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3264|回复: 131
收起左侧

[行业反思] 投票:大输液瓶里坚强的蚂蚁,您认为可能从哪来的?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16-7-19 20: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齐鲁晚报记者赵念东报道了《菏泽定陶区孩子输液,药瓶中惊现死蚂蚁》,原文蒲公英已经有转载报道,也有很多网友参与了讨论。看过该篇文章后,我也存在很多困惑:   

    1、孩子只是吃个麻辣烫导致肚子不舒服,就给人家孩子输液,是不是有点儿太狠,用药是否过度?
    2、文中说瓶中蚂蚁尸体,四肢完成,清晰可见。

    我没做过大输液,对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不是很熟悉,但一个蚂蚁,尸体完整、四肢清晰可见,这个蚂蚁其实还是挺坚强的。究竟是从哪个环节进入的呢?一个医药行业朋友对我说:他去过一次著名某三甲医院的库房,见过科室配药的过程,见过医院的护工们拆大输液外包装。很多管理手段和操作,要是在药厂被GMP检查员给发现,基本上这个厂也就完蛋了。现在药害事件一出,公众、媒体似乎的关注点更多都在药品制造环节,GMP执行的确有很多问题,但是在那么多GXP中,我一直认为GMP执行的相对还是比较好的。希望这件事能够认真调查,不能一出事都是关注药厂的生产责任,医药使用的过程或许问题更大。


    我的微信朋友圈也引发了不少留言和讨论(摘抄如下):


    某上市制药集团副总:我认为使用过程的可能性大,生产混入这么大个蚂蚁可能性极小。


    某制药人:个人认为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概率近似为零,排除家属因素外使用者的因素较大,但以现在的规则设计,厂家背黑锅的概率最大。但愿这不会成为医药界的彭宇案。


    某制药人:一针见血。


    某药机厂老板:生命不息,挖坑不断。。。。


    某无菌药业副总:蚂蚁是生的还是熟的?建议给蚂蚁做尸体检验


    某行业协会领导:多年前,进过大输液撤军,胶塞是用木棒打进去的。。。。灯检没查出来吗?这么大只蚂蚁。


    某药监安监领导:如果是正规药厂生产的,我不太相信。


    某药业公司副总:赞同,应该每个环节都把好关,老百姓才能过上安全的好日子。


    某药业质量总监;这么多工序下来,不太相信蚂蚁还能尸体完好。


    某药监局安监:不能总把问题推到生产环节。


    某普通消费者:这样,也太恐怖了吧(呕吐状)


    某药业总经理:生产过程不大可能,除非恶意


    某仪器公司经理:此问题一针见血


    某工程公司董事长:晕倒了,不要叫我


    某上市公司技术负责人:让法医测下蚂蚁死亡的时间,就都明白了


    某药业公司副总:我很想知道调查结果
    。。。。。。


    留言很多很多。。。也有很多医药界同人关注着此事的进展,这只神秘的、坚强的蚂蚁,您认为到底是从哪来的?麻烦您帮忙投个票,我们看看民意,谢谢各位!(每人可投三票)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3 项 ), 共有 403 人参与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14.13% (77)
21.28% (116)
35.96% (196)
24.77% (135)
3.85% (21)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2016-7-19 21: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前,菏泽定陶区南王店的崔先生向齐鲁晚报反映,其女儿在南王店中心卫生院看病即将输完第一瓶葡萄糖时,发现瓶中有一只死蚂蚁。崔先生担心孩子因输入可能被感染的液体对身体造成损害。该卫生院相关负责人称,双方可协商解决,也可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再做赔偿。(7月17日中国青年网)

  给患者输液的瓶子里躺着一只死蚂蚁,这话听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荒唐至极,但这事就真真切切发生在山东菏泽的一家医院。事件发生后,相关卫生监管部门介入了调查,院方也出面和患者家属沟通协商解决。但从对事件的解决效率上看,相关方态度并不积极,缺少认识错误的诚意,只是口头表示可以协商赔偿或由受害方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维权,却迟迟不见下文。

  看似一起相对少见的个案,正戳中了监管部门对医用药品管理不善的软肋。笔者认为,如此低级的医疗事故绝不能一赔了之,院方更应引以为戒,从根子上规范管理,净化药品使用环境,这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至此,就此事我仍有三个疑问不得不提出。

  一问医院进药渠道是否规范。成批的医疗垃圾在黑作坊里被碾压粉碎成源材料,二次加工成各类物件重新流向市场,这并非传闻,而是不时见诸报道的新闻事实。当然,这只能说明医疗废物加工黑作坊确实存在,但我们不得不延伸思考,会否有可能输液瓶被重洗处理后再次返回到药品加工厂,或是药品加工厂使用的药物包装没有达标,整个加工链条有无问题?否则,一只完完整整的蚂蚁怎么会莫名出现在液瓶里呢?

