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5094|回复: 21
收起左侧

[生产制造] 工艺一致核查问题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4 11: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举个例子:以上八味,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另器保存;药渣与槟榔、鸡内金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 小时,第二次1 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5〜1. 38(70~8(TC),加入蔗糖与糊精的混合物(3. 5份蔗糖与1 份糊精)适量,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g〔规格(1)〕。或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6〜1. 29(70〜8()10),加适量糊精、甜菊素2. 7g、羧甲基淀粉钠0. 7g,制颗粒,干燥,喷挥发油,混匀,制成333g〔规格(2)〕,即得。

1.中药提取普遍都有浸泡的过程,大多数在制法没有提到,浸泡 先不说一不一致,就算以后写制法需要体现么,工艺核查需要补充不?还是只是依照目前的情况不写。
2.适量糊精 这一步是不是可以加也可以不加?没加的算不算处方有变


存在理解的分歧,请大家来说说。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8-29 10: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竹秋韵留言:
个人以为,首先应搞清楚,我们所谓的不一致,是对原有工艺的细化、具体化、明确化,还是对原工艺进行了变化,如果是前者,不属于不一致行为,如果属于后者,应该属于对原有工艺进行了改变,属于不一致,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自己的工艺是否真正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有什么弯弯绕,自己知道。那么这个问题就属于伪命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8-24 11: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靠,浸泡应具体化,多少药材浸泡在多少什么溶剂中,多少温度、多长时间,是否加热及搅拌都要写详细,只有详细具体的工艺才是可操作和可重复的,这就是可靠性与安全性。
适量,到了企业的工艺里面就必须具体化了,可是是一个数量范围或与主料形成一个比例的计算公式,哪能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4 11: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很不规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4 11: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中药提取的性质决定的,中药的浸出物每次都不一样, 今天你得浸膏可能是500g,明天有可能是600g,这时你加的辅料的量就不一样的,但浸膏和辅料的总量控制到1000g,所以工艺里面规定辅料适量,这个适量是说根据你浸膏的量来适当调整,在工艺规程里面具体规定多少量反而说明没有遵循中药的用药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8-24 13: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加适量,就是要加,加0不叫加适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4 13: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一楼的观点,浸泡时间是要在工艺上体现出来的,这直接决定浸膏的收率;至于糊精适量一般根据最后要制得的成品量来调整的,通常经过3批的工艺验证可以确定大概的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4 13: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实际做的步骤都体现出来,参数尽量描述稍宽的范围,不要把自己再一次套进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4 14: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搞工艺核查!!!可能以前的注册工艺都是错的、假的,按照注册工艺根本搞不出来药品...
所以建议你还是根据实际的生产数据来规定!不能再造假了,还打算从这个坑爬出来,再跳到那个坑里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09: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炳1987 发表于 2016-8-24 14:19
为什么搞工艺核查!!!可能以前的注册工艺都是错的、假的,按照注册工艺根本搞不出来药品...
所以建议你 ...

我用的是药典的例子,你误会了,上面都是不同理解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09: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zc3205 发表于 2016-8-24 11:48
这是中药提取的性质决定的,中药的浸出物每次都不一样, 今天你得浸膏可能是500g,明天有可能是600g,这时 ...

事实也是这样的,万一干膏已经够了,为何还要加呢,后面装量多了直接就是不合格了

点评

按照中药传统,某一个处方中的多位药材经煎煮后分成多少份服用;而中药制剂的规格一般是xg或xml,这里的xg或xml指代的就是这味中药中的一份量。在中药制剂的处方设计的时候,浸膏的最大收率是不会大于处方量的,真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5 09: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09: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典上面的制法,还有更规范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5 09: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kan2009 发表于 2016-8-25 09:11
事实也是这样的,万一干膏已经够了,为何还要加呢,后面装量多了直接就是不合格了

按照中药传统,某一个处方中的多位药材经煎煮后分成多少份服用;而中药制剂的规格一般是xg或xml,这里的xg或xml指代的就是这味中药中的一份量。在中药制剂的处方设计的时候,浸膏的最大收率是不会大于处方量的,真的大于处方量了,后续工序的制粒、压片、分装都会存在很大的困难,这样的处方估计是不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5 16: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kan2009 发表于 2016-8-25 09:19
药典上面的制法,还有更规范的吗?

照道理的话,应该要说用什么浸泡,高出液面多少厘米等等之类的信息才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08: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wcy123qwe 发表于 2016-8-25 16:26
照道理的话,应该要说用什么浸泡,高出液面多少厘米等等之类的信息才对啊

翻翻药典,中药制法里面,写浸泡的基本没有,进一步的信息就呵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6 13: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不知道了,中药方面我就做过一个品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9 15: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提取是个很麻烦的事情。而且现在每批收上来的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相差极大,操作起来问题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9 17: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提取要写详细就害死不少厂家了,国家10月1号过后就是工艺大普查,有得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30 09: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细化”与“变化”的问题,是谁说了算?
楼主的问题,“浸泡”,大家说说,是“细化”与“变化”?企业自己说了算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30 10: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品种的药材浸泡的溶液会有很多种,那你怎么规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京ICP证15035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11-13 1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