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再听听广大基层工作者对药典编写的意见 中药人周老头儿于壬寅年仲春 这些天我也在征求亳州一些药工专家的意见,把药典的部分标准工作拿到亳州来起草,怎么样?大多数人都非常支持。他们也说了很多这样做的好处,归纳如下…… ——收集样品变得容易了,过去亳州有不少企业都收到过各个省药检所提供起草标准药材样品的要求,一要就是15批次,20批次,要求是不同批次,还要在产地上拉开距离。这个很难搞,每个厂家的每种药材通常只有一两个产地,也就四五个客户,手头没有那么多资源。如果到周边的厂家去要,由于这都是商业秘密,人家通常是不理你的。 我知道过去就有唬弄,咋糊弄的我就不多说了,行内都知道。 ——每一个厂家进货都有留样,这些留样可以看,但不能被拿走,原因大家都知道,如果在亳州起草,六七个起草人开两辆车兜一圈,一天可以看十来家的留样,只要在未到达之前叫厂里的技术员把留的样品按要求拿出来就行,观察拍照尝试,都可以。 有人说拍张照片来看看不就行了吗?但性状鉴别的研究,单看照片是不行的,必须亲手拿到药材。 ——还有可以到药材市场上去,边走边看边讨论。许多有经验的大师对什么药材在什么地方?哪个摊位的药材最特殊?都非常熟悉,他们和当地的商人关系也特别好,有什么情况都能问到。 这是开拓眼界又接地气的好地方。不信请国家药典委的领导专家到这儿来多呆几天试试? ——如果需要采样,在亳州这边也非常方便,多数样品可以在市场上直接采样。如果需要和场地联系,由亳州商人去联系,直接用快递寄来小样,最多两三天就到了,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要费用的。但如果药检部门和研究所自己去要样品,供应商的心态会不一样的,有的会提供特殊的样品。有些会因为不是一笔生意而直接推掉。 什么叫多快好省?这就是! ——有人说了,我们这些大老粗,写出来的标准肯定不标准咋办。 ——也有人说,交易企业起草标准,起草出来的标程都是按企业的意愿,那肯定不行。 ——还有人说,这些都好办,由亳州这边起草出初稿,再交给高墙深院里的大领导大专家们审查审查,修改修改,这样不是很好吗? 是啊,先民主民主,民主完了还是得由领导和专家来集中集中,这样不是很好吗? ——性状鉴定也不必都集中在亳州市,比如安国市场,荷花池市场,玉林市场,樟树市场等等,根据不同地方出产的特色药材,分配编写任务。 亳州的这些同仁,希望把药典的性状鉴定等内容集中到亳州来起草,当然有一些为家乡说话的个人情感夹在中间。但也有人看得更开,想得更远。 但要说他们是为名为利,绝对不是的,他们不求什么东西,只求下一版国家药典在遵照执行的时候,“不至于让我们看不懂,对不上,不能理解。甚至是一个接着一个的低级错误,令人难以容忍,看着就是想骂娘”。 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 毛主席在《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题》一文中说过,“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国家每一次对药典的修改,都应该重复循环这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才能一次比一次更准确,更严谨。 高墙深院,文山会海里,是编写不出一部严谨的药典的!希望国家药典委的领导和专家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大家说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