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设计阶段是可靠性管理的基础。产品的可靠性这一内在的质量指标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形成的,因此从产品研制开始就必须强调要考虑其可靠性。可靠性工作开展得越早,成效就越大,经济效益就越好。设计阶段的可靠性管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体系”及实施细则 采用定量评分方法来按阶段地评定产品可靠性设计的优劣和水平,督促和鼓励设计人员采用新技术(如可靠性设计技术三次设计法价值工程等),保证设计质量。其中特别应突出如下内容: (1)在产品研制阶段就提出可靠性指标; (2)在产品研制阶段就提出目标成本,并采用价值工程; (3)方案论证并抓好可靠性评审。 2、可靠性设计管理及有关规定 (1)在新产品设计任务中必须提出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 (2)对新产品进行方案论证时,必须有可靠性与维修性论证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①计划指标; ②相似产品的国内外指标; ③根据需要和可能,考虑到经济性体积重量等约束条件,经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的优化指标; (3)产品使用环境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影响产品可靠性的环境及主要应力,采取的防护设计和环境适应设计的有效措施。 (4)可靠性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如下: ①实施系列化设计,在原有成熟产品上逐步扩展,构成系列; ②实施统一化设计,凡有可能均应使用零件,可移动摸板和组件; ③实施标准化设计,尽量采用成熟的标准电路,标准模块及标准零件; ④实施集成化设计,采用固体组件,使分立元器件减少到最小程度; ⑤不用不成熟的新技术,如必须使用时应对其可行性及可靠性进行充分论证,有充分的试验报告; ⑥在电路设计中尽量选用无源器件,将有源器件减少到最小程度; ⑦在系统设计中的初始阶段就考虑和采用最有效的电磁干扰控制技术; (5)降额设计的规定。 (6)稳定性设计的规定。 (7)电磁兼容设计的规定。 (8)热设计的规定。 (9)冗余设计规定。 (10)环境适应性设计的规定。 (11)故障自动检测设计的规定。 (12)元器件选用的规定。 (13)缓冲减震设计的规定。 (14)印刷电路板设计的规定。 (15)模块化设计的规定。 (16)防护设计的规定。 (17)维修性设计的规定。 (18)安全性设计的规定。 (19)耐疲劳耐磨损设计的规定。 (20)产品设计审查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