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偶然在网络发现一篇文章,作者:茹建平
10月末与上海睿想信息科技公司一道,赴深圳参加了“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 本次展览会由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主办。此行目的除了解医药行业的市场、产品情况外, 重要的一个活动是参加“蒲公英制药技术论坛”年会和技术研讨会, 并与“蒲公英”就业务合作进行商谈。 本届展览会展示内容涉及:制药机械、分析仪器及生物工程、洁净设备和技术、过程技术及控制系统、电子标签喷码及防伪技术、分析检测仪器、制药用水设备、流体工程药品、化妆品包装机械等医药工业相关领域。 组委会为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参观者, 增加展会的人气, 特开辟了一个很大的场地, 免费给“蒲公英制药技术论坛”使用,从中可以窥见 “蒲公英”的号召力和品牌价值。 
“蒲公英制药技术论坛”定位“制药技术的传播者,GMP理论的践行者”。成立于2011年,三年时间, 做到现在的行业知名度不易, 更可贵的是创始人、核心团队、版主全部是业余兼职的医药行业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 网站的“关于我们”做了如下描述: “2011年5月,伴随着新版GMP的实施,蒲公英制药技术论坛应运而生;"蒲公英"致力于"传播制药技术,践行GMP理论"。为广大制药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了良好的讨论、交流、学习平台。 时至近日,蒲公英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最活跃的制药人社区。注册会员近180000人,目前正以每日数百人的速度增加,涵盖全国4000余家制药企业和相关上、下游企业。每日发帖量4000左右,焦点问题,精彩讨论不断。 蒲公英管理团队多由制药企业精英组成,散布在各类药企的工作一线,理论扎实,经验丰富。另有部分机构培训讲师和药监系统检查员等,实时把握行业动态。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热情解答问题,用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广大蒲友的尊重。 "蒲公英"的蒲友,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制药相关行业,他们既有药企生产、质量、和工程部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也有刚刚踏入企业的学生。既有药监系统的检查人员,也有各类机构的培训讲师。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的思维方式相互交融,撞击出激烈的火花;他们的问题反映着行业的问题,他们的水平代表着行业的平均水平。因此,"蒲公英"又成为中国制药行业的缩影。 社区集门户、论坛、个人空间、部落群组、个人广播为一体;同时开发了蒲公英制药工场、蒲公英文库、蒲公英导航网、蒲公英微博、蒲公英淘宝店等产品,并积极筹备蒲公英药学商城、蒲公英药学猎才服务、蒲公英网上3D立体药机展等产品。” 
了解和接触“蒲公英”是源于睿想GMP软件进行网络推广的需要。在业内专家对“蒲公英”推荐背景下,对多个专业网络平台做了比较,实地参加了“蒲公英”年会, 进一步从知名度、活跃度、成长性看到了“蒲公英”的优势。 10月28~29日,蒲公英制药技术论坛第六届年会暨第六届新版GMP实施研讨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400多位药企代表、行业专家、药监系统代表、院校师生等参加了讨论、演讲,会场爆满,走廊和后排都挤满了站着听课的蒲友。 期间组织了四场GMP辩论赛、年度十佳蒲友颁奖、 蒲公英论坛组织编写的《制药人那点事儿》行业小说首发式、蒲公英答谢晚宴。 论坛的专题演讲内容丰富,活动气氛热烈,尤其是辩论赛阶段,吸引了众多药监部门的官员、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更多的药企代表关注的目光,导师互辩阶段,更是引起了长久热列的掌声。 
