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楼主: 仲夏秋夜云
收起左侧

【敏而好学】太空育种?转基因?核辐射?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2-12-24 16: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zhongsbj 发表于 2012-12-24 12:43
说起来,转基因没什么“不靠谱”的。只要通过试验,证明对人体无毒性即可。您大概忘了中学的生理课程了, ...

你的看法是欺骗谁呢?这么跟你说,欧洲禁止转基因食品,美国是必须标注的,而且不受鼓励的,只有中国,厂家为了私自捞钱才会暗地里买卖,而不让消费者知道,还有你学过生物没?1、消化系统并不能分解所有,有些大分子是可以被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的2、转基因注入的基因分子比一般的DNA分子更容易穿透细胞!整合到你的DNA序列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2-24 16: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yscaiyl 发表于 2012-12-24 16:45
你的看法是欺骗谁呢?这么跟你说,欧洲禁止转基因食品,美国是必须标注的,而且不受鼓励的,只有中国,厂 ...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所以关于遗传上的疾病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才能显现出来,那时你杜绝已经为时已晚了!这就是基因武器的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5 10: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yscaiyl 发表于 2012-12-24 16:45
你的看法是欺骗谁呢?这么跟你说,欧洲禁止转基因食品,美国是必须标注的,而且不受鼓励的,只有中国,厂 ...

到底是谁在欺骗?“欧洲禁止转基因食品,美国是必须标注的”,你能给出证据吗?
FDA的指南是voluntary labeling:“...FDA is therefore reaffirming its decision to not require special labeling of all bioengineered foods...The agency is providing the following guidance to assist manufacturers who wish to voluntarily label their foods as being made with or without the use of bioengineered ingredients. "
这里是链接:http://www.fda.gov/Food/Guidance ... ition/ucm059098.htm
事实上,美国加州在今年11月6日曾投票是否要强制标注转基因(基因工程)食物,结果失败了
链接:http://ballotpedia.org/wiki/index.php/California_Proposition_37,_Mandatory_Labeling_of_Genetically_Engineered_Food_(2012)
欧盟、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要求对转基因物质进行标注,但并不禁止。链接(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 ... ed_foods#Regulation
至于“转基因注入的基因分子比一般的DNA分子更容易穿透细胞!整合到你的DNA序列中!”等,同样希望给出靠谱的证据。(听起来更像小市民的谣言而非科学用语)
仅情绪化的“讨论”真没意思。知识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秀就是不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2-25 10: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zhongsbj 发表于 2012-12-25 10:43
到底是谁在欺骗?“欧洲禁止转基因食品,美国是必须标注的”,你能给出证据吗?
FDA的指南是voluntary l ...

你可以查一下,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大部销往中国,而欧洲更是以中的;粮食为转基因食品而被欧盟拒绝,这个新闻官方报纸有,你自己可以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2-25 10: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不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2-25 10: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吃,太深奥的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2-12-25 11: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zhongsbj 发表于 2012-12-24 12:43
说起来,转基因没什么“不靠谱”的。只要通过试验,证明对人体无毒性即可。您大概忘了中学的生理课程了, ...

不管靠不靠谱,觉得还是自然生长的安全。就象现在的大棚蔬菜,四季都有,但是就吃不出原味了,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动物,营养价值也没土养的高了,包括现在的中药材,人工种植的就是没有野生的药效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2-12-25 11: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zhongsbj 发表于 2012-12-25 10:43
到底是谁在欺骗?“欧洲禁止转基因食品,美国是必须标注的”,你能给出证据吗?
FDA的指南是voluntary l ...

没深入研究过这个问题,但是按照法律习惯,应该没有详细资料表明其性质的一般都按照有潜在危害性来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5 11: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夏秋夜云 发表于 2012-12-24 08:48
这个我能明白,这至少还是可控的……