  二问医院对药品的管理有无漏洞。医院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当事方,药品的使用权全部拿捏在院方手上。对医院而言,从进药渠道、药物验收到药品使用本应有着一套严格的流程,如果把这几个环节都牢牢握住,想必“蚂蚁液”是不会被输入患者血液的。事实上,一些医院对药品的管理几乎到了让人瞠目的地步。本月初,四川岳池县一患者到当地人民医院就医,差点被使用过期半年药物;3月27日,连云港妇幼保健院为患病孩子注射过期葡糖糖……如此例证不胜枚举。

  过期药品与患者“亲密接触”,直接暴露出医院管理的大问题、大漏洞,反映出院方相关部门的不作为,用药医生的责任意识淡化。正是有了此类个别医院,让“一颗老鼠屎”搅坏整个行医环境“一锅汤”,使医院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激化医患矛盾,恶化医患关系,这样的责任谁也担不起。

  三问卫生部门与食药监管部门有无尽责。虽然医院输液瓶里出现蚂蚁的事件发生后,菏泽定陶区卫计局与食药监管部门都介入调查,但几天过去了,相关方却依然没有给患者一个合理的说法,面对舆论质疑、记者的采访而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如此一来,是否存在包庇之嫌,我们有疑问。

  就此事,监管部门应放低姿态,从涉事医院到药品供货方,再到源头的医疗器材加工流程,一一深入全面检查其合法合规性,一旦揪出问题,就要从重处理,以儆效尤,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一罚了之。

  文/周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7-19 21: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看到图片,简直要晕倒了。大输液的配制与灌装,对一只蚂蚁来说不亚于九九八十一难,能完尸到最后那也是的神在显灵了。包装材料输液瓶带入的可能性更小。因为这批药品不是普通的玻璃瓶,而是聚丙烯输液瓶,是在配液时同步生产,是化工粒料高温熔融吹制而成,根本就没有蚂蚁的藏身之处。另外配制好的大输液要经过后续人员的灯检等检查。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有人故意为之!

点评

组合盖是后焊接上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5 09:06
也不能完全武断的说是有人故意为之,只能说不排除有恶意为之的情形。在大输液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清洁不是每个环节都是完美的,曾经参观过一个大型厂家,灌装机底板拆开里面全是锈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产葡萄糖注射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0 14:17
故意也不象吧?输液瓶是密封的,如果故意,怎么放进去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0 09:00
故意也不象吧?输液瓶是密封的,如果故意,怎么放进去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0 09:00
故意也不象吧?输液瓶是密封的,如果故意,怎么放进去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0 08: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22: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此ID已隐藏 于 2016-7-19 22:42 编辑

首先配制过程到灌装过程一般需要经过两道以上滤芯,一般是0.2的。其次灌装、加塞过程一般都在A级层流下完成,胶塞一般都是灭菌的。最后注射剂基本都属于最终灭菌产品。经过这么多道保障工序,还有最后的灯检,除非人为事故,不然生产过程很难带进去蚂蚁,还是完整的蚂蚁。(PS如果是软袋就更不可能了,软袋一般都是高温吹塑成型,蚂蚁怎么可能有全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16: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蚂蚁要想进入输液瓶还留个全尸也不是什么难事:拿个12g的针头,把蚂蚁放进针梗的空心里,然后打进输液瓶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 14: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瓶子吹塑好以后,暂存了一段时候,在这段时间内蚂蚁进入瓶子。后期使用瓶子时,采用离子风清洗,恰好那个瓶子没有吹到。或者是采用人工将瓶子送上连线轨道时,因为动作太慢,跟不上灌装速度,别的人员在洗瓶阶段后进行补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4 16: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不相信是在药厂生产过程中带入的,有可能是使用中“不小心”进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4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一个多月了,不知道有结果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4 16: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botxty 发表于 2016-7-25 15:21
不知道怎么评论
但以前碰到过,冻干制剂里面发现一根头发。
都要哭了。。。

不用哭,有人的地方就有毛发,避免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1 08: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8-16 16: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整只蚂蚁的话还是生产环节可能性大,使用过程中瓶塞不至于全部打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4 13: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使用中带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1 09: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太诡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6 15: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6 10: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woaichenog 发表于 2016-7-21 13:47
我就是那只蚂蚁!
说实话,我还年轻,我不想死!
那一天,我心情郁闷,喝的醉醺醺的,

