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8760|回复: 3
收起左侧

[职称与继续教育] 中药知识必学: 白豆蔻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6-5-10 16: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诗人杜牧落魄扬州,冶游散心,此千古传诵之佳作本是赠一位少年歌姬。自古才子多情,携妓起于谢公,成于南宋,而杜牧作为谢公之后自然效仿。
结就同心芯,因标连理枝。在诸多豆蔻中红豆蔻花最美,花芯中央有两瓣相并形似同心。诗中的豆蔻指的是草豆蔻之类,而本期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另一种豆蔻--白豆蔻。

白豆蔻
豆蔻在我们药店里有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肉豆蔻等几种。草豆蔻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长于温燥。红豆蔻首载于《开宝本草》,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长于温里。肉豆蔻为肉豆蔻科常绿高大乔木肉豆蔻的成熟种仁,首载于《药性论》,长于温涩。而本期重点介绍的白豆蔻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白豆蔻形如芭蕉,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初出微青,熟则壳白而厚。蔻者寇也,当其完聚而即寇之也。是以酝酿成精气,当其完聚,肺即寇之转灌溉,朝百脉。“蔻”就是物盛而多,“豆”则是象形。

白蔻味辛而性温,气味芳香而避秽祛湿,辛温化阳而通散气滞。归肺、脾、胃经。功效味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砂仁与之性味皆入脾胃,惟砂仁芳香而气浊,能温中止泻,且入肾经适用于中下二焦;白豆蔻芳香而气清,能温中止呕,且入肺经适用于中上二焦,口嚼之辛凉,清肃肺腑,郁烦应时开爽,盖以温化见长。

谷府之受盛水谷,成酝酿。其藉肾间动气曰先天,若釜底之灼燃薪。其藉肺气吸呼曰后天,若轮机动扇,乃得灼然薪炭耳。白者肺色,白蔻当即寇之也,是以酝酿成精气,当其完聚。肺即寇之转灌溉,朝百脉,留四藏。

一般湿气重的人舌苔一眼看上去都有明显的白白腻腻的苔,湿邪具有重浊黏腻性趋下、易阻气机易伤阳的特点,是诸多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赖以生存的内在基础,也是临床慢性病变常见的原因。内湿每因先天脾胃不足,脾气虚弱则运化无力,或脾荷过重而难以履职,水湿无法尽排留存体内。可见于胃痛、泄痢、淋浊、带下等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湿邪滞于脾胃者,宜芳香化湿,常用药物如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等。

祛湿之用本人笔记有以下四载:
1.日常煲汤时放6个白豆蔻,注意一定是要在出锅前一刻钟放入,入锅早了芳香之气就挥发了。
2.白豆蔻6g白扁豆花3g玳玳花3g,代茶饮(自拟方)。
3.一代才女李清照素有暑湿脾虚,所以她发明了白豆蔻熟水。熟水就是古代的天然饮料。做法是将用洁净白豆蔻衣数粒投入到滚水之中,加盖密封片刻,倒出来就可饮用。健脾开胃,兼可止呕,是口感极佳的夏季饮品。
4.湿停中焦者依李东垣经验,可佐用风药以鼓舞脾气,升发脾阳,助脾运利于祛湿。

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久煎效力大减,入汤液但当研细,待诸药煎好乘沸点服尤妙。

大实者名紫蔻,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药店所售白豆蔻大致两种,比较嫩的叫白豆蔻,简称白蔻;比较老的色较深,所以叫紫蔻,也叫老蔻。盖嫩者气雄老者味厚。去壳者为豆蔻仁,药用佳。其壳为豆蔻壳,又称“白蔻衣”,“衣”就是皮的意思。其得蔻仁之余气,“余”可表明它的作用与蔻仁相同但是药性较缓,比较适合那些脾胃气滞的人。气味淡薄温燥之性大减可宽中。

白蔻原出外番,今广州、宜州亦有之,终不及番舶来者佳。国内商品主要是从印尼爪哇岛和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地进口,而国内两广、海南、云南也有栽培。尤以印尼的货源供应量大,该国生产及出口情况直接决定了白豆蔻的行情。

白豆蔻呈类球形,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辣略似樟脑。

印尼白豆蔻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瘪,气味较弱。

混淆品为产于印度及斯里兰卡的小豆蔻 ,鉴别要点为呈长卵圆形,两端类具三钝棱,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有细密的纵纹。种子小而多干瘪,气香而浊。

白豆蔻以个大、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者为佳。

掺芒硝者鉴别要点:果实纵向撕裂后空穴处有大小不等的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及粒白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结晶体,味极咸。
掺石膏者鉴别要点:质量为正品的5倍左右,当将其纵向撕裂,其空穴均被石膏的不规则团块填充,质硬击之易碎。
掺明矾者鉴别要点:口尝之有涩味,当将其纵向撕裂,发现其空穴处有白色的涩味粉未,当用水淘洗后无涩味。
转载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0 17: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6-5-10 19: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5-15 11: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白豆蔻的味道,经常用来做卤料,超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2 03:14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