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 | 建议容量 | 类型 | 支持系统 |
移动硬盘 | 1T或以上 | 便携式存储(无需外加电源) | XP win7 win8 win10 |
U盘 | 16g或以上 | 便携式存储 | XP win7 win8 win10 |
3.2备份介质管理
备份介质购入后需将备份介质编号,编号原则:1.移动硬盘为:QC-Y-购买年度后两位数字+流水号 2.U盘:QC-U-购买年度后两位数字+流水号,并填写备份介质购入台账,表格见附表1。
3.3备份介质保存环境要求与备份介质存放
环境要求: 应存放于稳固位置,远离强磁场、强热原、水源及有害气体,保管环境温度范围应10℃至30℃范围内。
备份介质存放:数据备份时应同时备份到两份介质上,其中一份介质应存放于QC资料室文件柜中,另一份存放于QA办公室文件柜中,并需要上锁保存。
4 数据备份与恢复
4.1数据备份需同时备份到两份备份介质上以防止意外发生。
4.2文件性数据库的应用程序通常不提供备份功能,备份是需要从磁盘上直接复制数据库。由于所有数据存储于一个数据库内,需要对数据库全部复制(即全盘备份方式),下次备份数据时,不能覆盖上次已备份数据。
4.3关系型数据库是同时存放数据及其关系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通常由应用程序提供备份功能或自动备份功能,对于这类数据库可采用自带备份软件将备份路径设置正确后直接进行备份到目标介质上。如应用软件可对数据以每月的存储形式进行分类管理,那么可采取增量备份方式进行月备份。
4.4 备份数据周期设定为一个月(±5天),如果程序自动备份,异地备份周期可为三个月
4.5文件性数据库的备份可通过备份前后文件或文件夹的大小、文件数量来核查被备份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完整性,并进行登记,表格见附表2。
4.6关系型数据库备份后,需填写备份相关信息,表格见附表2。
4.7备份数据的回顾:每6个月应对之前的备份数据进行一次回顾性检查,将已备份数据恢复至原先产生数据的电脑上的不同路径下,通过原先软件读取数据并随机抽取3份,与原电脑上的原始数据进行比对,并打印相关报告,作为附件并登记,检查表格见附表3。备份回顾产生的数据在使用完成后应进行删除。
4.8如因系统或设备升级等原因,原记录和数据不再发生变化,可以将记录和数据转移到另外的位置或系统,同时保存支持这些记录和数据的应用程序,进行存档备份处理。存档备份的数据应该可以很容易地获取,以用于商业目的或监管目的。备份文件的保存时间至少为产品效期后一年,过期或不能使用的备份媒介应通过受控的方式进行销毁或处置,由数据使用部门和质量管理人员现场见证销毁或处置过程,并提供有签名的证明文件。
4.9系统出现故障或损坏时,需由实验室数据备份人员填写实验室电子数据申请表见附表4,经过QC部主管领导审核,QA部批准后调取备份的电子数据进行恢复。恢复过程中应保证IT人员在场,以确保恢复操作正确无误;恢复过程完成之后,系统管理人员要填写数据恢复记录,记录见附表5。
4.10在备份、归档和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应详细记录在备份日志,见附表6,必要时报告偏差,并进行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