木,如今已被生态学、营养学、医药学、经济学的专家们纷纷列为科研课题,进行培育、开发和利用。它广泛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地区,植物分类学家把它命名为沙棘。

人类对沙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古希腊,人们就发现那些被他们丢弃的病马、瘦马,在随处可见的一种灌木丛中游荡一段时间之后,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变得膘肥体壮,毛皮也闪闪发光。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沙棘的叶子和果实滋养了这些病瘦的马匹,于是他们就给这种灌木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闪闪发光的马。

相传在三国时期,蜀国的一次冬征中,也是因为这种神奇的植物,才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当时,蜀国大军来到金沙江和澜沧江畔地带,由于山路险恶,人疲马乏,后继粮草又接济不上,很快就陷入了饥饿和体弱多病的危境中。这时,有人在荒山野岭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刺果"的植物,鲜艳果实的挂满枝头,可是却没人敢吃。直到几天以后,士兵们发现一些战马吃了这些野果后迅速恢复了体力,才纷纷采食,因此渡过了难关。这种植物就是广泛分布在四川、云南山岭中的亚乔木植物:沙棘。

在古代,沙棘除了可作水果食用外,它还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种很好的药物。公元8世纪下半叶,杰出的藏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708~833)的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就记载了沙棘的神奇妙用,说它对呼吸系统有祛痰利肺的功效,能协调肝、胃、肾、心的功能平衡,对循环系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创伤有止痛、促进愈合的再生功能等。17世纪的学者罗桑却佩所著《藏医学选编》,更明确了沙棘对胃、肝、肠、痞病和妇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沙棘一直是维吾尔、蒙、藏等民族的传统药物。青海省的祁连、大通等地群众,将野生沙棘的成熟果实加工后,用于治疗哮喘和胃病。新疆和田地区的乡民常用沙棘自制果酱或熬汤食用,具有补肺、散瘀、增进食欲之功效。今天人们用沙棘嫩叶制成的沙棘绿茶,不但对治疗心脏病有效,且有增进胆汁分泌、利尿、促进合成、消炎止痛等作用。

1977年我国卫生部将沙棘正式列入《中国医典》,肯定了它的药用价值。80年代我国许多科研和医疗单位进行沙棘医用研究,证明小小的沙棘果、种子甚至叶片,可用于治疗烧伤、烫伤、辐射损伤、褥疮及其他皮肤病;可治疗胃肠疾病、静脉曲张,甚至对治疗癌症,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也比较显著。迄今人类在自然界里还未能找到另一种可与沙棘比拟的植物,因此权威人士称沙棘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保健和医药品之一。

6.中药趣闻之六——枸杞

盛唐时期,一天丝绸之路来了一队西域商人,商队首领是个中国通。傍晚在客栈住宿,见有少女斥责鞭打一老者。商人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责罚自己曾孙,与你何干?”闻者皆大吃一惊。原来,此女竟已300多岁,老汉也已90多岁,他被责打是因为不肯遵守族规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两眼昏花。商人吃惊又好奇,打躬请教:“敢问女寿星,不知服的是何种神草仙药?”女子只说:“这是一味中草药,懂得是个宝,不识是棵草。”商人见女寿星不想透露秘密,忙匍身跪拜道:“在下是波斯国王的近臣使者,国王年迈,命我带商队来贵国换一些延年益寿的中草药。真主保佑让我遇上了您,我愿以全部货物换您的草药。望老寿星成全。” 女寿星见使者一片真诚,便以实情相告:“这草药有5个名称,不同的季节服用不同的部位:春天采其叶,名为天精草;夏天采其花,名叫长生草;秋天采其子,名为枸杞子;冬天采根皮,名为地骨皮,又称仙人杖。四季服用,可以使人与天地同寿。” 后来,枸杞传入中东和西方,被那里的人誉为东方神草。

7.中药趣闻之七——茺蔚子寻益母草

有一种中药叫益母草,种子叫茺蔚子,都是活血祛瘀的良药。

说起益母草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一个叫茺蔚的小陔,他的母亲在生他时得了"月子病"而多年不愈,几年以后身体越来越虚,竟至卧床不起。小茺蔚眼看着母亲的病越来越重,他暗下决心,要把母亲的病治好。于是他外出为母亲问病求药,然而历尽艰辛却未能如愿。一天,他借宿古庙,庙内老僧见他一片孝心,就送他四句诗,让他去找一种草药。诗云:"草茎方方似麻黄,花生节间节生花,三棱黑子叶似艾,能医母疾效可夸。"小茺蔚沿着河岸找了起来,终于找到了那种茎呈四方形、节间开满小花,结有黑色三棱形小果实的植物。母亲服用后不久竟痊愈了。由于这种草是小茺蔚为医治母病而找到的,且又益于妇女,于是人们就把它取名为益母草,它的种子就叫茺蔚子了。

