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 于 2016-6-13 18:58 编辑
近日,关于阿里健康追溯平台的文章引发了很多人关注,各方观点意见不一,可谓是“一封邮件引发的血案”,由于我与阿里的人比较熟悉,而且本身也是监管码或者追溯系统的使用者,所以就致电了阿里健康,想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原来那封邮件并非阿里健康工作人员发出的,但是价格应该是正确的,而且原有的药品电子监管网也并未关闭:
阿里健康工作人员表示: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是实现药品安全追溯和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我认为这句话有待讨论),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在亏损的状况下为国家有关部门免费运营药品电子监管网,直到受到阻扰致使药品电子监管网的全程追溯被叫停。继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追溯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后,阿里健康愿意作为信息技术公司,继续向行业各界和消费者输出技术和数据能力,共同建立一个全民参与、有迹可循的第三方追溯体系。这个追溯体系将兼容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技术标准,药企原来投入的产线、设备、系统都可以继续使用,不会造成额外费用支出。在未来三年内,阿里健康免去向入驻企业收取发码、流向查询等基础追溯服务的费用,仅会收取数据存储等技术支撑费用。此外,基于找假药‘麻烦’的初心,阿里健康对企业的疫苗类产品将提供永久免费的追溯服务,此外,为公众提供永久免费的药品流向查询服务。如果在阿里健康追溯平台上入驻的企业发生药品安全事件,阿里健康将全力配合企业履行其追溯责任,通过追溯系统的智能监测和数据分析定位药品流向,以降低事件对公众和企业的危害和损失。同时,在保证最低成本的基础上,新追溯平台也在寻求商业化的功能开发,以便给药品生产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比如,把追溯码作为窗口,打通企业与公众信息链路,为企业提供会员管理、患者教育、互动营销等定制增值服务。
关于对企业收取的技术费用是怎么核算的,工作人员透露,对包括发码、公众查询、流向追溯在内的追溯服务,以及呼叫中心客服等运营服务都不会收费,收取的仅为数据存储这类的技术服务费。已经有网友计算,100万个码一年付费100元,折算在每一盒药上增加的成本不过0.01分。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药品安全问题屡有发生,并非都是制药企业药品生产的问题,因此药企通过追溯系统做好药品流向的监控,提高药品品牌在民众心目中的认知,是有必要的。阿里健康计划建设的第三方追溯平台和此前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运营的药品电子监管网是否有着截然的区别呢。
阿里健康这次筹建的追溯系统,是没有强制和垄断行为的,阿里健康人员表示:
首先,阿里健康新筹建的第三方追溯平台是一个市场化的开放追溯体系,各个药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药品追溯的需求选择自愿加入,也可以选择自己建设追溯体系,或者入驻其他第三方追溯平台,并不存在任何强制和垄断行为。
其次,药品电子监管网之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监管部门,药品企业上传的数据自己无法充分使用,商业化后,数据归药品企业自身所有,不但降低企业在传统打假追溯上的成本,也为其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提供了数据依据。
再次,阿里健康作为一家商业企业,收取维持系统运转的必要成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说,以往阿里健康长期投入,为监管部门免费建设运营电子监管网,导致外界猜疑阿里健康会通过窃取数据或者是其他方式来牟利的话,那么现在回归到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第三方追溯平台模式,还要再质疑为什么收取技术服务费了,这究竟是想闹哪样?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制药企业都是非专业人士,并不会知晓维持系统运转的必要成本是多少,至于阿里健康是否亏损,我们也无从得知,就跟中国高速公路和中国石油一样,富的流油还年年喊亏损。(开个玩笑:只有看阿里健康的财务报表才知道。主要是现在阿里已经和财富挂钩,你说没钱都不行了)但阿里毕竟是商业公司,我认为赚钱是正常的,本次事件中,阿里健康无疑都是最大的赢家,意见再多,在选择的时候,无疑还是会首选阿里。只是还是有些担心,毕竟阿里不完全属于中国的企业,日资占有很大的股份,这些所谓的追溯“大数据”,如果被某一个平台垄断,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给阿里健康提个建议:开发一个后台,把药品信息和码完全分开,阿里健康只储存码,药品信息对照表放在药企自己这边,这样可否避免老被说垄断数据,其实作为数据,无论放在哪个平台都存在被泄露的风险,所以要想办法从技术层面剥离药品信息)
追溯系统是发展的必然,大势所趋,但以目前大部分制药企业的现状,大家觉得有必要着急上追溯系统吗?很多数据,根就是错的,还追溯什么?不如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工作,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记录,手工都做好了,习惯都养成了,再考虑自动化、信息化并不晚,然后再上追溯系统,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投个票吧:阿里健康建追溯平台,是不是药企的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