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
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测试参数
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测试参数主要包括分离度、重复性、拖尾因子、理论塔板数四项。
4.1分离度
4.1.1分离度的计算
二个化学成分的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RS)可按下式计算:
RS=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3428/wps1.png
tR2>tR1
式中,tR2 和 tR1 =分别为相邻二峰的保留时间或从进样点到峰顶与基线垂直交会点间的距离。
Wh1 和 Wh2 = 分别为两峰的半峰宽
4.1.2 结果判断
一般情况下,相邻峰之间分离度应≥1.5。
4.2重复性(含量测定时使用)
4.2.1重复性的计算
HPLC或GC分析方法的重复性可用一组同一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的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可按下式计算: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3428/wps2.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3428/wps3.png= 用峰面积、峰高、或者内标法的面积比表示的单个值。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3428/wps4.png= 单个值的平均值,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3428/wps5.png=单个值的数量,如无特殊的规定,通常以5计。
4.2.2结果判断
对于含量测定时,将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5针,其峰面积响应值的RSD%应≤2.0%。对于相关杂质测定,在通常情况下应不大于10%。
注: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如果系统适用性后的样品数量超过5个,应将对照品溶液再进二针,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对照品溶液的后三针计算对照品峰面积的RSD%,仍应满足上述要求,否则应清洗平衡柱子,重新进行系统适应性测定。
4.3理认塔板数(N)
4.3.1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色谱柱的性能可在等温的或等密度的条件下获得的资料计算得到,依靠诸如按以下公式计算理论塔板数的技术,这里tR 和wh值应换算成相同单位表达(时间、距离)。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3428/wps6.png
tR =从进样点出发到相应成分峰的顶点与基线正交点的保留时间(或体积)或距离。
wh = 半峰宽
4.3.2结果判断
应根据方法的具体规定或验证报告的要求判断。通常以对照品峰计,其理论塔板数HPLC应不低于1500,GC应不低于4000。
4.4拖尾因子
4.4.1拖尾因子的计算
色谱峰的拖尾因子按下列公式计算: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3428/wps7.png
w0.05 =二十分之一峰高处的峰宽
d =色谱峰前沿二十分之一峰高处与色谱峰顶点正交点的距离。
4.4.2结果判断
除非分析方法另有规定,主峰的拖尾因子应在0.8~1.5之间。
4.5系统适应性实验进样程序
所有溶液进样前均应用0.45μm有机相或水相滤头过滤。启动HPLC系统,按设定的系统条件充分平衡系统至基线稳定,清洗进样器或打空白。色谱系充分平衡后,系统适用性测试按下表次序依次进样:
| | | |
| | | 1. 样品峰与对照品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一致,相差应≤5%。 2. 两针样品溶液的主峰面积的相对偏差应≤2%(毛细管柱) |
| |
| | | 1.样品峰与对照品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一致,相差应≤5%。 2.两针样品溶液的主峰面积的相对偏差应≤2%(毛细管柱) |
| |
| | | 1. 5针标准峰面积的RSD主含量应为≤2.0%;相关杂质其RSD应≤10%。对于溶剂残留,如无特殊的要求,RSD应≤10%。 2. 如无特殊的要求,两份对照品溶液测得校正因子相对误差主含量应≤2.0%;相关杂质应≤10%. 3. 五个样品前后的5针对照品溶液峰面积的RSD主含量应≤2.0%;相关杂质其RSD应≤10%.。
|
| |
| 有未检出的杂质要求时需做检测线;有限度杂质要求时,需做定量限 |
4. 配制对照品三份 取一份对照品溶液,进样5针,进行RSD评价,另两份对照品溶液进2针.(含量分析) | 做纯度分析时,仅需进工作标准品,每天一次,杂质分析时或含量分析时,需每次按此过程进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