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差距分类法:依照问题差距分类法可以把问题分为三类:
Æ 救火类问题; Æ 发现类问题; Æ 预测类问题。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密切注意预测类和发现类问题,未雨绸缪,尽量让问题不要发生,或者刚刚发生的时候就将其扼杀在萌芽中。因为有的救火类问题一旦发生了是没办法挽救的。 【自检1-2】:有一个管理人员做错了一件事情,造成公司10万元的损失,这个管理人员每个月的工资是4000元,是否应该每个月从他工资里扣除一定金额直到扣满10万元为止?答:如果每月扣该员工几十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扣完;如果每月扣多些,超出其工资支付能力,该员工很可能自动离职。事实上损失不能挽回了。此类救火类问题发生了以后,有时无解。所以应尽量避免救火类问题,多注意发现类问题和预测类问题。 Æ PDCA循环:多去预测和发现问题,救火类问题就会减少,所以在生产管理上有一个PDCA循环,具体如下:
① P是计划; ② D是实施; ③ C是检查; ④ A是改进。
生产管理干部最应该注重的是P和C,也就是预测类问题和发现类问题。作为一个生产管理干部,首先要做好计划,计划就是尽量去预测问题,一份计划书中应包括:事情的做法,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发生等等。要有这些内容,才能叫做计划。 计划完成后让员工去实施,当员工在实施的过程中,主管要做检查,通过检查会把一些问题扼杀在萌芽中。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多注意P、C部分,一旦检查出问题,要促使员工改进;另外,作为一个干部,当然也要学会妥善解决救火类问题,但是不应该把精力全部放在救火类问题上,而应该多放一点精力在计划和预测方面。 2.层次分类法:依照问题所在层次分类可以把问题分为: 操作层次的问题,管理层次的问题和结构层次的问题。 Æ 第一类(操作层)问题:操作层问题是关于员工分类的问题,是基于对现实差距的认识而产生的,是现状与“通常水平”之间的差距。每个企业都有很多制度和标准,这些制度和标准,员工不会百分之百去执行,比如不良率1%,员工都按照操作标准去做,那么1%是比较稳定,不会出问题;但是如果某一个员工出现操作失误,那么1%就不能维持,可能达到2%或1.5%,这时产生的问题就叫做第一类问题,也就是维持的问题。据统计第一类问题大概占生产管理问题的80%左右。 【案例】:操作层问题:2004年广西有一个水电站发生了一件很大的工业安全事故,是因为三个员工同时违反操作规程。事实上这样的几率是很小的,只要有一个人按标准操作规程做,都不会出问题。而这个水电站的领导当时正在全国各地宣传该水电站如何保持连续十年安全记录的经验。结果三个员工受了重伤而且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几千万,间接经济损失一亿多。这就是违反操作规程带来的第一类问题。 Æ 第二类(管理层)问题:第二类问题是现状与期待水平之间差距的问题。管理层问题是由于对目标更高的期待而产生的,是为谋求重大突破而产生的。管理层问题是提高标准促进发展的问题,如果员工都按标准操作,就能维持1%的不良率,但是如果对不良率提出0.5%的目标,那么如何将不良率从1%降到0.5%,如何降低成本等问题都属于第二类问题。 Æ 第三类(结构层)问题:结构层问题是关于战略和现状与“理想水平” 之间的差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