除非你们把我救活,否则我是不会告诉你们的。
地球太凶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6 09: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生产环节进入的,应该还有再次发生的隐患存在,到生产厂家考察一下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7-25 15: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怎么评论
但以前碰到过,冻干制剂里面发现一根头发。
都要哭了。。。
西林瓶是300多度高温过来的啊
灌装过程都是手套操作啊
半加塞后那时候是AGV小车转运啊
质量授权人都要跪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7-25 13: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这个事件还没结果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7-25 13: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药厂工作的没有哪个人会相信是生产过程中带入的,灌装至少会经历三次过滤,玻璃瓶子会经过清洗、烘干、250-320度的灭菌,如果是塑瓶则是一次性吹出来的,只有哪个颗粒里本身就有,才有这种可能。
在医院工作的也没有哪个人会相信是配制过程中带入的,人员都是专业学历很强的人,对异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他们更害怕,而且所用的输液器具也都是一次性的,无菌包装,配制后会首先检查配制药液是否有混浊或异物,人人都能看到的,他们不可能没看到。
在患者这里,反正我是不懂,医院要赔钱,不然事情闹大。
这真是一次很纠结的事。
希望患儿平安,药厂平安,医院也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5 12: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打吊针 吊瓶内惊现头发丝(图)
<< 新闻文章排行榜2012-03-30    南方都市报    成希我要评论(0)
  仅9个月大的女婴鑫鑫因患感冒到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结果治疗近一个月,病情恶化为肺炎,在输液治疗过程中,鑫鑫家长常先生发现药瓶内有一根长约5厘米的粗黑头发!常先生疑病情恶化与问题药水有关。近日,常先生向南都投诉称,目前,院方只是赔礼道歉却拒不担责。院方承认出现问题药水,存在审核把关不严责任,在操作过程中有过失,愿意公开赔礼道歉,但是具体赔偿要由药厂买单。而该药品的生产厂家称,可能属于院方在操作过程中有失误,希望医院协助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慰工作,尽量满足患者家属的要求。
医院打吊针 吊瓶内惊现头发丝
鑫鑫家长发现存有粗黑头发的吊瓶。
  输液时家属发现问题药水
  常先生称,事发时,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的护士称,不合格的问题药水,注射进人体后会造成危害,是药厂的输液出了问题,跟他们无关,他们需要立刻封存,常先生担心院方毁灭证据,当场拍下照片和视频证据。在常先生提供的诸多证据中,南都记者看到,问题药水由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次是T11103003,注射液中确实有一根近5厘米长的粗黑头发。
  常先生介绍,在他反复投诉下,当晚,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投诉部主任给他打来电话道歉,并表示医院愿意积极协商处理好此事。该院院长周华承诺,这家药厂的产品都会被封存待查。但常先生第二天一早带着鑫鑫来到医院,在输液室发现,院方照样拿着科伦公司生产的注射液给上百个婴幼儿打针,常先生拍下了视频和相片作为证据。
  “这两天孩子出现很多状况,发烧,出红疹,有时还会呕吐。”昨日,常先生表示,鑫鑫之前并没有这么严重的状况。他怀疑与注射那瓶含头发丝的注射液有关。
  院方与药厂各执一词
  为了搞清楚原因,常先生将在医院拿回的那瓶注射液送到市药检所,工作人员称,已开封的药品是不能送检的。相关工作人员向他透露,注射了这种有问题的注射液,病人可能会立即出现不良反应,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潜伏期,这让常先生十分忧心。
  为此,南都记者来到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调查采访,该院急诊医生介绍,头发到底从哪里来,需问厂家或者药房。该院药房方面则称,进货时,他们仔细察看了输液瓶,不是太可能会出现问题药水,应该是输液室那边出了问题。输液室则称,药品是密封的,医护人员放进去不太可能,也不太可能是注射器将头发注入输液瓶,对此,该院院长周华也认为不可能。据周华介绍,事情发生后,该药品的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给医院的答复是,希望医院协助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慰工作,尽量满足患者家属的要求。
  昨日,南都记者联系上四川科伦公司,该公司相关人员介绍,液体出厂时是密封的,在药品流通过程中,不太可能放进头发,药厂有严格的把关机制,可能院方在操作过程中有失误。
  市人卫委相关人员介绍,发现药品内有头发后,医院方面应该立即按规定和患者家属共同把药品进行了封存。院方必须首先对患儿进行免费观察治疗和隔离,其次对药品进行抽样细菌培养,看有没有致病细菌。但该院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周华表示,院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赔偿方案:一、赔礼道歉,二、院方承担鑫鑫的治疗费用,三、将同批号的产品送检,四、给予一定的精神赔偿。常先生到医院与他商谈赔偿事宜,要求医院给出他们处理类似事情的标准,但是医院方面没有提供。常先生提出要求8.6万元的精神损失费,而医院只肯提供两万,目前具体金额进一步协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7-25 12: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关心的咋灭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7-25 11: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做过大输液  反正我是不信在生产和包材里面能带入完整的蚂蚁尸体  毕竟除菌过滤如果连蚂蚁都不能过滤掉那也太开玩笑了   其次这些包材都是在洁净环境里面压合的  然后制袋灌装过程中才会制成袋子 这个过程也是在A级送风的保护下的  所以我觉得也不可能  我个人偏向于恶意放入和使用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7-25 09: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产过程、使用过程均有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1 23: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