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525|回复: 28
收起左侧

关于工艺用水输送管路最远端取样点的探讨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2 09: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关于工艺用水输送管路最远端取样点的探讨
在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配备有工艺用水系统的医疗器械企业的小伙伴们一定听说过“管路最远端”这个说法,但是到底哪个点属于管路最远端以及为何需要对管路最远端进行重点的监测呢?可能有很多人就不是太清楚了。下面就我个人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发表一下意见,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及时批评指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工艺用水质量管理指南的通告》(2016年第14号)就医疗器械工艺用水质量管理规定了一系列的要求,其中: 二、质量管理指南 中的(九)“应当确定工艺用水取样点,制定取样点分布图,至少应当包括总送水口、总回水口及管路最远端取样点,并确保取样点设置合理。”这一条款里就提到了“管路最远端取样点”,而且此点的重要性和总送水口、总回水口相同;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写的《医疗器械工艺用水检查要点指南》(2020版)里面在 六、工艺用水的检验项目和检验周期 中用一个表(如下) 纯化水日常检验采样点示例 里面规定了采样点的举例:
采样点
管道连接方式
系统运行方式
测试状态
采样频率和检验项目
最远处使用点的回水支管
并联
批量式或连续式
生产
自行验证确定
送回水总管及支管
并联
批量式或连续式
生产
各使用点轮流采样
并联
批量式或连续式
生产
串联
批量式或连续式
生产
最远处用水点
串联
批量式或连续式
生产
储罐
并联
批量式
生产
串联
连续式
生产
这个表中不论是并联还是串联方式都会有“最远处使用点”这个采样点,这个“最远处使用点”和国药局的工艺用水质量管理指南中“管路最远端取样点”应该都是一个意思。但是这个最远使用点到底指的是哪一个用水点呢?企业目前基本上有2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最远端是距离制水间物理距离最远的用水点;第二种意见认为是工艺用水管路距离和长度最远的用水点;那么到底哪一种意见更加准确呢?下面我就先以医疗器械企业工艺用水制备系统中常见的纯化水串联式输送管路为例来进行探讨:

