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新药典质量想要上去,领导专家必须下来 中药人周老头儿于壬寅年春末 前天又有人说了,XX领导是不会听你周老头的—— “列位领导专家绝对不会放下身架,到亳州住下来干点事儿的!药典会里有个别领导专家的口头禅就是“药材标准不能跟着市场走,否则会要求越来越低,伪劣品越来越多!”。“中药标准的目标是领先世界水平,必须越来越高”!这些指导思想影响了整个药典一部的发展,至今没有改变!” 一、药材标准不能跟着市场走? 药监局隶属于国家市场管理总局,管理市场的人不朝着市场走,朝哪儿走?我们的干部应该首先是深入市场,调查市场,在市场中向有经验的群众学习,总结经验,初步制定标准,然后再回到市场中去检验,最后确定中药的药典标准。 有的人说不跟着市场走,可能是另外一层意思,市场上的中药出现了变化,但药典的标准不能变化,变化就意味着降低标准。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大多数中药都已经由野生改为家种了,可是我们要点中的许多标准,还是过去野生种要的标准。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人口的增加,导致中药用量成倍的增长。野生资源明显不足了,必须改为家种,这是客观规律。 遵循客观规律,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首。 但是有些人不是这样,不干事就不犯错误,不犯错误就可以继续做官。前任因为干了一点事儿,被告上了法院,下一任来了就不干这事儿了。据说要求药典的一这项没有领导的认可就不进行调整,什么都不增加了。还按原来的那样,不变化就不犯错,不犯错就不丢乌纱帽。(这事又是道听途说的,请领导好好的调查调查,有无此事?避免误导。) 还有人说了,“药典委的专家和领导不到市场来,是他们不敢来,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不认识中药”。来了跟市场商人答不上话,对不上茬,怕丢人。 “前一阵你说领导专家不认识中药,有好几位专家领导不高兴了,说好像只有他周老头认识中药一样。”其实我这个周老头也是个教授,也是个什么什么首席专家,所以我对中药也只是认识个皮毛,根本谈不上真正的认识中药。 这么多年呆在亳州,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很多东西。一点经验教训给领导专家们和同仁们传授传授—— 首先是要放下架子,不要以为自己是老教授,大专家,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的发出议论。要多看少讲,多问少答,切切实实的拜亳州市场上面的药商为师。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亳州市场上的很多老人都知道,从大学、研究所大城市来的那些大专家,其实是不认识中药的,有些事甚至成为他们谈论中的笑料。 但市场上的商人,绝大多数都很好很好的,很热心。如果你真正放下架子,虚心向他们学习,他们很乐意交流,真的能学到不少东西。我后悔就是来晚了,年龄大了,记忆力差了,听了记不住,做学生都已经不够格了。 希望晚辈们接受我的教训,早一点到市场来,这里学问大大的,课题多多的。不过遗憾的是能搞成SCI文章去给洋人看的东西是少之又少。如果以SCI论文为目的,我劝你们不要到亳州市场来了,走走其他的路子吧。 二、中药标准的目标是领先世界水平…… 中药要引领国际标准,这没错,中药是中国的东西,有些内容,比如性状鉴定,人家是看着我们的,自然是就在引领世界标准。 但我们引领的怎样了?药典的性状鉴定被网友挑的那么多的错误,这一部分主要是网友们挑出来的,连错别字和语法错误都能被人找到,这是共和国的法典啊!说他们“XX哦”,有人还说,这样说领导不好……。 不好就不说了,用XX代替。你们就赶快改过来吧!这才是正事。否则,怎么引领别人啊? 说说基原鉴定,中文和拉丁文学名药典委应该主动与国内的动植物学专业的专家们讨论来定,不能另搞一套。人家是基础学科,我们是应用学科,主要应该听谁的?这还用讨论吗? 可笑的是,我们的某些大领导,大专家,不知天高地厚,居然在公开场合(会议上),指责植物分类学界的专家们——搞不定植物的学名,改来改去,搞得乱七八糟……我们不理他们。 要知道,植物分类学界的专家反之对这些人的评价又是什么?真的不好意思,只好隐晦一点说出来说出来,三个字,XX棍。 的确,过去有一段时间,植物学界对学名的命名中,也有少数人胡乱起名称发表论文,被多数严谨的学者讽刺为“搅屎棍”。 但在2013年以后,中国植物志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修订,与国际组织实行接轨,这就是网上植物志出现的“接受名”的由来。 2013年到今天,九年过去了,两版国家药典改了多少大家看看就知道了。而是该改的不改,不该改的瞎改,把瓦布贝母与暗紫贝母归并成同一个种的两变种,并且还是“这边论文刚刚发,那边药典就立刻修改”——如此“急吼吼”地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件事令人家植物分类界的专家都感到愤怒和不齿。 还有显微鉴定,国外生药学都不搞了,搞了也没人看,也引领不了谁了。写了也发表不了SCI,更是撂在那儿,没人问呢。 最后只剩个理化鉴定,跟着西药的屁股后面找到一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但不好意思的是,测定的那个成分居然与疗效没有关系!只好改名为活性成分,控制性成分,标志性成分…… 后来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应该叫什么成分了……。但写成论文发表还是要写一个“有效成分”,要不然无法自圆其说。 “说不清楚什么成分的含量测定”当然引领不了西洋人,而周边的韩国,日本,也用不着你去引领。人家就是不弄这玩意儿,进口的汉药比留下给咱们的质量还好。 国家药典委一直是把西医西药的成分含量测定理念奉为经典,从基本的理论体系就是在跟着西方的屁股后面跑,还大言不惭的谈什么引领不引领?XX哦! 三、最后回过头来再看这句“药材标准不能跟着市场走,否则会要求越来越低,伪劣品越来越多!” 呵呵,说什么不能跟着市场走,否则质量会越来越差,这么多年了,国家药典委不知是在跟着谁走的,中药质量如何了?听听社会上的反响,听听老中医是怎么说的吧!不要以为你们上台颁颁奖,自我表扬表扬,中药的质量就上去了?别做梦了。 2025版药典应该怎么编?直到现在,国家药典委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2020版出现那么多错误的根源,甚至连公开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恕我直言,还想指望你们?大概是指望不上了。 建议全体中药届同仁们大家在一起讨论,为了共和国法典的严肃性,为了我们民族伟大遗产的健康传承,大家群策群力吧! 毛主席有几句名言送给大家—— 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尝梨子。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获得最起码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