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2月16日,备受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闭幕。每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来年中国宏观政策的重要指针。今年由于中共领导层刚完成交替,外界普遍将此次会议解读为新一代领导层经济政策的“亮相”。 不难发现,会议再次对城镇化浓墨重彩地加以强调,提升到和“保民生”、“调结构”等同等重要的位置。经过细致比较分析,城镇化内涵不限于重申“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更重要的是透露了三个重要信号: 1、城镇化是内生性需求 从会议之后公报的内容来看,相比会议之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提法,是次会议在“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之前新添加“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历史任务”的表述意味着城镇化是时代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要求,而非人为勉力催熟。 这一信号也印证了在12月10日发布的报告《为什么要城镇化和什么是城镇化?》中所指出的:城镇化其实植根于时代大变革之中,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内生性需求,同时也经过了上下结合长达数十年的酝酿。 2、着重划定了政府的角色 从此前所发布的系列报告的反馈情况来看,用户普遍担忧城镇化又是一轮政府推动投资大潮的开启,甚至将之与圈地运动相提并论。市场的担忧是拜多年来投资驱动模式的固定思维所赐。 高层的表态已经在显露出遏制政府投资冲动的信号,比如十八大报告在谈及改革时表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之前笼统地提“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推进城镇化表露了更多细节,会议连续运用了“因势利导”、“引导”等词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这表明中央希望在尊重城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而非“大干快上”。 而具体在操作层面上看,会议强调“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意味着政府将做好城镇化的服务性工作。 3、明确不走过去城镇化的老路 会议首次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把生态文明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是执政党对过去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表明中央希望城镇化不再走老路,要改变粗放型的城镇化趋势,并弥补传统城镇化的“欠账”,也意味着新型城镇化蕴含着重要的经济含义,涉及到城镇化步伐、城市人口规模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方面面。 尽管中央明确不走老路,但是有些地方仍然难以遏制惯有的模式,比如江西日前提出“以建筑业助推城镇化”,虽然江西城镇化概念当天引来热炒,但是显然不可持续。
在会议列出的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中,城镇化占一席,并位列第四, 这意味着围绕城镇化的各个方面配套改革在明年有望加速推进。会议同时强调,强调要深入研究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