串联1

串联1

图一 纯化水串联分配系统
上图为纯化水分配系统,采用最常见的串联式管路,纯化水从储罐出来后分别经过循环泵、紫外灯及精密过滤器后进入各个用水点,经过循环后又返回纯化水罐,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水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制水间设置了3个取样点,分别是1-储罐、2-总出水及10-总回水,加上7个车间或实验用水点(3-9)一共10个取样点。纯化水在循环管路取水点中依次经过2、3、4、5、6、7、8、9、10这9个点(1点储罐取样点循环时不经过故不算在内,不过有的循环系统可能会经过,在此不做讨论)。
下面按照以上的2种意见,根据这个图来找一下最远使用点。第一种意见是距离制水间物理距离最远的用水点,那么从图中可看出取样点6为最远用水点;第二种意见是管路距离和长度最远的用水点,那么从图中可看出沿着流向取样点9为最远用水点;那么这2种意见到底哪个更加合理准确呢?就需要根据每一个取样点的水质测试结果可以监测判断出水循环系统中哪段管路的状态如何来进行分析比较。
首先取水点1-水罐,这个点的纯化水监测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制备出的纯化水水质如何,如果水罐的纯化水某些指标超标,基本上是纯水制备系统出现问题。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水在管路里是循环的,也有可能是某个用水点出问题啊,再次循环到水罐里造成水质超标。也是有这种可能的,但是咱们不是还有总回水监测吗,这个点的指标也会加以分析判断,来最终判断是否是制备系统的问题,而且储水罐的存水会对返回的水起到一个稀释的作用,所以水罐监测更多的是对制备系统而言;取水点2-总送,这个点监测的是储罐出来的水经过循环泵、紫外灯及精密过滤器后的水质,在储罐水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总送出问题就表明循环泵、紫外灯及精密过滤器这一段设备及管路有问题,那么可以有针对性进行问题查找;取水点3:在总送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这个点监测的是取水点2总送到取水点3这一段的管路水质;同理取水点4监测取水点3-4的管路、取水点5监测取水点4-5的管路、取水点6监测取水点5-6的管路、取水点7监测取水点6-7的管路、取水点8监测取水点7-8的管路、取水点9监测取水点8-9的管路、取水点10(总回)监测取水点9-10的管路。在纯化水系统进行确认时,一般在第一阶段(2-4周)应每天针对每个取样点进行全项目检测。第二阶段(2-4周)应每周针对每个取样点至少进行一次全项目检测,但应每天至少针对一个取样点做一次全项目检测。在一二阶段进行确认时,每个用水点取样点均进行测试,所以测试的数据完全覆盖纯化水输送系统的全部管路包含储罐,这时最远点的概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三阶段取样点、取样频率和检测项目可基于前两个阶段的情况制定,可逐步简化到正常的监测模式,企业应制定取样计划,重点考虑用水点的分布情况,关键程度,历史失败记录,取样结果的稳定性等情况。若用水点较多,企业可减少取样点,但应至少包括贮水罐、总送水口、总回水口和关键用水点(如最远端、配液、末道清洗等)”。这是《医疗器械工艺用水系统确认检查要点指南》(2014版)要求得内容,按照《医疗器械工艺用水检查要点指南》(2020版),串联方式的采样点可为最远端、储罐及各用水点,基本采样点及频次可按照每周最远端、储罐及2个取样点轮流来规定,这样10个取样点,每周固定2个(最远端、储罐)加上2个轮流的监测取样点,可保证一个月之内每个采样点最少监测一次。
这里就提到了最远端取样点的概念了,那么按照前面提到的2种意见分别加以分析,看看哪种意见更加合理。首先将最远端按照第一种意见定为取样点6分析一下:每周对取样点6和储罐进行监测,储罐监测的是制备系统出来的水质,前面已经有论述,那么取样点6监测的是储罐到取样点6这部分输送管路的水质,剩下2个点轮流,这样每周监测时就可能监测不到取样点6后面回到纯水罐之间的管路的(如某一周采样点为取样点6、储罐、取样点3、取样点4),这样有4个取样点面临2周以上未实施监测的情况,如果这段时间内这几个点出现问题,所面临的风险可能会无法控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取样点6不能定为最远端使用点;下面按照第2种意见将最远端定为取样点9再分析一下:每周对取样点9和储罐进行监测,储罐监测的是制水系统出来的水质,那么取样点9监测的是储罐到取样点9这部分输送管路的水质,即所有用水点的情况均能汇总反映在取样点9,总回水取样点10不是用水点,不取水时是不开启的,所以用水点9回到纯水罐这部分全部为封闭的管路,无外界污染的风险,剩下2个点轮流,来保证如果取样点9有问题,那么可以通过这2个点来分析判断到底问题出在哪一段管路,可以迅速的查找问题。所以将取样点9定为最远端使用点比取样点6更加合理。也就是说在串联输送方式下第二种意见:“最远处使用点”是工艺用水管路距离和长度最远的用水点更加准确。
在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写的《医疗器械工艺用水检查要点指南》(2020版)中也提到了并联的输送方式,这种输送方式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比较少见,更多是大型的药品生产企业采用,这种方式更适合净化车间较为复杂且有一定的规模,比如大型净化厂房(净化车间为几层楼)等。下面看一下典型的并联输送方式的输送图,来分析一下最远使用点。