益母草又名坤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味辛苦,气微寒,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瘀血去则新血生。妇科疾病非虚即瘀,益母草能祛瘀生新,故为妇科经产要药。临床多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血滞腹痛,产后血瘀滞诸证及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等证。

茺蔚子,又名坤子,活血行瘀,功同益母草,且又能疏风清热、明目退翳,常用于治疗肝热目赤云翳等目疾。

二药临床运用,可单味使用,也可加入复方。如以益母草为主药的益母草丸,用于目赤肿痛或目生翳膜的茺蔚子丸等。

8.中药趣闻之八——何首乌的传说

何首乌原本是一个人的名字,因何首乌久服此药而得名。此药本名“交藤”,对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何首乌,顺州南县人,祖父名叫“能嗣”,父亲名叫“延秀”。能嗣原名叫“田儿”,体弱多病,不能生育,年五十八岁,尚未娶妻成家,常常羡慕思念仙家道术,随师居于深山老林之中。有一天夜里,他酒醉后睡卧于山野间,朦胧中看见两株藤本植物,相距三尺多,苗蔓忽然相交在一起,久而始解,解后又交。田儿见此情景,甚为惊异,次日晨就连根掘回。遍问众人,没有一人能够认得这是什么植物。后来有一位山老忽然走来,田儿出示询问,山老回答道:“你既然年老无子,此二藤相距三尺多,苗蔓忽然相交在一起,久而始解,解后又交,实在奇异,这恐怕是天赐的神药吧,你何不服用试试呢?”。于是田儿便将所挖之根捣为细末,每天早晨空腹时以酒送服一钱。七天后即思念家室,连服数月后更感强健,因此常服不断,又加至每日二钱。一年后所患诸病完全痊愈,原已花白的头发变得乌黑油亮,原已苍老的容颜变得光彩焕发,遂娶妻成家。十年之内,生了好几个男孩,于是将本名"田儿"改为“能嗣”。从此以后,他家即将此药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能嗣又让儿子延秀依法照服,父子二人都活了一百六十多岁。延秀生儿名“首乌”,首乌依爷爷、父亲之法亦服此药,也生了好几个儿子,活了一百三十多岁,虽为百岁老人,头发却乌黑如漆。有一个叫李安期的人,与何首乌的同乡关系亲密,偷偷打听到这一秘方后服用,也成了一个老寿星,于是遂将这事广加传播,一直流传至今。

9.中药趣闻之九——蒲公英

    药用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种同属植物的带根全草,在我国全国各地广泛的分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作为常用草药广泛的应用。其性寒、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退黄之功效,常配伍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治疗痈肿疔毒;配伍鱼腥草、芦根、冬瓜仁治疗肺痈咳吐脓痰;配伍茵陈治疗湿热黄疸;配伍金钱草、白茅根治疗小便淋沥涩痛,单用(鲜品内服和捣敷)治疗乳痈。古人认为其“主妇人乳痈肿,水煮饮之及封之”(《新修本草》),“专治乳痈、疔毒,亦为通淋之妙品”(《本草备要》)。

    关于蒲公英的名称及广泛用于治疗乳痈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黄河岸边住着一位姓蒲的员外,蒲员外膝下只有一女名公英。她美丽善良,与丫环翠儿亲如姐妹。一年,公英突发高烧,四处求医,仍不见效,直到临终前公英才羞涩地告诉翠儿乳房肿痛难忍,原来她患的是乳痈。小姐死后,翠儿念及主仆情深,常到坟前祭奠。来年春天,她意外地发现小姐的坟头生出一片从未见过的野草,金黄色的花瓣宛若公英美丽的笑靥。秋后,野草的种子随风飘落,播散大地。次年中原大旱,百草枯萎,而这种野草却绿染荒原。一天,翠儿不幸也患了乳痈,在祭奠小姐时晕到在坟前,朦胧中她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坟头野草,非同寻常;既治乳疾,又度饥荒。”翠儿醒来既惊又疑,心想莫非是小姐在点化自己?她试着采些野草回家食用,果然数日后乳痈渐愈。其后,翠儿用这种草治好了许多的乳痈患者,人们由此草的好处联想到它的来历,认为它就是美丽善良的公英小姐的化身,因此就称它为“蒲公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2 10: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12-22 11: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趣闻啊,看着故事一下子就把中药给记住啦,多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2 11: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这种方法比死记硬背强多了,为什么这么迟呢?要不然学中药那会就不会那么受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2 13: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22 13: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再次重温中药趣闻,确实趣味横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20 16:05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