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001 于 2020-6-3 16:30 编辑
填坑、背甩锅、保安全......QA必备技能
如果把药品生产活动比做一列火车的话,生产、质量、物料、设备、工艺、方法等各部门就是火车上的各种零件,须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发挥其最大的前进动能才能使其顺利跑起来。QA(QUALITY ASSURANCE,中文意思是质量保证)人员在其中就相当于火车各部件之间的润滑剂,保证各部件的有效连接,齿轮间合理咬合。QA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涉及到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要与所有角色积极沟通,生产、检验、物流要非常频繁沟通交流。需求或生产计划的变动,QA都要尽及时了解、反馈。一般的QA工作如下:原料、成品、中间品放行、供应商审计、内部审计、文件管理、变更管理、偏差管理、生产验证、质量文件修订、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批生产记录审核、质量信息处理及用户反馈处理、投诉处理等。大多数情况下,QA与其他部门相对处于对立的位置,在其中充当了各种角色。
填坑的人,大多数人可能对QA有这样一种感觉,路上有个坑,第一种人是等人掉进去后救人,第二种人是树立牌子,建立标识,第三种人是填埋了坑。人们会感激第一种人,记住第二种人,忘记第三种人。质量管理(QA)就是第三种人,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但领导反而看不到你的工作和成绩。
第一种人是被动质量管理,出了质量问题我来解决,此时老板看到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费用或浪费,花了老板的钱而又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奖励,何乐而不为!
第二种人是“绕道而行”,能避开问题却不能最终解决问题。虽然工作效率低了或成本大了,但是老板也能知道避免了质量事故,还是会得到老板的肯定。
第三种人是预防管理,化质量事故于萌芽之中。以预防措施来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员(QA) 自药品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无论从监管力度还是执行及验证或者确认中无处不发挥着QA的作用。就日常生产活动来说,关键工序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环境的监测、物料进入车间的管理,人员进出洁净区及人员在洁净区的操作等都在QA的监控范围内,可以说生产过程中每一个关键步骤都有QA确认。QA在工作中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为保证产品合格及生产各个工序的质量符合要求,能认真负责的将质量安全意识灌输于产品生产之中,切实为生产合格产品尽自己的一份力。该填的坑得填。
背锅还是甩锅,不管什么偏差、OOS、CAPA、最后根本原因无非都是”培训不到位、操作失误、人员因素、维护不及时,这些大锅小锅,我QA不能背,我要用我的专业知识把锅甩走,必须甩给生产、设备或其他。质量部门应该做好这个“甩锅王”角色,其实,质量部门,也确实应该是名副其实的"甩锅王“。质量源于设计,与质量部门有什么关系?质量部门,无非就是一个”间接影响质量“的部门而已。如果你们各个部门都做好了、做到位了,质量部门还需要”背、甩锅“吗?能甩锅绝不背锅。 确保用药的安全方面,制药企业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成本与效益之间不断摇摆,但是GMP的推行使得灰色收入空间减小。企业要不断转变自身的质量意识,根据GMP对药品的质量,加强QA对药品生产的监督,才能够推动制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质量风险意识QA在质量体系中很关键一点是要传递质量意识,影响人员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比如,在遇到生产中有不清楚的时候,要积极询问,例如在质量分析讨论会上,要说出你的思路或考虑的点,为的就是多沟通周围的同事,把你的知识与经验传递给团队中的每个人。除了日常合作、交流,还可以专门组织分享会议等,培养大家的质量意识。一定要明白,不是你自己沉默着去做事,而且是让更多人知道看到听到。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传递、影响周边的人,像一名老师传递知识一样,传递你的质量意识给团队。一名优秀的QA,不光技术过硬、软技能也更强。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想到、做到的切入点比其他人会更多、更准、更好。 保生产过程安全、重预防、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对于生产来说有时是亡羊补牢,真的为时已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