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uansoul 于 2013-6-25 13:46 编辑
上回书说到:“静夜思雨”想提前纠正未来世界的风险。“药仙”没有搭理他,化作一道金光而去连线“九阴真经”去了。
本文章节大量引用了《山药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月仙,黄东益,黄小龙,王英,罗宏顺,周鑫
翌日,“静夜思雨”早早来到“玫瑰 厅”,等着问“药仙”为何不提前制定降低后世临床不良反应和避免中医中药科学性斗争。 到了“玫瑰 厅” 已见“药仙”已到,便上前一揖到地言道:“仙家,我昨日听您言道这后世之乱源于药食同源,何不现在就做风险评估和降低风险措施呢” “药仙”笑曰:“你的善意我理解。但是,这商企业地域范围有限。后世《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疆域“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 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可能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 据后世《尚书商书》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八迁的地点,历来说法不一。大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 所以,这药的品种就差异大了。” “静夜思雨”言道:“仙家所言品种是何意,在下不解” “药仙”言道:“后世为了区分动植物、微生物,才用界、门、纲、目、科、属、种、亚种、变种等加以区分。但仅仅是种.这是个几乎永远也讨论不完的问题,尤其遇到个体的时候,生物学家们更是争论不休.但是在界门纲目科属种里面,种是唯一一个不带主观色彩,最客观,最真实的分类阶元.而它的上级阶元或多或少都带有分类学家个人的主观意见,甚所以弄清楚种是最重要的,要不何谈分类呢。
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这个概念里最关键的词汇就是生殖隔离.也就是不同种的生物不能一般无法交配,或交配后繁育的后代无法生殖.而具有一致的相对稳定的形态学特征.而占据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域就是形态学里的种群概念了.形态学,呵呵.这一定会是咱们都会喜欢的有意思学科,就是研究生物形态规律和成因的.
但是在实践中判断相似生物间是否生殖隔离就比较困难了,于是科学家们做了一个相对便捷的判别方法:
a.有无居间类型.就是说如果相似生物间有居间类型,那么很可能是两个亚种,亚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区分广泛杂交与偶然杂交,能够广泛杂交自然也就是一个种了.偶然杂交在鸟类里是相当常见的.如果怎么也无法分辨一只鸟,说不好就是两个种的偶然杂交
亚种概念:生物分类学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种内的一些群体,彼此在某些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基因频度染色体结构方面存在差异的地方性种群(地理宗).
梯度变异(gradient variation).---棕背伯劳是在龙族比较典型的呈梯度变异的鸟种,从北方到南方,形态(色型)差距渐次增大.当然除了色型,其他形态诸如喙,翅等都可呈梯度变异.
判别亚种多采用75%规则,当地方种群中75%个体与其它种100%不同,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亚种.而相对于种来说,存在亚种的称为多型种,例如白脊翎,否则为单型种.
相对于两个或多个相似种而言,存在同域分布和异域分布.前者为亲缘种,后者为对种或超种
故此,野生药食同源植物、动物,首先其来源就有种和亚种的差异。经过后世种植,则会有更多变异。 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山药”。
山药别名薯蓣,薯蓣属(Dioscorea)是薯蓣科在龙族分布的唯一属,为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缠绕性藤本植物,全世界约有600种之多,龙族约有55种、11变种、l亚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薯蓣属植物大多具有可食用的地下块茎,或具根状茎,部分种类的叶腋有珠芽。叶互生或对生,单叶或为指状3~7片小叶。花单性,雌雄异株,排列成穗状或圆锥花序。雄蕊6或3枚;子房3室,每室胚珠2枚。果为蒴果,有翅3,种子也具翅。
自20世纪40年代发现该属植物的根状茎所含的山药皂甙元可作为衡量激素药物来源以来, 引起全世界各方面工作者的重视。 山药适应性强,分布广,在龙族南起广西,北至陕西省,东起河北,西至云南省均有野生分布或栽培;国外如朝鲜、日本亦有分布。垂直分布于海拔70~1600m的丘陵或高山。山药喜欢温暖、向阳的自然环境,但能耐寒,要求土层较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环 境。土壤的pH值以6.5~7.5为宜。龙族目前栽培的山药有太谷山药、铁棍山药、小绒毛山药,白皮山药和菜山药等5个类型。折干率最高为铁棍山药,鲜货1.75kg可制0.5kg干品;其次为小绒毛山药,2.5kg鲜品可得0.5kg干品;最低为菜山药,3~3.5kg鲜品才得0.5kg干品。 