并联

并联
图二 纯化水并联分配系统
上图为不常见的并联式管路分配系统,纯化水从储罐出来后分别经过循环泵、紫外灯及精密过滤器后进入2个并联的输送管路--管路1和2,这2个管路分别有4个用水点(管路1:3-6;管路2:7-10),2个管路的纯化水在出车间后又汇合成一个管路返回纯化水罐,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水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制水间设置了3个取样点,分别是1-储罐、2-总出水及11-总回水,加上8个车间或实验用水点(3-10)一共11个取样点。
由于管路1和2为并联的关系,如果管路1的某个取样点管路发生问题,造成指标异常,那么一定不会影响管路2用水点的指标的,这一点与串联方式不同。比如管路1的取样点3管路由于生物膜原因菌数超标,那么会直接影响4、5、6这3个点的微生物指标,也会间接影响总回水11点的指标(会有一定的稀释度),但是一定不会影响管路2的4个点微生物指标的。由于并联输送系统的特点不同于串联系统,相比较串联来讲并联系统更加复杂,每条并联管路均应作为一条串联管路来看待,所以《医疗器械工艺用水检查要点指南》(2020版)中规定对并联方式的采样点可为最远处使用点的回水支管、送回水总管及支管、储罐及各用水点轮流。
根据上图及串联管路的结论,咱们可得出这张并联管路图中最远处使用点为管路2的用水点10。但是由于并联的管路特点,每一条单独管路均作为串联管路来看待,所以管路2的用水点10和管路1的用水点6均为管路最远点,都应该作为重点取样点进行监测。所以《医疗器械工艺用水检查要点指南》(2020版)对并联管路采样点规定的“最远处使用点的回水支管、送回水总管及支管“这句话后面的”送回水总管及支管“其实已经包含了前面的“最远处使用点的回水支管”了。并联管路的取样安排可以这么规定: 并联方式基本采样点及频次可按照每周每条独立管路的最远使用点、储罐及2条管路的取样点轮流来规定,这样11个取样点,每周固定3个(2个最远端、储罐)加上2个轮流的监测取样点,可保证一个月之内每个采样点最少监测一次。
北京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医疗器械工艺用水系统确认检查要点指南》(2014版)就规定采样点计划应“重点考虑用水点的分布情况,关键程度,历史失败记录,取样结果的稳定性等情况。若用水点较多,企业可减少取样点”。 所以关键采样点的选择并无一定之规,重点采样点的选择是企业根据本公司工艺用水管路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评价出来的结果,不能照本宣科,不求甚解。以上面的串联系统为例,如果管路最远使用点和总回之间管路很短,企业规定每周对总回、总送、储罐及最远点进行监测,其余点轮流。这里面最远使用点和总回的区别就是一段较短的密闭的管路,前面也已经说了,此段管路污染的可能性较小,这样每周均对总回、最远端进行监测,意义不是很大,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此情况下选取一个点进行重点监测即可。另外一种情况(如下图三)

串联2

串联2
图三 纯化水串联分配系统(二)
上图中最远端距离总回取样口的管路很长,加上这段管路弯曲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同时监测总回以及最远端2个取样口就是有必要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2 14: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分析是很到位,有理有据。单从串联式说说个人看法:首先,楼主设定的是北京局与国家局等同概念,这只是设定,北京局毕竟是心脏局,它的做法未必然与国家局一致,实际也证明心脏局好多东西都与国家局不一致。其次,关于检测点检测方法,未必然所有企业都得按照北京局路子去做,或者按照楼主分析中的方法去做,毕竟国家局指南中硬性只规定了三个点,就连储罐都没要求。最后,如果只按照国家局要求主要检测三个点,感觉上还是距离制水间物理距离最远的端比较合适,因为管路最后一个用水点与总会有点近了,貌似意义不如物理距离最远的端。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主观感觉而已,没有数据和理论分析的支撑。楼主做的分析结论基于楼主的设定和检测方法,个人仍觉得没错。对于个人的主观感觉结论的正确或错误,哪位大神能给个理论依据或者数据依据……坐等并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3-2-13 08: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理解心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3 08: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挺受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3 09: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然故我 发表于 2023-2-12 14:03
学习了,分析是很到位,有理有据。单从串联式说说个人看法:首先,楼主设定的是北京局与国家局等同概念,这 ...