错,一看就是概念不清楚,基因突变的几大性质之一就是不可控性,如果真的是可控那一切简单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2-12-25 11: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农业部副部长:只能靠转基因等技术保口粮安全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83619&fromuid=4
转基因食品一直牵动着大众的心,对于转基因食品到底是有害还是无害,能不能大规模生产等问题,官方似乎一直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近日农业部副部长对于转基因问题也给出了看法…
  日前,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中科院院士李家洋认为,尽管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存在一些争议,但我国必须加大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力度,借助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迅速突破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瓶颈及发达国家的"科技要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提升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
  近来,湖南的"黄金大米"、法国开展的小白鼠食用转基因玉米试验等,再次把转基因推上风口浪尖。
  对此,李家洋介绍,2030年前后,我国人口将增加2亿以上,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到7亿吨以上,单产需增加40%以上。然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如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土壤条件差等,使我们只能依靠农业生物技术保障未来16亿人口的粮食安全。
  相关阅读
  12月19日,"求证"栏目报道了美国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大量消费转基因食品的情况。但在网上,针对转基因的争议一直都有。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吗?就有关问题,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了中外专家。
  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黄大昉(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目的基因进行人工分离、修饰和转移而培育出新品种,从而赋予原来品种以新的优良性状。如转基因抗除草剂(草甘膦)大豆,就通过增加耐受除草剂的特性,节约了防除杂草的人工和成本。
  布鲁姆瓦尔德(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学系细胞生物学教授):转基因作物有两大益处:其一,提供更高的作物产量。极端天气、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全球农业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而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不仅能够抗病虫害和抗除草剂,甚至可以抗干旱,无形中扩大了宜耕土地的面积。其二,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据英国咨询公司PG Economic发布的统计数据, 1996—2010年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化学农药用量减少4.38亿公斤。
  林敏(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乌拉圭、南非、墨西哥、玻利维亚、智利、哥斯达黎加。另外,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瑞士、英国、新西兰、俄罗斯、南非、泰国、土耳其、墨西哥、美国、哥伦比亚、菲律宾、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欧盟、马来西亚等。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段武德(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我国也开展了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工作,在大豆新基因发掘、转基因技术平台建设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仍处在研究试验阶段,并未种植。
  转基因会影响传代生殖能力吗
  黄昆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转基因大豆问世以来,研发者以及世界各国的多家独立机构进行了大量、长期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包括营养学评价、毒理学评价和致敏性评价等。试验证明,新引入的蛋白没有增加毒性风险,食用转基因大豆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作用。
  以抗草甘膦(SGT)转基因大豆为例。其转入的基因是来自于土壤农杆菌CP4株系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合酶(EPSPS),该蛋白可以使作物对除草剂草甘膦产生抗性。
  这种蛋白基因是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种限制酶,普遍存在于人类食物和动物饲料中,具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将该蛋白与数据库中已知毒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没有序列同源性。美国、日本和韩国学者还分别采用模拟胃肠液对该蛋白进行消化试验,结果显示,在模拟胃液或肠液中,蛋白数秒内完全降解。对该蛋白的小鼠试验表明,当灌胃量达到572 mg/kg体重,蛋白没有对小鼠产生不良反应。可以认为,该蛋白对动物的毒性风险很小。
  此外,美国、日本、中国等国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进行了动物亚慢性毒性和传代生殖能力等多项检测。其中,日本采用加热后的大豆粉以30%的添加量饲喂大鼠和小鼠15周,检测生长、进食量、脏器重量和脏器切片等一般毒性指标和免疫毒性指标,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对大鼠无毒性。中国采用这种大豆饲喂大鼠91天,做了进食量、体重、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未对动物产生亚慢性毒性。美国对喂养这种大豆的小鼠进行了2—4代繁殖试验的生殖能力检测,分析了胎仔大小、体重、睾丸细胞数量等指标,认为转基因大豆对小鼠无生殖毒性。
  外来基因会破坏食物营养成分吗
  黄昆仑: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对照大豆的营养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且能够被正常消化利用。美国于1992年在6个地点、1993年在4个地点,欧盟2005年在5个地点,以及美国和加拿大在2000、2001和2002年连续3年对多种遗传背景的抗草甘膦大豆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抗草甘膦大豆与其亲本大豆在主要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脂肪、纤维、碳水化合物)和抗营养因子(凝集素、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方面含量相当,并且都在参考文献提供的自然变异范围内。此外,1992年美国还对6个地点收获的大豆进行了加工产品如烤豆粕、脱脂豆粕、蛋白提取物、蛋白浓缩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工性能和营养成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同时,用加工和未加工的抗草甘膦大豆和非转基因对照大豆喂养大鼠和奶牛4周、肉鸡6周、鲶鱼10周、鹌鹑5天后,分别检测生长指标、饲料转化率、肌肉和脂肪组成(鸡)、牛奶产量和牛奶成分、瘤胃发酵和氮消化率(牛)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对动物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
  转基因食品会造成基因变异吗
  杨晓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人类食用的天然食品中含有各种基因,尚未发现基因的水平转移或跨物种转移。从科学角度看,转基因食品跟其他常规食品不存在特别之处。食品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系统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而不会以基因的形态进入人体组织,更不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基因组成。转基因食品不可能改变人的遗传特性。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区别就是转入了特定蛋白质。只要这种蛋白质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就没有本质差别,都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不会长期保存在身体里。
  彭于发(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与人吃转基因食品同样的道理,动物吃了转基因大豆饲料,其中的耐除草剂基因和转基因蛋白也会迅速降解,作为营养成分被消化、吸收,不会在体内累积。
  转基因大豆会使人体过敏吗
  黄昆仑:转基因大豆新引入的蛋白不会增加致敏性风险,转基因操作也没有引起大豆本身的致敏原种类和含量增加。
  常见过敏原一般都是生物中含量较高的蛋白质,占总蛋白的1%—80%。而CP4 EPSPS蛋白在转基因大豆中只占总蛋白的0.08%。该基因的供体土壤农杆菌不是过敏原,而且该蛋白可在模拟胃液肠液中被迅速消化。此外,从1995年到2007年,采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易过敏儿童和成年人的血清尤其是大豆过敏患者的血清,与CP4 EPSPS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试验表明,该蛋白不会与任何过敏血清结合。采用大鼠进行的试验也证实该蛋白无论注射还是灌胃都不会激发动物的过敏反应。
  布鲁姆瓦尔德:转基因食品会导致人体过敏的说法没有依据。
  转基因对人体的长期安全能保证吗
  杨晓光: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是转基因安全评价的重要问题之一。转基因食品推到市场之前须经过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这套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食品而言更加严谨甚至苛刻。其中就包括了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的评价,在试验过程中采取的是超常量试验,即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之所以采用超常量试验,就是考虑到了长期效应,科研上的模型相当于长期效应试验。现行的化学食品、药品多是用这套系统进行验证的。如大鼠90天喂养实验,时间相当于大鼠生命周期的1/8,大鼠2年喂养试验是观察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慢性毒性试验。
  贝内特(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担心主要出于不了解,认为转基因属于非自然的育种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实际上,转基因不过是有选择地引入基因而已,它是人类漫长育种史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布鲁姆瓦尔德: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信息,美国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种植比例均在90%以上。自1996年转基因大豆商品化生产应用以来,上亿美国人直接或间接食用转基因大豆16年,至今未发生一例经过证实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事故。
  抗草甘膦作物会导致杂草蔓延吗
  吴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早在抗草甘膦作物应用之前,就已有杂草产生抗药性的报道。实验发现大部分抗性杂草无法与现有的抗草甘膦作物杂交,因此,并无证据表明抗性杂草的产生与种植抗草甘膦作物有直接关系。如同其他生物一样,若杂草长期、大量接触某一除草剂,的确会对该除草剂产生抗性,这是常见的生物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5 11: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夏秋夜云 发表于 2012-12-24 08:49
这么说来,太空育种其实有很多不可控性啊~上市之后,我恐怕不敢吃,我觉得比转基因的更不靠谱