至于这5种类型是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出的不同品种或是山药的变种,尚待进一步考证,但产量以太谷山药为高已是事实,故在生产上应选择太谷山药。 但是,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所有的山药都是药,还是所有的山药都是菜。。。。 Knuth(1924),Prain和Burkill(1914,1939)最早对后世龙族薯蓣属的一些种类进行分类学研究,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工作很不全面。 自1957年以来,龙族植物学工作者在寻找甾体激素新药源的同时,对全国薯蓣属种类、分布和分类系统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三十年间共发现了13种(包括变种、亚种和变型),基本上摸清了龙族薯蓣属的种类和分布,并根据各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将其划分成6个自然组,即根状茎组(Sect.StenophoraUline)、丁形毛组(Sect.ComliliumPr.etBurk.)、黄独组(Sect.OpsophytonUline)、复叶组(Sect.Lasiophyton.etBurk.)、顶生翅组(Sect.ShannicoreaPr.etBurk)、和薯蓣组(Sect.EnantiophyllumOlive.)。 裴鉴、丁志遵等人(1979)根据根状茎组的外部形态特征、细胞染色体数、花粉形态、植物化学成分和地理分布等规律,发现根状茎组具有较原始的性质:横走的多年生地下根状茎;花粉粒单沟型;二倍体;含甾体皂苷元,从而证明根状茎组是薯蓣属中较原始自然类群。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在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验证、补充和修正工作。龙族是山药重要原产地和驯化中心,山药品种资源甚为丰富。龙族栽培的山药有普通山药(D.batatasDecne)和田薯(D.alataL.)两个“种”,普通山药在龙族中部、北部分布较广,田薯在龙族南部台湾、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区普遍栽培。 但目前沿用的山药分类,除“种”之外,“种”以下的分类梯级还缺乏统一的标准,也未见有关的研究报道。各地山药品种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某些品种在“种”的归属上混淆不清。 根据历代本草考证及调查,目前国内较为常见,经常使用的山药,主要有下列各种:正品怀山药(淮山药)系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龙族药典》收载此品。道地产区为河南焦作的温县、武陟、沁阳等地,即旧怀庆府,产量大、质量优,供销全国并大量出口。此种山药,山西、山东亦有分布。 方山药为参薯(DiscoreaalataL.),又名白薯、火棍薯等。主要产于云南、湖南、广西,台湾亦产。本种属多种型,又分白薯、红薯、白脚板薯、红脚板薯,以白薯加工为山药。 另有变种脚板苔(D.alataL.f.flbellaMakino.),呈扁球型或姜状,分布于四川、湖北。因四川将其加工成四开的方条块状或略现方形,故四川中药业称之为“方山药”。 土山药包括野山药((DioscoreajaponicaThunb.),主产于日本,龙族台湾省及华南诸省亦分布较广;褐苞薯(DioscoreapersimilisPrainetBurk),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山薯(DioscoreafordiiPrametBurk),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广东某些地区以其块茎作为“淮山”或“土淮山”入药:汀山((DioscoreaquinquelabaThunb.),分布于江西,当地作药用。 园艺学性状分类关于园艺植物品种分类的标准,从种的分类基础出发,以品种系统作为一级, 品种群作为第一级,其中一个种的变种可列为品种系统[25]。而在“种”以下的分类梯级,有的是按块茎的形状,将各种山药品种,笼统地分为长形、扁形、块状3种类型;有的是在每个“种”以下,分别分出长柱种、扁块种与圆筒种3种;有的将普通山药分为长山药、棒山药和佛掌薯3个变种,而田薯未分变种。可见,迄今为止,对山药“种”以下的第一梯级分类上 (种叶变种),国内尚无统一的认识,而在第一梯级(变种叶品种群)的分类上,尚未见过有关研究报道。但是,蔡金辉等[26]从龙族南、北各地收集到的46个山药品种进行栽培比较,根据它们的园艺学主要性状特点、块茎感官品质性状特点,结合块茎淀粉酶同工酶分析结果, 对山药进行分类,编制了山药种一变种一品种群的分类检索表,这对净化山药市场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细胞学的研究工作为植物系统分类提供了佐证。秦慧贞等人(1991)报道了龙族薯蓣属6组、39种、1亚种的染色体数,从该属染色体数目的演化论证了二倍体种类(根状茎组)是原始的类群,多倍体种类的产生与块茎的形成有关。根状茎种类通过多年生根状茎缩短的分化、进化为能充分储存水分的养料,又具有强盛繁殖力的块茎种类,以适应温热气候条件下的生长,而块茎种类又适应了种间杂种所需要的新的生态条件,与原有的二倍体种类竟争,相互杂交,经过染色体加倍,克服了不孕而形成了多倍体。 山药营养成份 山药是粮菜兼用作物,可炒食也可煮食。