近阶段在与“蒲公英”团队就利用社区平台进行商业推广的多次沟通中, 对“蒲公英”的成长和运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蒲公英”——一批制药行业发烧友利用业务时间创建的社区,在短短三年内,一步步发展到今天涵盖线上、线下, 涉及服务、咨询、培训、出版、广告、校企合作等的多层次业务的社区。按照蒲公英老大的说法,蒲公英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整合能力。的确,它目前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到了在监管当局和药企、药企和上下游企业、药企和学校间的桥梁作用。我对它的成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风投在评估互联网创业公司时非常看重管理团队, 这确实是“蒲公英”最大的优势。在年会的晚宴上与“蒲公英”老大等共处一席, 推杯换盏中感受到团队的活力和凝聚力。社区汇聚了一批制药行业基层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他们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制药及药品监管第一线, 对这个行业充满着深切的爱和深深的责任感。2011年, 为了2010GMP而失眠的他们, 组建了蒲公英制药技术论坛。 
2010版GMP颁布寅时, 各种声音纷乱杂有,各种培也时有时无 。当时,网上各种“坛品”如雨后春笋般推出, 让人应接不暇。 初期的蒲公英和大部分论坛一样,板块很少、人员不多、潜水的不少、新帖 都是有数的, 基本都是各大机构的培训材料分享, 很少有讨论和见解, 人数也是寥寥数千人。 最初加入论坛大多就是下载不能参加的培训课件、下载书籍的影印本,有时还有录音。后来各种培训机构不再向学生发课件, 也不可以拍照和录音, 都鼓励学员参加自己机构的论坛, 这样的论坛虽然具有权威性, 但是众多的论坛缺少维护、缺少一群热爱分享的人、缺少一种积极热情的正能量, 所以1、2年内这样的论坛悄无声息地结束。 而“蒲公英”论坛的兼职核心团队在老大的领导下, 并没有像很多论坛那样沉寂下去,或缓慢发展, 而是群策群力、互相支撑,坚守和实践“共享、共勉、共爱”的信念,准确定位,注重线下与线上的结合,先后数次大规模地改版,实现了在整体论坛萧条下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论坛发展的一个个奇迹。 蒲公英如是阐述他们的信念: 共享——对于新的知识、新的见解、新的发现, 无偿地分享给论坛的各位蒲友, 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分享, 能够让天南海北的知识可以轻松地汇聚,更好地互相沟通、学习, 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共勉——对于生产里的困难、工作中的疑问、职场上的疑惑, 共同查资料、出点子、可以将具有各种不同经历的蒲友的建议、帮助和经验汇集, 不断地互相支持、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共爱——对于论坛里蒲友不同风格、不同的习惯、不同的观点, 彼此间互相包容,就事论事地讨论和激辩, 即使观点不一、言辞偏激,只要不涉及人身攻击, 不丧失彼此间的友爱, 就可以将各种观点、想法放到蒲公英社区,思维、个性的良性碰撞转为友谊。 除运营团队外,蒲公英的成功外部环境, 得益于国家强势推进GMP,习惯网上社交的年轻人需要有平台获取知识,由此产生了旺盛的行业交流需求。 从观察来看,蒲公英非常注重与政府药监机构的良性互动。 譬如:论坛醒目广告位是长期留给药监局发布培训信息的,很多政策诠释也从平台发出,蒲公英的线上线下活动也都有着药监部门专家的身影,双赢的结果为蒲公英的发展提供了外部保障。 蒲公英的线下“蒲友会”活动是一大特色, 全国范围线下的参观、培训、交流会及拓展活动, 拉近了蒲友们的距离, 对参与者而言形成了公司外的专业社交圈子, 在这圈子中思想可以更为自由, 能听到更多的建议,更容易结为朋友。 蒲公英非常注重社交圈的长远培植, 与众多的学校建立良好关系, 吸引制药专业相关的师生参与社区活动, 作为中间平台推进校企合作,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 增加了蒲公英的美誉度, 也为计划中的人才猎头服务做了铺垫。 身处IT行业的我们, 感受比较深的是蒲公英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对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微博、QQ、微信、YY大讲堂、移动APP, 紧跟技术步伐, 在同类的制药论坛社区可谓独树一帜。这些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商业化利益获取的有效工具, 为平台的长远发展和资本运作提供了基础。 从“蒲公英”的成长、发展中,可以看到难能可贵的“激情、勇气、信念和信心”,这也算对我们启明正在进行转型的一个启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