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FDA药物安全通报:肾损伤患者头孢吡肟用量不调整,可增加癫痫风险
发布时间:2012-07-30
FDA药物安全通报:肾损伤患者头孢吡肟用量不调整,可增加癫痫风险
编者按:2012年6月26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药物安全通告,通报头孢吡肟的癫痫风险,并将在药品说明书中增加新的警告信息。编者对该讯息内容翻译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一、原文译文 因发生了多例肾损伤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头孢吡肟出现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FDA向医务人员发出警示,通报该风险,并将修订药品说明书中【警告】和【不良反应】项下内容,增加此风险信息,以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在FDA不良反应数据库中,从1996年至2012年2月共有59例患者发生头孢吡肟相关NCSE。这些患者的癫痫多数是可逆的,在停用头孢吡肟和(或)血液透析后即可消失。出现这种类型的癫痫主要见于未合理调整头孢吡肟剂量的肾损害患者,不过也有数例患者根据肾损害情况合理调整了头孢吡肟剂量却仍然发病。 FDA建议:医务人员应对肌酐清除率≤60 ml/min的患者调整头孢吡肟剂量,以尽可能降低癫痫风险。如果发生了与头孢吡肟治疗相关的癫痫,临床医生应考虑停用头孢吡肟,或对肾损害患者的用药剂量作出恰当调整。 二、聚焦国内 1.国内药品说明书中内容 国内外药品说明书中【用法用量】项下均明确要求:肾损伤患者使用头孢吡肟时,调整用药剂量,并有明确的剂量调整方案。 【不良反应】项下,也包含了“肾功能不全患者而未相应调整头孢吡肟剂量时,可引起脑病,肌痉挛,癫痫。”。 2.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非惊厥性癫痫[1]:与脑电发作性的异常活动相关的持续的意识障碍或感觉、运动变化, 但临床未见惊厥性表现的一种状态。非惊厥性癫痫是多种病因所致的具有多种亚型的神经系统紊乱,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以下两种,这些症状本身缺乏特异性, 但在原患疾病本身不能解释这些症状时, 要予以警惕为非惊厥性癫痫。常见的临床状态有: 抑制性症状:厌食、失语、缄默、健忘、紧张、昏迷、混乱、迷糊、昏睡、凝视。 刺激性症状:兴奋、激惹、自动症、哭啼、谵妄、错觉、言语模仿、面部抽搐、发笑、恶心呕吐、眼震、斜视、持续语言、精神症状、震颤。 癫痫持续状态:传统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是持续或反复的癫痫发作超过30分钟,中间没有意识清醒期。然而现代观点认为,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者2次及2次以上的发作持续出现,中间没有意识恢复即为癫痫持续状态。(马丁代尔药物大典) 3.国内病例文献报道 陈子安等人在2011年《中国药房》上发表文章,对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反应的病例进行检索分析,共获得78 例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反应的病例资料,临床表现主要有意识障碍(如意识混乱、昏迷、反应迟钝、神情淡漠等)和神经兴奋性增高(烦躁不安、言语错乱、抽搐、癫痫样发作等)。78 例本品所致神经毒性反应中,64 例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占80.1%)。对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的患者,头孢吡肟引起的脑病发生率升高。因此,肾功能不全(肾损害)是头孢吡肟神经毒性反应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4.建议 针对此次FDA发布的安全通报,建议: (1) 头孢吡肟对肾损害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神经毒性,是已知的毒性反应。但是,文献报道和上市后监测中,出现的病例仍然较多。因此,医务人员应更加警惕头孢吡肟对肾损害患者的风险,对肾损害和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60 ml/min)患者使用头孢吡肟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调整用药剂量,减少此风险的发生。 (2) 如果发生了与头孢吡肟治疗相关的癫痫,临床医生应考虑停用头孢吡肟,或对肾损害患者的用药剂量作出恰当调整。 (3) 发现头孢吡肟相关癫痫的病例,应积极上报。 参考文献: [1] 汪叶松,邓艳春.重症脑疾病患者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0; 9(5) : 475-477 [2]陈子安,雷招宝,李庆.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反应78例中外文献分析[J]. 中国药房 2011; 22(8) : 726-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