是完全不 可控,因为突变的随机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5 11: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yscaiyl 发表于 2012-12-24 16:38
没你想的那么夸张,而且所谓的太空育种也并不是在上去和降落的过程中突变,而是到太空中在失重和太空射线 ...

其实他就是一个新物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2-12-25 11: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西木 于 2012-12-25 11:33 编辑

我觉得应慎用转基因农产品。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农作物生产国。
但是,欧盟确一直坚持不用转基因的农产品,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中国也行该向欧洲学习!

@仲夏秋夜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5 11: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西木 发表于 2012-12-25 11:28
农业部副部长:只能靠转基因等技术保口粮安全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619 ...

可是1023年以后中国人口完全程老龄化了,难道仅因为一个高峰点就把子孙后代的风险搭进去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2012-12-25 11: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基因食品有较多的优点:可增加作物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  转基因食品——土豆
;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也有缺点: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且试验用仓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第三代,就绝种了。
毒性问题
  转基因毒素的危害性远远大于爱滋病、化学添加剂、农药、环境污染等。美国也已否定了(我们正在推广的)第一代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是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制造出来的大规模减少全球人口(它们称之为清除垃圾人口)的生物武器。   美国人威廉·恩道尔在《转基因战争—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的序言中指出:“把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的威胁太大了,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如果中国的农业被转基因的种子掌控,最多再过20年,中国将不会作为一个国家而继续存在了。”   2012年6月份美国媒体大量报道美国爆发定时群杀吃了掺有转基因怪物饲料的牛的事件。吃了转基因饲料的牛的寿命和食用时间长短都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的,牛的代数也有好几代,但却都在同一时间死亡。说明这种转基因的毒杀功能只与转基因本身有关,而与食用的动物无关,换成人也一样,都是15年寿命!中国是世界上食用转基因种类最多,量最大的国家。中国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引进转基因,2002年开始放宽转基因准入条件,那么从2004年开始中国接触到这种定时功能的转基因的概率很高。   使用转基因技术武器搞大规模杀伤,完全可以做到十分隐蔽,以至于侦查和监测都很困难。转基因技术武器既然能长期隐蔽在饲料里、然后突然爆发,当然也可以同样在食品饲料中长期隐蔽、一定时间后爆发杀伤功能,大规模地集体杀伤目标人群。   转基因食品具备杀死精子和阻碍睾丸发育的功能,使人丧失生育能力,温和地让人断子绝孙。   转基因食品具有杀死抗癌细胞的功能,而抗癌细胞一旦被杀死,就不可能起死回生。在人的体内,既有癌细胞,也有抗癌细胞,人的生命是依赖着抗癌细胞对癌细胞的阻止而生存着。失去了抗癌细胞,癌细胞就像脱缰的野马,失去控制。
过敏反应
  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  转基因食品—存在隐患
如: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营养问题
  外来基因可能会以一种人们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对抗生素的抵抗
  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威胁环境
  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生态学家们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编辑本段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产品,也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自然对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疑问。其实,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转基因食品
。随即,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1999年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目前尚有一些证据指出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   但更多的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赞同这个观点的科学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比如说,我们培育的一种抗虫玉米,向玉米中转入的是一种来自于苏云金杆菌的基因,它仅能导致鳞翅目昆虫死亡,因为只有鳞翅目昆虫有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特异受体,而人类及其它的动物、昆虫均没有这样的受体,所以无毒害作用。   1993年,经合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  霸占中国市场的转基因 食用油
等同”的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在中国,国家科委于1993年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全国的基因工程研究和开发工作。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8个相关部门参与,共同制订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致公党的看法:   中共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认知》的提案。   中共党中央认为,转基因食物从1993年出现到现在仅10余年,并未经过长期的安全性试验,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⒈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在基因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影响抗生素对人体的药效,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   ⒉转基因技术中的蛋白质转移可能会引起人体对原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分割重组后的新的蛋白[14]质性状是否完全符合我们设想的需求有待考证;   ⒊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有可能增加和积聚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甚至会使原来的毒素水平提高,或产生新的毒素;   ⒋对于生态系统而言,转基因食品是对特定物种进行干预,人为使之在生存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这必将使自然生存法则时效性破坏,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且基因化的生物、细菌、病毒等进入环境,保存或恢复是不可能的,其较化学或核污染严重,危害更是不可逆转。   