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初雪霁晴
收起左侧

[检验及监测] 微生物污染问题排查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25-1-7 08: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greatwolf 发表于 2025-1-6 14:51
1、确认培养皿、培养基是否正常,尤其是那种一次性培养皿和自制的培养基。
2、培养操作:有没有按规定正确 ...

已经在培养箱里培养出来霉菌了,再做培养箱内部环境检测,如何确定霉菌是培养箱自带的还是培养皿污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1-7 08: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初雪霁晴 发表于 2025-1-6 16:14
购买的干粉培养基自己配制灭菌的。水浴锅出霉菌我之前也有过,是很少量的,这次同一天做的所有样包括阴性 ...

昨天只看了你回复我的一条,今天回看记录,看到个关键词 “很多”,那这个不是培养基没灭好就是洁净工作台的高效过滤器或者拦网发霉了,空调系统的高效发霉了都不会有很多。这俩重点查一查,

洁净工作台让设备部的拆开看看高效,就在顶上两块洞洞板下面。

灭菌的话,注意看看设备指标,一般来说电显问题容易出的大,电路、探头都可能出问题,但机械式的气压表能正常归零不碰那个竖着的铁针的话,即便不准也不会有太大的误差,看看压力有没有101KPa,我国全国城市地区对0海拔只高不低,只有正常大于101KPa的,没有低于的。

补充内容 (2025-1-7 10:27):
说错了,正常是小于101Kpa的,但不会特别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1-7 09: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进 于 2025-1-7 09:40 编辑

操作环境无问题的话个人认为重点在于培养皿自身和后续的转移、培养过程,人员操作和环境有无问题(如前面其他人说的是否包装呼吸袋培养,人员中途有没有检查,操作是否合理,转移过程中有没有做好保护,而且你是霉菌所以这些情况实际都不会造成大面积的长霉菌,可以看下霉菌重点来源),所以重点还是回归到培养皿自身,自身就存在自己质量是否合格,第二是储存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商用成品自身质量问题一般在入厂检验能发现,储存过程一般在使用前能检查到,如胀气,破损,变质等,所以你这个大概率是自制的培养基,自制的重点就是灭菌过程,灭菌条件是否合适,确认过没有,有无异常这些,重点要注意灭菌后冷却过程中防止污染,如前面有人说的发现是灭菌水污染。因为热胀冷缩,密封处可能会有松动。然后就是后面储存转移使用前的保护,个人认为重点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调查。个人愚见,欢饮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1-7 09: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初雪霁晴 发表于 2025-1-7 07:05
上次是第三方校验,但不做满载,满载已经很长时间没做过了。最近这个问题多次出现了。

重点考虑下灭菌后的冷却过程,法规都明确要求要注意防止灭菌后冷却过程遭受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1-7 09: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进 发表于 2025-1-7 09:39
重点考虑下灭菌后的冷却过程,法规都明确要求要注意防止灭菌后冷却过程遭受污染。

灭绝程序结束压力下来,不上立即拿出来做好防护转移到万级环境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1-7 10: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进 于 2025-1-7 10:06 编辑
赵小鱼 发表于 2025-1-7 09:53
灭绝程序结束压力下来,不上立即拿出来做好防护转移到万级环境的吗

压力下来的过程呢,重点是冷却过程中防止污染,你说的是后续储存中防止污染,当然储存过程中也是要关注的点,只是一般这种不会出现大面积长霉菌,而且有些公司并没有按照你说的这个做,甚至没有灭菌后及时拿出来,这些都是风险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1-7 10: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进 发表于 2025-1-7 10:04
压力下来的过程呢,重点是冷却过程中防止污染,你说的是后续储存中防止污染,当然储存过程中也是要关注的 ...

嗯嗯,这个确实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13:29: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咒逐 发表于 2025-1-7 08:42
昨天只看了你回复我的一条,今天回看记录,看到个关键词 “很多”,那这个不是培养基没灭好就是洁净工作 ...

感谢指教,您说的这两点我再重点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13:32: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进 发表于 2025-1-7 09:39
重点考虑下灭菌后的冷却过程,法规都明确要求要注意防止灭菌后冷却过程遭受污染。

请教一下,灭菌后冷却过程如何避免污染,我们就是在一般区域自然冷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5-1-8 14: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厂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8 14: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树冲冲 发表于 2025-1-5 11:16
当阴性对照都长很多霉菌的时候,在排除放置环境无异常的时候,就要带着棒球棒找厂家了。

估计不是买的培养基,如果是自己配的的培养基得查一下灭菌是不是失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8 16: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那就这样吧 发表于 2025-1-5 11:56
当阴性对照都长很多霉菌的时候,在排除放置环境无异常的时候,就要带着棒球棒找厂家了。

球棒可不能乱挥,指不定是自制的培养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1-9 11: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进行详细的MDD调查:培养基准备、取样准备过程、取样过程、样品转移过程、培养过程、培养箱、洁净服清洗灭菌、微生物限度室消毒及环境、人员更衣与手消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1 21: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养基本身可能受到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1-16 14: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初雪霁晴 发表于 2025-1-8 13:32
请教一下,灭菌后冷却过程如何避免污染,我们就是在一般区域自然冷却的

主要就是密封,比如使用呼吸袋包装,用锡箔纸包裹等,还有就是降温不要太快,灭菌的时候腔体不能有太多水,灭菌后干燥程序要彻底等,灭菌完成后在A级层流下及时取出,检查包装,密封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14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