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684|回复: 1
收起左侧

[中医药文化] 【征文作品】炼蜜为丸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24-3-5 15: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原创 听雨古城  承继堂

蜜丸的历史
丸剂是将药物研细,用炼蜜或水泛、米糊或面糊等剂为丸,宜于久服或缓治。李东垣云:“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但也有峻猛药物,不能急切使用,做成丸剂,取其缓缓显效;又有大毒之药,不能入汤散者,可改成丸剂应用。丹波元坚云:“丸之为物,其体也黏,势不外达,而以渐溶化,故其力最缓;而补则取次收效,泻则羁下囊;然大毒难入汤散者,丸以用之,亟建殊绩焉。”
南北朝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到:“凡蜜皆先火上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则丸经久不坏,掠之多少,随蜜静粗”。
炼蜜的目的在于除去其中杂质,蒸去部分水分,适量地加强其黏合力。蜜中一般含10%-20%的水分,还有些酶及微生物,炼蜜经过火煎,蒸去了大部分水分,破坏了所含的酶及微生物,大部分蛋白质凝固,悬浮物上浮为“沫”随起随掠,以微黄为度。用此简便工艺将蜜初步精制后“则丸经久不坏”。现代研究认为用蜜制丸具有缓和药性的作用,多用于慢性病。同时蜜丸可防止中药易氧化的成分变性,且炼蜜粘合力强,与药粉混合后丸剂不易硬化,制成的丸粒光洁、溶解缓慢、药力持久。
蜜丸的制法主要分为:配密、炼蜜、和药、制丸等步骤。
用密量及炼蜜程度
配蜜即以药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若药料中含糖质、胶质或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的比例配备即可)。夏季用蜜量一般较少,冬季用蜜量较多。否则蜜丸难以成型,制得的成品坚硬、易霉变。


第2页-1.PNG
图一:摘自《京帮传统中药制药技术流派特点》


在没有温度计的古代,《雷公炮炙论》记载:“炼蜜,每一斤(十六两)止(只)得十二两半是数,火少火过,并不得用也。修和丸药,用蜜只用蜜,用饴(麦芽糖即饴糖)只用饴,用糖(蔗糖)只用糖,勿交杂用。”清代文献中,也没有提出适当的炼蜜标准。只是在最代才规定嫩蜜、中蜜、老蜜等各种规格标准。
做蜜丸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炼蜜”。炼蜜即熬炼蜂蜜,其目的是去除杂质,破坏酵素,杀灭细菌,蒸发水分,增强粘性。
炼蜜分为3种,即嫩蜜、中蜜和老蜜。嫩蜜:将蜜置锅内加热,侯稍沸腾(温度105℃~110℃时)泡沫大量增多,蜜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只稍带粘稠性时,经适宜筛网过滤后即得。炼蜜:是在嫩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较长时间的煎熬,使水分大部蒸发,颜色转为浅红色,上浮泡沫显光泽,用手捻之富有粘性,但指间不得起白丝,蜜的粘度达115℃~118℃为宜,此种蜜为最常用,适合于一般丸剂使用,亦适用于粉性强,纤维较多及部分含有粘液、糖份等的药物。老蜜:在炼蜜的基础上继续加热炼制,不断搅拌,使水分绝大部分蒸发,颜色变深红色,泡沫周围是红棕色,用手指捻之,有白丝牵连,粘性很强,蜜的温度为120℃~122℃,及时取出,过老即呈硬糖。老蜜粘合力强适合于多含矿物药和质地疏松,纤维性多的药物。但必须热下、冷却后不易加入。
将蜂蜜置锅内(禁用铁锅),加热至徐徐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并除去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罗筛或纱布滤去杂质。另有一种观察方法是在旁边放一碗凉水,并注意观察蜂蜜的颜色。当发现蜂蜜泛黄沫时,满锅起鱼眼泡,用手捻之有黏性,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即“滴水成珠”,就算炼好了。


第3页-2.PNG
图2


图2、3、4、5是笔者第一次尝试炼蜜时所拍,不知道这叫不叫“滴水成珠”(希望有大佬能够答疑),可能是没把握好炼蜜时间,亦或者蜂蜜参假了?做出来的蜜丸咬不动…….大抵是失败了吧。。
第4页-3.PNG
图3


第5页-4.PNG
图4


第6页-5.PNG
图5


第7页-6.PNG
图6


第8页-8.PNG
第8页-7.PNG
图7


多年前机缘巧合下被推送了承继堂公众号关于制作安宫牛黄丸的文章,进而又翻到药行旧事系列等以前发布的一些征文,拜读后不得不为老药工们的丰富经验和“工匠精神”所折服,从那时起我就想着要掌握这门技艺。可惜大学里中医专业不教中药炮制等实操内容,只能去蹭课利用课下时间搜集一些零碎信息。后来随着课程的进展学习了方剂学,里面那些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又勾起了我要做蜜丸的冲动,第一次做密丸就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了,所以不出意外的失败了。图6图7是我第二次制作,缩短了炼蜜时间,条件有限没有搓丸板所以徒手搓制,表面粘黏,颗粒感强(现在想来应该是药粉过筛不够细),故裹了一层炒山药粉以防黏连,也算是边实践边总结了。
由于笔者是非中药学专业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制发,此文算是我尝试做蜜丸的一些随笔吧。


参考文献
赵明敬.浅谈中药蜜丸的加工及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


(完)

第10页-9.PNG
本文由郑州金宏达医学仪器设备贸易有限公司赞助,蒲公英论坛同步发表宣传,特别感谢。

第11页-10.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24-3-5 20: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京ICP证15035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9-20 01:50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