因此,中共党中央建议:   一、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政策、法规建设   二、控制或限制转基因动物或植物的种养植区域   三、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四、请对转基因食品作出明确标识   五、请全面禁止进口美国转基因食品编辑本段美国转基因玉米喂养老鼠普遍患上肿瘤  [15]据报道,一批法国科学家经过对小白鼠长达两年的实验,发现这批被转基因玉米喂养的老鼠普遍患上肿瘤,并有多器官衰竭的症状。据悉,中国每年有80%的大豆依赖进口,但所有进口的大豆中,90%以上都是采用同一公司技术种植出的转基因大豆。   法国卡昂大学教授塞拉利尼领导的这个团队表示,这批200个实验鼠的食物主要是孟山都公司新推出的“NK603”转基因玉米。   研究者称,做实验的这批小白鼠普遍患上乳腺癌,并出现肝脏衰竭现象。50%的雄鼠和70%的雌鼠提前死亡。   该研究强调,这是首次在长达两年以上只吃转基因谷物的实验鼠身上得出的成果,通常在白鼠身上进行的实验往往只持续90天。   研究结果公布后,孟山都公司法国总部称:“我们还需要请专家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现在做出评论为时过早。此前所做的超过300次实验都证明是安全的。”   孟山都创建于1901年。这家农业公司是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更占据了全球90%的转基因种子市场。中国每年有80%的大豆依赖进口,但所有进口的大豆中,90%以上都是采用孟山都的技术种植出的转基因大豆。编辑本段现状  近十余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1999年,全世界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面积已达3990万公顷。其中美国是种植大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城市化发展使农业耕地不断减少,而人口又持续增加,对工农业生产有更高的需求,对环境将产生更大的压力。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已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其科技发展计划,过去20多年的研究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抗虫棉等五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虫棉1998年的种植面积为1.2万公顷。资料显示,到2000年上半年为止,中国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分别为48项和49项。   近年来,中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中国的转基因食品技术仅次于美国与加拿大。欧洲国家的转基因食品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发达,这是因为他们明白转基因食品危害十分大,并通过立法来达到防止转基因食品的过分播种,甚至有些国家完全禁止转基因食品的播种与生产,欧洲各国民众也纷纷抵制,发生过很多起民众破坏转基因实验田的事件,所以我们也要认识到转基因食品所存在的潜在危害,而不能把利益放在民众健康的前面。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所有利弊都会彻底展现在世人面前。只有按照严格的不对人与环境有害的立法规定去做,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才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带着美好的愿望预测未来,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农药的危害,我们吃的食品都是新鲜的,我们的食品不会短缺……也许糖尿病人只需每天喝一杯特殊的牛奶就可以补充胰岛素,也许我们会见到多种水果摆在药店里出售,补钙的、补铁的、治感冒的、抗病毒的……很有可能,转基因食品会让我们的明天灿烂无比。但在我们未了解转基因食品之前,还是不要过分乐观,因为转基因食品毕竟不是自然植物,已经存在一些转基因植物打乱了生物链。   随着转基因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转基因,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关于转基因的诸多争议。  生化超限战
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告诉我们,转基因食品存在着巨大争议。随着国际众多科研机构对转基因食品的调查,发现转基因食品确实会带来众多对人体健康的不确定性。国内的许多学者也相继表示:转基因食品存在巨大争议,转基因不等于进步!其背后甚至隐藏着事关国家安全的阴谋。许多文章和书籍(例如《生化超限战:转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阴谋》)更是系统地揭露了转基因阴谋的前前后后。甚至有反对派把支持转基因者说成了一种原教旨主义的歇斯底里。   当然,生物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质疑转基因食品并不是反对转基因技术本身,我们反对的是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滥用。希望我们百度百科能够唤醒大众勇于追求真相的怀疑精神,唤醒国内的主流媒体——关注那些歇斯底里推广转基因的人和组织,我们需要独立思考。   ​   [16]全球已经大规模商业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等。其中,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统计,2011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达到754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47%,占大豆种植总面积的75%。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国。   有网文称,美国人自己不吃转基因食品,美国大豆主要用来出口。美国大豆的种植以及出口情况如何?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在美国要特别标注吗?美国如何监管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就相关问题,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了美国政府官员、科研机构、农场主以及普通消费者。   美国大豆主要出口吗?   【回应】 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占其大豆总产量的93%;大豆总产约45%用于出口   大豆是美国最主要的农产品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世界前列。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科研机构成功培育出第一代转基因大豆。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比例呈上升趋势,2000年占大豆总种植面积的54%,2012年已提高到93%。   美国农业部大豆研究专家马克·艾什称,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93%。美国大豆大部分用于国内,预计2012至2013年度国内消耗4720万吨,向国外出口3730万吨,约占总产量的45%。   美国民众吃转基因食品吗?   【回应】 研究显示,过去10年共消费3万亿份转基因食品   马克·艾什向记者介绍,转基因技术已经在美国成功应用近20年,许多独立科学研究已经展开,但还没有发现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品种在安全性和营养上的不同。他说:“有一小部分消费者确实有些担心转基因作物的副作用,他们可以购买非转基因大豆食品。”   