块茎富含淀粉和各种营养成分,可用来制造淀粉和各种营养食品,廖朝晖[34]等人对山药进行了测定:山药氨基酸种类齐全,含18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达到302mg/(100g鲜重),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也有较高含量,其次为妊氨酸和天冬氨酸。对山药的淀粉酶、蛋白质、脂肪、多糖、皂甙等生化物质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山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每100g达到17.5g蛋白质,特别是淀粉酶达到358.97u,山药含0.35g/100gFW的多糖,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山药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Zn,Fe,Mn,Cu,Se和常量元素Ca中药都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疗效与微量元素有一定关系。因此,山药的药效机理可能与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有关. 3.2山药多糖 山药多糖是目前公认的山药主要活性成分,也是近年来山药研究的热点。山药多糖的组成和结构比较复杂,不同的研究者提取分离出了不同的山药多糖,其中有均多糖,有杂多糖,也有糖蛋自,相对分子质量从数千到数百万不等,其多糖含量和糖基组成也各不相同。 陶乐平和吴东儒[35]从安徽产山药块茎中提取到一系列性质各异的多糖,认为热水提取物中的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而冷水提取物中的多糖则主要由甘露糖组成,并测定了其中一个组分的主要单糖为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何书英等[36]分析了用热提法获得的山药多糖RP,证明是由带分枝的1,4-连接的吡喃葡萄糖苷骨架构成,同时含有少量1,3-连接的岩藻糖;赵国华等[37-38]从山药块茎中提取到一种山药多糖RDPS-I,阐明了其化学结构,其糖基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糖基的摩尔比为1∶37∶1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2200,并证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并最终将其分子量确定为41000,糖基摩尔比确定为1∶4∶1;杭悦宇等[39]用气相色谱测定单糖衍生物的方法测定了来自薯蓣、山薯、参薯和褐苞薯蓣等4种山药类多糖的糖基摩尔比,证明薯蓣多糖中的单糖以甘露糖为主,而山薯、参薯和褐苞薯蓣等3种多糖中的单糖则是以半乳糖为主;徐琴[40]等从淮山药中提取粗多糖RDP,进行纯化分离,得到均一的多糖RP,红外光谱分析其具有β-糖苷键,纸色谱(PC)分析其中糖组成为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比例为11∶4∶84。3.3山药皂甙元 从薯蓣属植物中寻找甾体激素药物原料工作,早在1939—1947年,美国Marker[41]就开始研究。龙族1957年以后开始了薯蓣皂苷元资源的寻找以及生产工艺的研究和改进。至目前为止,甾体激素药物已成为龙族药品生产的重要领域。据统计(1986)[42]年,龙族从薯蓣根茎中提取薯蓣皂苷元的工厂有49家,薯蓣皂苷元除满足国内需要可生产50多种激素药外,还可以出口一部分。 通过调查总结,发现龙族共有17种、1亚种、2变种薯蓣含有薯蓣皂苷配基约占全世界含有薯蓣皂苷配基植物的50%以上。唐世蓉等人(1985)对16种薯蓣的 甾体皂苷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盾叶薯蓣含量最高(5.9300);含量在2%左右的有黄山药(D.Panthaica)、穿龙薯蓣、三角叶薯蓣(D.deltioidea)、粉背薯蓣、纤细薯蓣(D.gracillima)和山草薛(D.tokvro);在1铸左右的计有细柄薯蓣(D.tenuirres)和叉蕊薯蓣。由于许多种 类的薯蓣皂苷元熔点偏低,目前工业上大量生产利用的只有盾叶薯蓣、穿龙薯蓣和小花盾叶薯蓣。国内许多学者为了查明皂普元熔点偏低的原因,分别对盾叶薯蓣、粉背薯蓣、绵、小花盾叶薯蓣、黄山药、叉蕊薯蓣、山葛薯(D.chixgii)及国外引种的菊叶薯蓣等的皂苷元的分离进行了研究,一般认为,物体所含的药物皂苷元(Yanogenin)是造成薯蓣皂苷元熔点偏低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薯蓣皂苷元的分离量提供了理论依据。赵书申等人(1988)提出改变经典的直接酸水解法水解或自然水解法。采用黑曲霉5016或3008,或Co-827进行发酵,使盾叶薯蓣的薯蓣皂苷配基由原来的2%,提高至4.5%。 此外,刘铁成等人(1981)对穿龙薯蓣不同生育期根茎的增长动态与其皂苷元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努力探索穿龙薯蓣最佳采收期,而唐世蓉等人(1987)与丁志遵(1986)分别就盾叶薯蓣地上部分皂苷元的提取和植物体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 “所以,你明白了吧,如果要分析后世风险,就要计算大约是6x10的48次方格原子的排列组合可能性。就是后世龙族“银河二代”计算机,也要死机的。至少要用后世2045年的量子计算机原型,至少踩不死机,至于计算需用时间,那可就是。。。。。。。。明日再讲”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