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儿科经典名方》第005篇 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信息 出处: 《医宗金鉴》(清[size=18.6667px]~吴谦) 处方、制法及用法: 南苏子(炒)、苦葶苈子(微炒)各等分。右为细末,蒸枣肉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姜汤下。 药味名称 | 基原及用药部位 | 炮制规格 | 折算剂量 | | 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 | | | | 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 | | | | 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 |
用法用量: 上药粉碎为细末,蒸枣肉为丸,做成麻子大小的小丸。每服5-7丸,用淡姜汤送服。 功能主治: 【功效】泻肺降逆,利水化饮。 【主治】小儿饮停上焦证。症见喘满不得卧,面身水肿,小便不利,舌淡红,苔薄,脉沉。 备注: 1.炒紫苏子和炒葶苈子参照《中国药典》2020 年版相应炮制规格。 2.本方组成中未明确具体药量,仅说明各药为等比例用量,建议按紫苏子:葶苈子=1:1的比例,蒸枣肉制成丸径约3mm的丸,每服6丸。本方未明确日服用次数,应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日服1-3次遵医嘱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