不过,有美国媒体称,美国种植的大部分玉米、大豆和棉花都是抗杀虫剂或抗虫转基因植物,转基因食品无处不在,消费者别无选择。   美国民众实际上每天都消耗大量的转基因食品。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亨利·米勒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人过去10年总共消费了3万亿份转基因食品。   美国民众如何看待转基因?   【回应】 民调显示,21%的人确信转基因食品安全,64%的人不确定,15%的人认为不安全   “你接受转基因食品吗?”这是美国民调中的一个新话题。汤森路透集团两年前所做的一份民调显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21%的人确信是安全的,64%的人不确定,15%的人认为不安全,而90%的人都认为那些由转基因原料制成的食物应被特别注明。   另一项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可以接受转基因蔬菜、水果和谷类,只有30%的人愿意尝试转基因肉类和鱼类。   记者询问一些美国朋友,一部分人对是否转基因食品无所谓,一部分人觉得不太确定是否安全,但也不愿意多花几倍的钱去买有机食品。   美国转基因食品须标注吗?   【回应】 没有规定必须标注;有机食品禁止使用转基因原料,但比普通食品贵三四倍   走进美国的超市,在琳琅满目的食品中,很难发现有“转基因食品”的标签。记者在超市随机采访了几个顾客,大部分都不知道转基因标志是什么样子、在食品包装的什么地方。原来,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没有规定必须特别标注。   1992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将转基因作物确立为促进美国出口的新兴产业,提出“改革并简化”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的程序。   2000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出台草案,重申了对待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的“实质等同”原则,即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虽然在生产方法上有区别,但食品本身却无本质不同。基于这一原则,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对产品是否应该贴“转基因食品”的标签没有作硬性规定,是否标注则由厂家自行决定。马克·艾什说,政府批准一种转基因食品,就表明它可以被安全食用,没有必要特别标注。   不过,美国目前有20个左右的州掀起了“标注转基因”运动,呼吁在食品包装上注明是否为转基因食品,或是否含有转基因食品成分。   美国最大的有机农场合作社——有机谷总裁乔治·西蒙表示,过去5年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更加关注了,很多人选择食用有机食品。   在美国,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处理过程中严禁使用基因改造的作物,但一般要比普通食品贵三四倍。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称,凡是贴了“有机”标签的食品都要确保在生产和处理过程中没有使用基因改造。不过,由于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比例太大,种植过程中可能造成基因漂移,作物使用过的农具、运输工具等也可能带有转基因成分,因此,在美国,标明“有机”的食品并不保证不含转基因成分,而只是“没有用转基因种子”,以及“生产过程严格隔绝了转基因混入”。   美国如何监管转基因商业化?   【回应】 历时5至10年,多部门共同审批监管   在以农学享誉世界的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阿兰·贝内特教授介绍说:“目前,全世界已成功研发了600多种转基因种子,大多数诞生在美国的实验室。但截至2011年,美国投入商业使用的转基因作物只有8种,即玉米、大豆、棉花、油菜子、甜菜、苜蓿、木瓜、南瓜。”   贝内特表示,美国对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实行审批制。政府仅负责审批和监管由种子公司报批的种子,不会主动推广它批准的任何一个种子,无论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美国政府对转基因技术商业化的审批极为严格,在转基因种子投放市场前,有严格的评审过程,由多个部门负责评审,“整个过程历时5至10年,乃至更长时间,种子公司需要支付1000万至3000万美元的巨额评审费。”   马克·艾什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所有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政府审批过程,才可以用于商业种植。负责农业生物技术评审的美国政府机构主要包括美国农业部下属的动植物卫生检疫局、环境保护署,以及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每个部门侧重不同的方面。动植物卫生检疫局检验一个转基因品种是否会对农业或环境构成重大风险;环境保护署规范农药的使用;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要确保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植物新品种所制成的食物可以安全食用。   同时,专家介绍,美国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损害赔偿数额往往十分惊人,加上美国发达的信用体制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致使企业在转基因食品方面会足够谨慎,只有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评估,确信安全后才敢投放市场。(来源于2012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2012-12-25 11: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中国在国际上的生物技术、转基因方面水平不低,除了美国、日本、德国,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以外,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可能首屈一指,而且在某些方面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总共有 50 多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在做转基因的开发研究,在动物方面也有,鱼的转基因也在做。从 1997 年到 2001 年底,农业部一共受理了转基因生物的申请有 587 项,申请进行环境释放、商业化生产。最后批准环境释放的有 415 项,虽然环境释放可以种,但是只允许很小面积种,而且要有隔离措施。批准商业化生产的有 46 项,商业化生产没有隔离措施,可以随便种,主要是 6 种。一种是棉花。就是抗虫,转 Bt 基因的抗虫棉;还有番茄,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番茄,还有一种晚熟的番茄;也是抗黄瓜花叶病毒矮牵牛的甜椒;还有一些兽用的饲料添加剂,还有微生物的农用产品。   现在我们中国的市场上,真正国产的转基因番茄也就是在湖北或者在广东可能有少量种植,据说不超过 1 万亩。甜椒可能也就限制在辽宁范围,有一点,因为可能还没有通过种子审定,因此商业化生产十分有限。最主要的转基因产品是棉花,棉花不是吃的,不是食品,但是棉花的种子可以榨油。我们做过调查,河北省很多农民是用棉花籽榨油吃的,也是食品,因此他们食用转基因的棉花油。   转基因的棉花种的面积比较大。从 1996 年开始种,到 2001 年,棉花种植面积的 30% 以上都是转基因的,转基因棉花当中,有 70% 是美国孟山都公司提供的种子。还有 30% 是我们中国的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棉花所,还有很多省里的农科院培育出来的转基因的棉花品种, 30% 这个量还是相当大。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四大种植转基因生物的国家之一,主要是转基因棉花的分量比较大。   中国市场上没有多少转基因的食品,我们自己生产的没有什么,但是不是大家没吃。实际上我们每天基本上跟转基因的食品不离开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进口了转基因的食品,进口转基因的大豆比较多。