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过去十几年,江苏省先后开展了三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累计关闭了7000多家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2017年又关闭了1421家落后化工企业。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整治,江苏省的化工污染状况有了较大程度改观。 然而,为何化工园区有整治却“治”不到位?为何化工污染一再陷入“一出问题就整治,再出问题再整治”的循环怪圈? 一是历史欠账过多。常州市滨江经济开发区一位基层干部曾坦言,不少化工园区在成立之初都是采用“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方法,管理较为粗放,“废气、废渣及废水”治理都是被动跟上,没有做好前期规划。 有专家指出,江苏有的园区不同类型企业混杂布局,难以实现区内物料、能量等资源共享、共生发展,不仅无法发挥园区循环经济优势,甚至可能引发更多安全环境风险等问题。 二是污染家底不清。据江苏一位环保干部透露,由于不少化工园区成立之初“三废”设施处理不到位,有的园区有偷埋危废固废,有的排污河长期污染,污染家底不甚清楚。 三是管理水平不高且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化工园区负责人反映,园区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规划评审把关不严、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污染物收集能力、处理能力、清洁能源供应能力都比较欠缺,需要逐步改善。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高额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偷排手段比较隐蔽,也会加大整治难度。 针对遗留和现有的问题,一些干部群众建议,开展全方位立体式铁腕治理。 其一,对化工集中区实施综合问诊。临港产业区基层干部建议,对化工园区的治理,不能一罚了之,基层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常感束手无策,建议上级部门从规划编制、综合整改、关停并转等方面提出根本彻底的整改措施,针对问题地块和水域开展生态修复。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一位监察干部建议,不少化工园区里面企业优胜劣汰较快,针对污染欠账家底不清问题,宜动员以往落户企业开展自查自纠,主动交代并解决历史污染问题可免于处罚。 其二,对污染屡禁不止的企业实施关停式整治。据灌云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去年底以来他们将园区化工企业分成A、B、C三个等级,对列入A档的企业引导其开展评价会审,在行政审批、财政扶持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对列入B档的企业,积极做好转型升级工作,未能按时完成整治任务的降为C档;对C档企业弱化资源配置,引导其主动退出。此前,117家化工企业已实施关停整改一个季度,通过评审的18家,今年4月12日才开始复产。 基层干群称,这次整改效果相对明显,和这种关停式整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建议对那些项目低端、环境风险突出、经改造仍无法满足安全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其三,进一步加强环保督政力度。周边群众及干部建议,要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营监管,严格工艺条件,严肃工艺纪律,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原始记录和数据台账,确保常态化运营。同时,坚持环保、安监、公安等部门联动执法,进一步加大环境污染行为处罚力度;继续在落实企业停产整治和取缔关闭上下功夫。 最后,对重点化工园区靠前指导,加速自动化转型,加快构建化工园建设标准体系。滨海县副县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乃峰等建议,通过“培大育强”“招大引强”“挂大靠强”,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国家鼓励的新医药、新材料,成立一批自动化、智能化产学研单位,加强对改造方案的设计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