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4829|回复: 35
收起左侧

[生产运营] 炼蜜的时候,有人在100多度用手试过粘性吗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2014-7-16 21: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所有的中药药剂书在介绍炼蜜的时候都会如下描述:1、嫩蜜 蜂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在14%-20%,密度为1.35左右,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嫩蜜适合于含较多油脂、粘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粘性较强的药材制丸。
2、中蜜(炼蜜)、嫩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6-118℃,含水量在14%-16%,密度为1.37左右,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翻腾的均匀细气泡,用手捻有粘性,当两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中蜜适合于粘性中等的药材制丸,大部分蜜丸采用中蜜制丸。
3、老蜜 中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密度为1.4左右,出现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手捻之甚粘,当两手指分开出现长白丝,滴入水中成珠状。老蜜粘合力很强,适合于粘性差的矿物质或纤维质药材制丸。
试问一下,谁能在100多度的时候用手指头去感受一下蜂蜜是否拉白丝?这些写书的人手都是不锈钢做的吗?@青城/怒云 @fsyylf @yuansoul @幻影 @大呆子 @开羽 @蒲公英 @bruce2020 @残伤 @曙光在前头 @毒手药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7-16 21: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还是好的只要求一个铁手,化药那么多味苦才是造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7-16 21: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度有温度计可以测量的

点评

手指头拉丝咋整 ^_^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6 21: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7-16 21: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做过但我想应该是用一种勺子或其他的啥工具来试吧,用手也不符合条款规定啊

点评

法定就是用手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6 23:04
天下教材一大抄,抄了N年,却没想想实际操作如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6 21: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21: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9t1 于 2014-7-16 16:53 编辑
曙光在前头 发表于 2014-7-16 16:51
没做过但我想应该是用一种勺子或其他的啥工具来试吧,用手也不符合条款规定啊

天下教材一大抄,抄了N年,却没想想实际操作如何。您说的很对,如果借助工具也可以代替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21: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lxzxd007 发表于 2014-7-16 16:51
温度有温度计可以测量的

手指头拉丝咋整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7-16 21: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拉丝是用玻璃棒拉的。。。。温度适合的可以拉到“挂旗”。

点评

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6 21: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7-16 21: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亲,根据牛顿、米开朗基罗、拉格朗日、爱因斯坦、哥白尼、火星人的诸多巨著,和相关计算,丢球的引力的波动目前丢球人的科技是无法感知的。换句话说,你用勺子舀起来,看运动粘度特性,包括超粘体特性来判断。多练习几次就知道了。数据是药检所、药研所没事干的课题

点评

丢球的引力的波动目前丢球人的科技是无法感知的,我连引力都不能感知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6 23:06
实际上肯定都得用工具。就是觉得书上写的太扯淡了。谢谢火星人指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6 21: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21: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宗叫枫啊 发表于 2014-7-16 16:54
拉丝是用玻璃棒拉的。。。。温度适合的可以拉到“挂旗”。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21: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7-16 16:55
楼主亲,根据牛顿、米开朗基罗、拉格朗日、爱因斯坦、哥白尼、火星人的诸多巨著,和相关计算,丢球的引力的 ...

实际上肯定都得用工具。就是觉得书上写的太扯淡了。谢谢火星人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7-16 22: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志,药典只是这么一说,不要较真。我们用的多数是中蜜(炼蜜),熬制一定时间,看色泽,至于那个含水量、密度还有粘丝之类的,肯定要降温才能测到的,温度高测也不准啦。

点评

执行标准要严肃认真 步骤不能少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7 07: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7-16 22: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这段话是后人写的,肯定不是古人写的。
古代哪有温度计呢?炼蜜的老嫩程度不是用温度来衡量的,也不用含水量来衡量的,所以写这段话的人估计不太懂的。
古代人炼蜜都是加热至高温后,一边炼蜜,一边观察,主要根据颜色和粘度来判断老嫩的,炼蜜的时间越长,颜色约黄,就变老蜜了。
我以前炼蜜的时候,都是将火开到最小,慢慢的炼,温度不高,也能炼出老蜜。主要是便于控制成色。如果火太大,一下就成了老蜜。
至于你说的用手来试粘性,我也试过,要等蜜稍微凉一下,用手来捻一下试试。然后与颜色对比,多炼蜜几次,心里就明白了,只看颜色就能知道粘性,根本不用手试了。
这个不是操作规程,是经验的总结。
会读书,不要读死书。
掌握原理,自己琢磨。


点评

有点那么个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7 13:50
谢谢指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7 0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7-16 22: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我手好疼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7-16 22: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械手。。。

点评

要知道,古人都是修炼有内外功什么的,特别是学中药的,一般是身负数种神功,用手捻一下算个啥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7 13: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7-16 23: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曙光在前头 发表于 2014-7-16 21:51
没做过但我想应该是用一种勺子或其他的啥工具来试吧,用手也不符合条款规定啊

法定就是用手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7-16 23: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7-16 21:55
楼主亲,根据牛顿、米开朗基罗、拉格朗日、爱因斯坦、哥白尼、火星人的诸多巨著,和相关计算,丢球的引力的 ...

丢球的引力的波动目前丢球人的科技是无法感知的,我连引力都不能感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7-16 23: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凭借经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7-17 00: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12楼的回复;“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翻腾的均匀细气泡,用手捻有粘性,当两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首先是看颜色及外观情况,然后取适量,冷却后用手捻有粘性,当两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06: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打正着 发表于 2014-7-16 17:11
先说这段话是后人写的,肯定不是古人写的。
古代哪有温度计呢?炼蜜的老嫩程度不是用温度来衡量的,也不用 ...

谢谢指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7-17 07: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1、写书的人说:反正都是别人的手,烫熟了我也不管,我只是搞学术的,学术不需要什么爱心情
2、试验的人说:小样,想黒我,没门,我让设备部做个不锈钢假手,机械控制,我一按A按钮,他就开始捻,
   我一按B按钮,他就开始两指分开,呵呵,得意中。
3、检查员说:哪个损B的人这样写,我现场检查是让过呢,与实际操作不符,我不让过呢,他们万一受伤了上访如何办,别整出我的其他事,郁闷。。。。。。

点评

道友果然精屁,贫道捻蜜去也!  发表于 2014-7-21 16:35
太精辟了,用手机没法评分送花呀 来自:Android客户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7 07: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3 23: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