转基因的大豆榨油制成了油,制成了豆制品,因此我们逃不掉的,是要吃的。比如 2001 年进口的 1394 万吨大豆当中,美国有 572 万吨,阿根廷有 502 万吨,这两个国家是主要的。美国当年 63% 是转基因的大豆,阿根廷 90% 以上是转基因的,所以这些进口大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2002 年,中国国务院的条例发布以后, 2002 年比 2001 就有一些变化。我们进口巴西的大豆增加了 23.7% ,巴西基本上是非转基因的,进口美国的大豆减少了 19% ,进口阿根廷的大豆减少了 44.7% ,在总体上减少了进口 18.7%。   为什么中国还进口转基因大豆?中国现在加入了 WTO ,国际经济全球化,哪儿的东西便宜,哪儿的东西比哪儿的东西要好,他就买哪的。我们东北大豆在市场上,美国大豆也在市场上。过去我们东北大豆当时的价格比美国大豆要高 20% ,但是我们大豆的含油量不如美国大豆,美国大豆含油量达到 21% ,我们只有 18% ,所以榨油商要用美国的大豆,出油率高。但是,这个情况现在有些变化。农业部这两年推广高油大豆,我们的含油量也达到 21% 了。而且我们自己的大豆是非转基因大豆,现在日本人、南韩人都要吃非转基因大豆。我们的大豆叫有机大豆,或者非转基因大豆,现在我们大豆的出口增加了。大连的大豆期货交易所,原来专门交易的是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现在交易是的中国非转基因大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2012-12-25 11: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铸犁”亦可“为剑”   但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2011年9月20日发表的一份关于“微小核糖核酸”的研究报告称,人吃食物不仅吃下了蛋白质、淀粉、维生素,也吃进了信息——生物信息,例如微小核糖核酸。这是由于他们在吃大米饭者的血液中,发现了大米独有的一类微小核糖核酸(编号为159a microRMA),并且这种来自植物性食物的东西,被实验证明能够通过消化道直接进入哺乳动物和人体的血液,并迅速结合于目标器官的细胞,对人体可能具有调控新陈代谢的功能。相应地,在中药中也发现了多种微小核糖核酸。原来在植物界和动物界之间,生物信息的直接交流是一直存在的!动物和植物原来是这样息息相关的!   植物的微小核糖核酸能够直接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这个发现,轻易地解决了想象中的转基因生物武器的“发射”问题。从理论上讲,把一个特定微小核糖核酸植入农作物,开发成新品种,推广种植商业化,然后给目标人群吃下去,就可以完成生物战争的打击。微小核糖核酸只有十几到二十几个核苷酸,转录序列设计简单,人工合成也很容易。   现在,在理论上,只要能实现这种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投放,引导目标消费者群体食用,一场基因战争就可能静悄悄地打完了。有关“农产品武器化”的讨论,曾经主要担忧在粮食和食品的生产、供给数量和分配上发生问题 ,现在必须增加一项新内容:农产品作为食品,直接就可以用作武器了。人们都渴望和平,呼吁“铸剑为犁”,殊不知在现代社会,“铸犁”亦可“为剑”!   无毒转基因玉米能杀虫,“杀人”呢?   基因改造也可以做减法——沉默一个功能,“敲除”一种酶。但是,生命体微观构造上的任何一个环节被改动后,都可能造成生态关系方面的不适应状态,严重的不适应就是毒性。有一种做“减法”的基因改造技术,能够巧妙地诱使目标昆虫例如棉铃虫,像以往一样继续吃自己喜爱的棉花而“自杀”。   美国《大西洋月刊》在2012年1月的一篇报道中指出:“从2007年以来,多个研究团队报告过,通过敲除特定RNA(酶类物质),己开发成功具有杀虫功能的转基因植物。   2007年11月5日,发表在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杂志上的报告说,中国的研究人员利用RNA敲除法,开发了一种转基因棉花:棉花植株中的一种基因被‘沉默’了,这种基因原来的功能,是让棉铃虫产生一种消化棉花中的天然毒素——棉酚的能力。棉铃虫吃了基因沉默的转基因棉花,因为不能表达这种能分解毒素的蛋白质而致死。”同一篇文章还提到,“孟山都和一家比利时公司(Devgen)的研究人员,用基因沉默的办法开发出一种转基因玉米,它可以干扰玉米根叶甲虫消化吸收能量所必须的某种基因,令这种昆虫在12天内因饥饿而死亡。”   已知一切生物在基因的微观构造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能够致死昆虫的那个生物学机理,在人身上也同样存在;这种基因改造技术的应用,如果用于针对特定人群,那么非常现实的前景,就是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超级生物武器。   “见绿杀”催生超级草   此外,美国孟山都公司还用转基因技术,创造了一种迅猛扩张的新植物:能抵抗草甘膦广谱除草剂的转基因农作物。孟山都公司持有专利的这种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是迄今应用规模最大的一个转基因农作物品种,其产量2011年达1.2亿吨,占全球全部转基因农作物总产量的近70% 。   孟山都公司的拳头产品——农药草甘膦/农达,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在中国俗称“见绿杀”,只要是喷洒过草甘膦除草剂的环境,一切天然的绿色植物都不能存活(这和越战中使用的“橙剂”——落叶剂如出一辙),唯一的例外,是转了抗除草剂基因的“植物新品种”。   孟山都公司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技术,必须和草甘膦除草剂捆绑使用,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在美国种植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农作物,按规定必须以500米宽的隔离带同非转基因农田相隔,原因是防止在飞机喷洒除草剂时造成漂移伤害,防止转基因作物中包含的异源基因逃逸扩散。   转基因技术的逻辑,是对生态平衡原理的违背。   在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中,例如农田环境中,把杂草害虫赶尽杀绝,其实是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的。从农业生产管理的角度看,只要把草和虫控制住,维持在一个平衡的水准上,也就是说只要杂草和昆虫这两个子系统不失控,就够了。传统农业有控制杂草昆虫的有效手段,例如倒茬、轮作、间作、混作,等等。   事实上,转基因技术运用16年的结果已经表明,天道有常,转基因技术违背了天道,虽然能有效于一时,却早晚必定走向反面,不可能长期持续。地球上任何一个物种都有天赋的生存权利,这不是人工技术所能轻易剥夺掉的,再高超的技术都抗不过天道。   在多年连续种植转基因大豆的美国田地里,经过数年大量喷洒草甘膦除草剂之后,数十种抗除草剂的超级草出现了,它们蔓延至数百万英亩农田,而且都不属于豆科 ——它们不可能通过花粉杂交从转基因大豆那里获得抗草甘膦的基因(不同种的植物之间不可能发生杂交),然而,当它们被迫面对高浓度的草甘膦时,在生存威胁的胁迫下超速演化,练就了像转基因大豆一样能耐受“见绿杀”的功夫。   超级草已经成为美国农业的一大难题。2011年初,美国国会已经召开听证会,农民希望得到一个说法:孟山都公司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种子技术捆绑除草剂的使用,是不是导致超级草产生的元凶?   “叠加转基因”走得更远   同失败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技术一样,抗虫的转基因技术也早已显露败相。植物体内所能表达的抗虫毒蛋白的浓度会波动,会减少,靶标害虫也产生了抗性,非靶标害虫会获得意外的发展机会,成为新的主要害虫,如此等等。   总之,违背天道的转基因技术商业化运用仅16年,已经难以为继。生物技术公司的对策,不是修正错误,而是强化错误的技术:草甘膦不管用了,就研发毒性更大的除草剂,或者干脆让农民把多种除草剂混合使用;转一个基因的毒性不够,就转两个、三个,甚至更多,这样的新技术被称为“叠加转基因”。   2011年,美国市场上就有叠加8个基因的新种子出售了。这条错误的路线还能维持多久,现在难以预测,但是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长期持续。而农业却是一个必须永远可持续的产业,必须可持续千年万年之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2012-12-25 11: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专题】转基因食品【专题】转基因食品(2)

