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29824
帖子
主题
积分1904
注册时间2012-5-5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个题目看起来有点大,首先我不是一个Qc所以我说的这个题目只是从一个标准制定的合理方面以及考虑的全局方面来说的,下面直接说案例:
某公司生产的品种为膏剂,主要的质量控制中有一项指标为重量差异,生产过程中,为保证装量差异的质量可控,实行在使用某一批次铝塑管时要开始使用前要分散取样5组,每组10支,然后计算平均重量!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灌装的装量不稳定,在除去了机器原因后,开始考虑是否是由于包材造成的,因此查询了公司对于软管包材的检查项目,其中说明软管的重量范围是2.05g–2.25g!于是车间工艺员对现场的软管进行抽样,发现在同一包装盒内的软管单支的重量差为2.06g–2.17g!车间为保证产品的成品率问题,进行灌装的内控为装量净重10g–10.2g!这样看起来由于单体软管的差异过. 大造成了装量的不好控制!而且由于单体的差异,为了保证装量的合格率也造成了膏的浪费,进而造成成品率难以完成!另外由于包材的生产厂家技术问题,无法做到现有的标准,只能做到为2.00g–2.25g(造成管的管壁薄 )因此质控部要求车间对厂家提供的软管进行小试,但未指明小试内容,车间自行考虑管壁薄会造成的生产问题为封尾的效果,因此小试过程中着重对封尾的效果进行检查,没有问题, 然后质控部批准了调整管的进厂标准为2.00g–2.25g!
在这个案例中,说明了一个标准变更的草率!
一.是标准在放宽的时候质控部由于不对生产进行结合,未能考虑到所有可能造成质量风险或者说是质量问题可能因素,就盲目的进行质量标准的调整,这是不正确的,也是很可怕的,这同样也说明一个问题,质控部的相关人员对实际的一种无知!这也可能是目前好多企业会遇到的问题!
二.车间在小试的过程中未能考虑全面,只是听重了质控部的文件,进行了不全面的小试,这应该是好多企业都存在的问题,对质控部的盲目听从!这是一个严重的管理问题,因为当权威不在权威的时候,这一系列的风险是很严重的!
上面的案例说明了一些问题,一个质量标准的更改是很严肃的事情,不是一两个部门简单的进行一些试验就完了,对于每一个质量的参数都应该进行严格的考察,讨论以及相关的风险评估,然后才能实行!
最后说一些事后的问题,当车间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以后,及时的进行问题的反馈,首先是质控部未能重视,只是答应进行调查,并未当做是偏差进行分析,另外由其车间技术人员向质量总监进行反映的时候得到的只是一句”为什么一早说,当时你们车间进行试验的时候怎么不提?”当然这是后话了,但是通过这对话可以看到这个企业对于质量方面的管理还只是一些空头文件,并没有真的提升到一个意识方面的高度!(完)
欢迎大家去我的博客进行讨论,http://www.aiberry.org/?p=460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