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202|回复: 12
收起左侧

[诗词歌赋]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4-12-17 09: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杜甫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12-19 07: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亲,现代人抄错了。那个果脯原作是“小”。因为古文是传抄,结果误炒做 “个”

点评

出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9 08: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08: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12-19 07:30
楼主亲,现代人抄错了。那个果脯原作是“小”。因为古文是传抄,结果误炒做 “个”

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12-19 08: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残伤 发表于 2014-12-19 08:36
出处

一会儿给你截个图

点评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9 09: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09: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12-19 08:45
一会儿给你截个图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12-19 13: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残伤 发表于 2014-12-19 08:36
出处

非常抱歉,因郭嘉支持正版。请自行购买《杜甫全集校注》浏览。

点评

看来也有您办不到的事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9 14: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4: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12-19 13:14
非常抱歉,因郭嘉支持正版。请自行购买《杜甫全集校注》浏览。

看来也有您办不到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12-19 16: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残伤 发表于 2014-12-19 14:21
看来也有您办不到的事情

服从郭嘉领导

点评

郁闷吧 自由是有前提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9 16: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6: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12-19 16:14
服从郭嘉领导

郁闷吧  自由是有前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12-19 18: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残伤 发表于 2014-12-19 16:45
郁闷吧  自由是有前提的

。。。。现在很多繁体字打不出来。简单的说:同时期的李白,诗中出现“个”很少。唐代诗词中“个”也不多。唐·李白《长干行》诗:“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杜甫诗借用李白的意思,就是两小无猜,所以应该是:

两小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个,连用,在全唐诗里也就10来次。全唐诗里,“个”多与“若”连用,“若个”。


此绝句,写在安史之乱平后不久。应该是暗语唐玄宗与杨贵妃。只顾私情,忘了国家,一行白鹭指的是“安禄山”。

点评

又多一层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0 08: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08: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12-19 18:31
。。。。现在很多繁体字打不出来。简单的说:同时期的李白,诗中出现“个”很少。唐代诗词中“个”也不多 ...

又多一层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12-20 09: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残伤 发表于 2014-12-20 08:37
又多一层理解

哦,你回复我就接着说。

这个古人写诗,不是象现在诗人为了写而写。是为了抒发自己想法和理念。

西岭:西岭雪山。安禄山:其先祖是西域粟特贵族,因功受唐王朝赏封赐姓“安“。
千秋雪:千,比万岁稍低,指代杨贵妃家族。
泊:停泊,死。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指代郭子仪。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当时,朝廷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镇,如果失守,运河阻塞,后果不堪设想。张巡、许远守睢阳,兵力最多时也不满7000,前后400余战,竟然歼灭叛军12万人。睢阳坚守10月之久,在此其间朝廷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已完成了恢复、准备到反攻的过程,前一个月已收复西京长安,在睢阳陷落后10天又收复了东京洛阳,叛军再也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阳坚守10月之久。

点评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0 10: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0: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4-12-20 09:48
哦,你回复我就接着说。

这个古人写诗,不是象现在诗人为了写而写。是为了抒发自己想法和理 ...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14 0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