优点: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2.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3.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4.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5.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6.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缺点:1.可能对蝴蝶等昆虫造成伤害。2.可能影响周边的植物的生长。3.可能使昆虫或病菌在演化中增加抵抗力,或产生新的物种,之后一样有可能会伤害作物。


安全性评估: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说法,争论的重点应在转基因食物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可通过DNA蛋白质过敏反应、是否影响抗生素耐性等方面。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谢利1918年所著小说中的生理学研究者,他最后被自己创造的怪物所毁灭。现在欧洲人把基因改良作物提供的食物称作“弗兰肯斯坦食物”,意谓转基因植物将造成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这种譬喻固然夸张了一点,但他们的担忧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是近20年的事,由于其孕育着巨大的希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西方国家在1990年还没有正式种植转基因作物,到了1999年种植面积已达4000万公顷。全世界转基因种子的销售额在1995年仅为7500万美元,而1998年已飚升至15亿美元。



但另一方面,虽然各国目前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可是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种仅40个,不到1%。这说明各国政府对此仍采取谨慎的态度,在技术因素之外,还有生态健康和社会伦理等因素需要权衡。美国和加拿大的公众对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市场上的一些加工食品如软饮料、啤酒和早餐麦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并没有遇到多少质疑。但欧洲的情况却不一样,阻力很大。公众对政府批准的食品新品种将信将疑。自从发生了疯牛病、二恶英污染事件后,公众更是心有余悸了。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9%的英国公众反对试种基因改良作物。欧盟在去年4月暂停批准新的转基因农产品投放市场,今年又进一步作出决定,暂停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销售。少数自愿试种基因改良作物的农场主受到其他农场主的抗议,试种的作物常常遭到毁坏。今年八月下旬以后的一段时间,法国的农民把水果蔬菜,甚至牛粪倾倒在一些麦当劳快餐店门前,抗议他们出售的牛肉面包和土豆中含有转基因食物