请教下老师,国家局指南有像北京局《医疗器械工艺用水系统确认检查要点指南》那样的文件吗?能提供下文件吗?或者给个全称或链接,我去找一下。

点评

北京市药监局官网,还有其他好多。心脏局就是威武,只要看着不顺眼,就自己整个规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3 10: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3 09: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满篇洋洋洒洒,分析的很到位,但是终究不便于理解,之所以需要监测最远使用点,是因为最远使用点压力低、流速小抗污染能力低。在串联系统里面压力和流速从储罐向总回逐渐衰减,因此总回处压力最低流速最小,这样是串联系统在总回监测回水流速和压力的原因;在并联系统中,动能从出水侧三通开始分开到回水侧三通汇和,在被两个三通联通的并联的两个分配管线形成了环形管道,由于背压原因导致环形管理中间的动能小于两端,此时再监测回水流速和压力就不是监测系统运行条件最差的点了,需要找环形管道离三通最远的使用点进行监测。个人觉得串联系统可以把最远使用点和总回合并不需要单独监测;并联管道需要单独监测最远使用点(系统运行换件最差的点)

点评

“之所以需要监测最远使用点,是因为最远使用点压力低、流速小抗污染能力低”……有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3 1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3 09: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然故我 发表于 2023-2-12 14:03
学习了,分析是很到位,有理有据。单从串联式说说个人看法:首先,楼主设定的是北京局与国家局等同概念,这 ...

常规的监测应该还有储罐入水口或者纯水设备的出水口,我们之前的工作中定义为产水点,在这个位置监测能够更直观;关于储罐和总送是因为之前的老系统在循环管道上安装了0.22μm的除菌过滤器,才在除菌过滤器前后设置取样点,过滤器前定义为储罐,过滤器后定义为总送,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循环管道的除菌过滤器本身就是污染点,慢慢后来的设计中就取消了除菌过滤器的设置,也就出现了用总送取样考查储罐出水水质的。

点评

学习了,受教了……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3 10: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3-2-13 09: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Study, analysis is very in place, reasonable eviden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3 10: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jchaoli 发表于 2023-2-13 09:01
请教下老师,国家局指南有像北京局《医疗器械工艺用水系统确认检查要点指南》那样的文件吗?能提供下文件 ...

北京市药监局官网,还有其他好多。心脏局就是威武,只要看着不顺眼,就自己整个规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3 10: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了 发表于 2023-2-13 09:23
常规的监测应该还有储罐入水口或者纯水设备的出水口,我们之前的工作中定义为产水点,在这个位置监测能够 ...

学习了,受教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3 10: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了 发表于 2023-2-13 09:12
满篇洋洋洒洒,分析的很到位,但是终究不便于理解,之所以需要监测最远使用点,是因为最远使用点压力低、流 ...

“之所以需要监测最远使用点,是因为最远使用点压力低、流速小抗污染能力低”……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3 10: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3 11: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然故我 发表于 2023-2-13 10:11
“之所以需要监测最远使用点,是因为最远使用点压力低、流速小抗污染能力低”……有道理

其实GMP中质量控制的核心是基于风险的过程管理,只要有充分的风险分析,至于各个局出的指导性文件,参考不参考的自行选择就好,最终还是通过数据说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4 07: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5 10: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23-2-15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23-2-16 09: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z976 于 2023-2-16 09:25 编辑
jchaoli 发表于 2023-2-13 09:01
请教下老师,国家局指南有像北京局《医疗器械工艺用水系统确认检查要点指南》那样的文件吗?能提供下文件 ...

不能什么都是送手上,北京局多的是医疗器械工艺用水系统确认检查要点指南(2014版)
http://yjj.beijing.gov.cn/yjj/ztzl48/ylqxjgfwzn/jdjczn61/747907/index.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23-2-16 09: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yjj.beijing.gov.cn/yjj/ztzl48/ylqxjgfwzn/jdjczn61/747907/index.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2-16 13: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抛开被检查因素,监测回水点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23-2-16 21: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23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