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050|回复: 9
收起左侧

巫师版的春药史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5-27 21: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巫师版的春药史

串味的“魔汤”

——巫师版的春药史



    “食色,性也”,可谓千古名言,前者有裨于个体生命之存在,后者则是种群绵延的需要。如果将“食色”连在一起作谜面,谜底便是春药。吾国传统,政治与性皆属于语言禁忌,可以恣意行为,却不容许言说。不特医药学史回避性疾病、性治疗话题,就连多数药理学教材也只是在“性激素及避孕药”章节对性药物作蜻蜓点水般的叙述。正因为此,我对三联新知文库系列中的《伊索尔德的魔汤:春药文化史》,颇有一番期待。

    读完此书,在豆瓣中给了两颗星,两星是“较差”的意思,其实也可以给三颗星的。何以吝啬如此呢?书中关于中国情况的以讹传讹,为西书所常见,亦无足为奇,触动我敏感神经的,可能是副标题中“文化史”三字(按,本书副标题德文原意为“春药之历史与现状”,但现在意译为文化史亦无不妥,毕竟原作者确实津津乐道于春药的“文化阐释”),而更深刻的理由,则是两位作者对现代医学的排斥态度。

    封底简介大约出自译者手笔,表彰本书对世界各文明地域有关春药的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比较”,而殊未注意,作者在第一章“文化传承与科学实验”小标题下即有如下申明:



    本书并不想站在现代医学观点上,去展示其他文明地域作为催欲药所使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制品,然后以讥笑的口吻去考证那些“蒙昧人的迷信”。我们的意图是,尝试去描述这些药物在文化层面上的使用情况。(P4)



    在现代语境下,欲纯然地描述“药物在文化层面上的使用情况”,很难办到,本书在许多地方都严重混淆事实陈述与作者推荐之间的界限。

    本书第四章在“瓜德罗普岛上的一些配方”标题下,先介绍两种含有动物器官的春药制剂,然后是15条仅以凤梨、鳄梨、香蕉、芹菜等蔬菜水果为原料的配方,引导词说:“如果有人不相信这种由巫师制作的的巫术配方,那么下列配方可供选择。”(P100)尽管这些催欲配方看似无害,但确实不是文化学者应有的立场。

附录讨论“制欲药”,同样也在“文化层面”的介绍之后,开列若干禁忌品清单(P162)。必须指出,本书不是有关性药物学的研究专著或科普读物,从两位作者的学习经历来看,亦不具备提供相关医学建议的资格,这些含混的叙述,很可能误导读者。

    在本书结尾部分,作者借春药为话题,对现代科学有更加严厉的指责:



    古代宗教和古代文明中所崇敬的大多数神草,都经过了药理学的检验,发现了其中的有效成分。它们已经摆脱了神的领域,根据化学成分在实验室进行了化验。从实验老鼠用到人身上,从仙界来到了人间,从神效变成了机械功能。很多外来文化中的催欲药的有效成分——摆脱了植物形象和文化环境——变成了西方世界所感兴趣的物质:吗啡、苯丙胺、可卡因。神草被贬低为世俗的化学品,从圣餐降为了大众用品。受人尊敬的祭祀用植物,变成了被凡人瘾君子所滥用的化学药剂。(P141)



    我无法接受这种观点,但也不打算在此长篇大论,仅就这段陈述中的事实谬误予以指出。(1)所谓“大多数神草”云云,似乎暗示多数神草都被证实是有活性的,真实情况甚或相反。(2)化学家从“神草”中获得的也不仅仅是吗啡、苯丙胺、可卡因这类具有精神作用和成瘾倾向的化学物质——此即通常意义所说的“毒品”——至少还包括本书多次出现的育亨宾、莨菪碱、乌头碱等。作者刻意突出吗啡、可卡因等,乃是想把化学家、药理学家涂抹成专为“凡人瘾君子”服务的“毒品供应商”。(3)必须明确,天然的、保持“植物形象”的罂粟及其制品、古柯叶与其提取物,与吗啡、可卡因之间,并不是“神草”、“圣餐”,与“大众用品”、“化学药剂”之对立,其精神作用并不因外在形态改变而发生质的变化。(4)这段话还涉及催欲药与文化环境的关系,作者在此前一段有明确意见:“只有正确的态度和文化的视觉,才有可能赋予一种植物以催欲力量。”实在太荒谬了,如果疗效居然取决于使用者的态度和文化背景,那只能是安慰剂!(5)尤其重要的是,现代神经精神药理学家对“神草”中的各类致幻物质高度警惕,更对传说中的“催情剂”是否存在,持怀疑态度,而本书所介绍的“伊索尔德的魔汤”,很大一部分是这类致幻剂——这可能是作者慨然宣布“不想站在现代医学观点上”,并诋毁科学研究的真正原因。

    放弃科学价值观,注定只能停留在叙事层面,而难于触及故事的文化隐喻,作为一部文化史,本书也是蹩脚的。

    曼德拉草(Mandragora)是西方久负盛名的催情药,本书介绍了这一传奇植物的起源神话,并提到除茄科植物外,兰科盔红门兰(Orchis morio)也被认为是雄性的曼德拉草,且“在性爱行为中具有特殊的力量”。在一幅18世纪绘制的红门兰图片下,作者注释说:



    沼生红门兰,即男童草,早在古希腊就是催欲药。其根茎的形状如睾丸,故称为男童草,一向是色情狂的营养品。同时被看作与曼德拉草同根同源。现代医学在男童草中并未发现催欲药物成分,但在其根部发现有生物碱类物质。(P47)



    其实,红门兰属的属名Orchis,就是睾丸的意思。此属植物基部有肉质块茎,常1-2枚,因此而得名。如果接受男童草不含催欲成分的研究成果,那至少可以推论,这种植物“在性爱行为中具有特殊的力量”,大约来源于生殖崇拜之“阳具象征”。

    育亨宾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春药。作者其实知道,这种从茜草科植物育亨宾树的树皮中提取的生物碱“是唯一的真正催欲药”(P3),也知道其作为处方药在阳痿症治疗中的地位,乃至用欣喜地笔调描述超剂量使用育亨宾所获得的神奇效果(P87-89);可是作为文化史著作更应该提供给读者的,诸如育亨宾树皮在西非的传说和使用案例分析,从育亨宾树到育亨宾碱的发现过程,则仅有寥寥数行字(P95)。

    中国古代春药在书中占有7页篇幅(P31-37),作者认可的药物有龙的遗骸(如龙骨、龙齿、龙角和龙涎香)、灵芝、人参等,处方则有寒石散(本书误写为“酣石散”)。我无意评价这些内容,在此随拈几则中国材料,权当作对本书的补充。

    本书完全是男性视角,几乎没有涉及女性立场的“催欲”。据马王堆医书《杂疗方》中有一类被称为“约”的女性外用处方,由阴道给药,从文中反复提到用药后“女子甚乐,欲之”来看,这些处方应主要用于女子性欲低下、性冷淡。姑且不论其疗效如何,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也算罕见。

叙述春药的疗效免不了夸张,往往借助动物情节作为渲染,极品故事如《医心方》卷28治男子五劳七伤、阴痿不起、为事不能的“秃鸡散”:



    蜀郡太守吕敬大年七十服药,得生三男。长服之,夫人患多,玉门中疼,不能坐卧,即药弃庭中,雄鸡食之,即起,上雌鸡其背,连日不下,喙其头冠,冠秃,世呼为秃鸡散。



    此方使用肉苁蓉,也是一味富于传奇色彩的药物。齐梁时代南北暌隔,陶弘景不太了解北方药物的情况,根据传闻在《本草经集注》中说:“多马处便有,言是野马精落地所生。”后人虽知其误,仍津津乐道,明代《五杂组》卷11更有如下记载:



    肉苁蓉产西方边塞上堑中及大木上,群马交合,精滴入地而生。皮如松鳞,其形柔润如肉。塞上无夫之妇,时就地淫之。此物一得阴气,弥加壮盛,采之入药,能强阳道,补阴益精。或作粥啖之,云令人有子。



    另一个药物淫羊藿的得名也有故事。陶弘景说:“服此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藿所致,故名淫羊藿。”参考药理学研究报告,淫羊藿苷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如此便为这则故事增加了可信度。更加有意思的是,唐代以来,嫌“淫羊藿”这个名字直白露骨,于是改称“仙灵脾”,这又是一种值得探究的文化现象。

    阳起石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主治阴痿不起。可注意者,此石出阳起山,山在济南,一名卢山、云山、药山、阳起山。究竟是山因产阳起石得名,还是石因出阳起山得名,已经难于索考。如果是先有阳起山的话,这块石头的神奇的“伟哥”样作用,则大有可疑,完全有可能是因为山名附会而来。另外,阳起石《名医别录》一名“羊起石”,这究竟是本名“羊起石”讹变成“阳起石”;还是本名“阳起石”,因讳言性事遂改称“羊起石”,同样不得而知。不过这种属于硅酸盐矿的透闪石tremolite,或阳起石石棉actinolite asbestos,迄今为止确实没有药理学家宣称其果然具有改善性功能作用。

    按照阴阳观念,既有“阳起石”,自然有“阴起石”与之匹配。据清代岳濬等修《山东通志》卷24物产记载:“阳起石,(出)历城县西十里药山,山南产阳起石,山北产阴起石。”这种阴起石不仅与阳起石相向而生,至少民间认为,此物更适用于女性——这便可以媲美前面提到的雄雌曼德拉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5-27 21: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5-27 21: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5-27 23: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5-28 06: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卫士 发表于 2013-5-27 21:57
什么东西?

睾丸酮和催乳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5-28 06: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ansoul 于 2013-5-28 06:17 编辑

三字经中有明确描述“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长相远,狗不叫,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四肢剁”

意思就是:人喜欢性是天生的好事,在XX过程中习惯动作基本一样,虽然长度可能有差异,但是风险可以接受,最好这时候狗不叫唤,要不容易分散性的注意力,这个技术问题要咨询父亲,如果他不告诉你说明当初他的室友应该杀掉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5-28 08: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5-28 08: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长知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5-28 09: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3-5-28 06:15
三字经中有明确描述“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长相远,狗不叫,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四肢剁” ...

这个翻译好碉堡啊,大开眼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5-28 09: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shangdeyu 发表于 2013-5-28 09:02
这个翻译好碉堡啊,大开眼界。。

注解,呵呵,御批《三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2 12: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