。美国认为欧洲的行动比“香蕉战”和“牛肉战”更为严重,扬言要报复。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涉及范围较广的各种利益集团,从绿色和平组织到农场主协会到基督教会等等,他们的反对意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转基因违反自然,因而是有害的。支持派则反驳说,现今的各种庄稼早已不是原始品种,否则人们吃的蔬菜就该跟动物吃的草一样。第二,植物里引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后,它们所提供的食物对人体是否安全?对这一点,支持派强调,迄今为止并无够资格的研究机构发现转基因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但他们对长远的影响还只能作推论,一时难以取得全面的证据以服人。第三,过于勿忙地推广转基因植物是否可能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助长农民过量使用除草剂,从而使一些非主要作物受到伤害甚至灭绝。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一直把这类非主要作物当作补充食物或作为饲料。美国渔类和野生动物管理署已发现有74种植物品种受除草剂影响而濒临灭绝。另外,转基因技术有可能造成生物污染。有的生物技术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对销售给农民的转基因种子作了“绝育”处理。印地安那大学生物系副教授玛莎·克劳奇的研究表明,这种绝育基因有可能在无意中使其他作物也变成不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2-25 12: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感觉这个有必要持续讨论下去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12: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西木 发表于 2012-12-25 11:31
我觉得应慎用转基因农产品。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农作物生产国。
但是,欧盟确一直坚持不用转基因 ...

师傅,我也抱谨慎观望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5 00:49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