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十万个为什么 于 2018-6-7 11:50 编辑
其实,看到这个标题,我就想到了大概几年前,也是在论坛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真的很怀念那个时候的“我们”,虽然稚嫩,但是我们敢说敢做,敢打敢拼。 言归正传,对于现场QA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就我看到的而言,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愤俗期,第二个是反思期,第三个是理性期。 要说这三个时期,就必须明白到底什么是QA,这个问题,虽然谈了很多年,但是到底多少人明白?我认为QA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岗位,而是一系列的活动,或者说是系统。而现在的“QA”,只是建立和维护这个“系统”的人,或者岗位。 明白了这个观点,我们在说说现场QA的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愤俗期 简单的说就是愤怒和俗气,愤怒什么?愤怒“系统”里面的人不能履行应有的职责,比如车间现场管理人员,不懂什么GMP,只要生产出来就可以,才不管你污染不污染,才不管你清洁不清洁,才不管你混淆不混淆。一句话,做出来就行,绝对不会错。 这个时候现场QA诞生了,他们履行了“系统”里面在现场预防污染,防止混淆的职责。所谓能力不够,人数来凑,这个我认为是最简单、最俗气的处理方式,但是它确实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第二个时期——反思期 随着“能力”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体系更加完善,生产,仓储,工程各部门的GMP水平不断提高,而很多QA却是在原地踏步,舍不得已经到手的监管权,甚至很多企业QA的泛滥,各种没有经验的QA到达现场,而且还摆出一副“我是QA我牛逼”的态度,这就造成了一种“外行指导内行”的扭曲现象。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取消现场QA”的声音,QA自身也看到了这种现象,因此进入了反思期。 第三个时间——理性期 我们经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设立现场QA,履行“系统职责”。当各个部门能够独立的履行“系统”职责的时候,现场QA这个岗位的确是可以撤销的。 所谓理性期,就是在一线有能力履行“系统”职责的前提下,让一线履行现场“系统”的职责,撤销现场QA的岗位;当然如果一线没有能力履行“系统”职责,那就保留现场QA的岗位,履行现场“系统”的职责。 QA之所以难,难在系统性,知识的局限,眼界的局限,精力的局限,甚至度量的局限,很难培养一个“完美”的QA出来,所以“QA”是一个专业组。因此理解QA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系统”职能,一个是岗位。 这样子解释之后,大家应该明白我的观点了吧:现场QA的“系统”职能不能取消,但是现场QA的岗位可以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