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20|回复: 1
收起左侧

经典名方:养胃汤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25-5-9 08: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出处:《证治准绳》(明•王肯堂)


处方、制法及用法:半夏(汤洗七次)、厚朴(去粗皮、姜汁炒)、苍术(米泔浸一宿,洗切,炒)各一两,橘红七钱半,藿香叶(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参(去芦)各半两,炙甘草二钱半。右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乌梅一个,煎六分,热服。


用法用量:上药粉碎为粗粒,每服14.92g , 加水 450 mL,与生姜、乌梅共煎至180 mL。热服。





1.本方直接折算剂量并非每日服量,结合方剂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计算,则本方的日服总量约为 44.76g,各药的日服量折算如下:
米厚朴 7.46g,清半夏 7.46g,橘红 5.60g,藿香 3.73g,草果仁 3.73g,茯苓 3.73g,人参 3.73g,炒甘草 1.87g,另加生姜 21.00g,乌梅 7.95g。


2.炒甘草:参考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清炒法,建议将甘草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趁湿清炒,炒至微黄,干燥。


3.米泔水制苍术:参考2020年版《吉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米泔水制苍术”炮制方法进行炮制,以大米作为米泔水制作的原料。


功能主治


【功效】温中解表,调气养胃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或胸满呕恶、不思饮食,舌淡苔白或腻,脉弦迟。


现代临床主要应用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术后或化疗后胃肠反应、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梅雨季节或湿邪致病等脘腹胀满或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肢体困重,大便溏泄或黏滞,舌淡或胖,苔白腻,脉濡缓或滑。证见脾虚湿阻、气机壅滞者。


方解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厚朴行气除满;苍术燥湿运脾,三者共祛湿浊、畅气机,为君药。橘红理气宽中,藿香化湿醒脾,草果温中燥湿,助君药增强祛湿行气之力,为臣药。人参补中益气,茯苓健脾利湿,扶助正气,防祛湿药耗伤脾胃,炙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佐药。生姜温胃止呕,助药力上行;乌梅酸收敛津,防辛燥伤阴,调和全方,为使药之用。


处方以半夏、厚朴、苍术、橘红等辛温燥湿、行气消胀为核心,配伍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燥湿行气为主,兼以健脾补虚,体现“祛邪扶正”的治法。半夏、厚朴辛开苦降,恢复脾胃升降;草果、藿香芳香化浊,醒脾开胃;生姜、乌梅调和药性(生姜温中止呕,乌梅酸敛防燥);辛开苦降,调和气机。祛湿药(苍术、藿香)与补气药(人参、茯苓)并用,标本兼顾,虚实同治,既除湿浊之标,又固脾胃之本。


养胃汤以 燥湿行气、健脾和胃 为法,适用于脾虚湿阻、气机不畅之证。


更多的经典名方解析请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jpg
经典名方制剂研究与开发: 微信号(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9 10: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7 0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