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809|回复: 4
收起左侧

[行业动态] 《我和黄帝读内经》-第三十五节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5-1-25 15: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
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
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令不复,散发,也。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骨行>肿,若水状,也。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
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
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
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帝曰:病成,而变,何谓?
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病之变化,不可胜数。
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
岐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眴仆。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解释:
黄帝接着问:诊断疾病的要领还有哪些呢?
岐伯回答:诊断这个病,通常来说要选择太阳在地平线左右的时间段。这个时候阴气尚未蒸腾,阳气不会过早宣升。饮食通常也没有入口,经络尚未运行强盛。经络和血管、肌肉调和,呼吸均匀,血行不乱。所以,此时最好诊断。有了这个时段的基础信息,那么其他时段的脉象,廖刺,动作,就可以比对判断眼神、气色、五藏的过或者不足。六府强,弱也就好辨别。身体健壮还是衰败也就好判断。基于前面说的,参比对照和结合判断,就可以知道病情严重还是较轻,能够存活还是不治,也就容易分辨了。脉,血液运行通道,反应在脉象上。脉长,气机正常;脉短,气机不正常;脉频率高,热心烦;脉体大,则病容易变化;来脉,颈动脉强劲,则气机偏过;脉尾、踝动脉盛,则是气机不畅满胀;脉代,则气机衰落;脉细则气不合,生化气无源;脉涩,则是心痛。混混如革首,脉至如泉涌,那么这个病恐怕极严重倾向;绵绵不清晰间隔的脉象,一旦脉如琴弦,必死。另一方面,精明(视觉),气色外表,这都是气合,气机生化之精华所要。红,要如白缟素包裹朱红,如果像赭石就是不好趋势;白,应当如鹅羽毛鲜亮,如果如盐枯白便是不好趋势;青,应当如天,碧玉有润泽,纯蓝无泽便是不好趋势;黄,应当如同包裹的雄黄,如果像黄土一样便是不好趋势;黑,应当如黑漆,如果像地表黑土则是不好趋势。五种气色微小差异,一旦看到不好趋势的色泽,便是寿命不久,无药可医。还有就是,精明,就是眼睛,可以观察万物,区分黑白,辨别长短。一旦黑白颠倒,长短不分,视觉模糊,就是精衰败。五种收藏,身体躯干的基础物质。躯干内满胀,则是收藏满塞;气机过往,恐惧惴惴,声音空想回荡如在空室,则都是躯干湿浊停留,气机不畅。说话,声音很轻,少,一天也说不了几句,是阴阳离合的症状。衣服不整,恶言相向,不辨亲友的,是神昏乱象。吃不下饭,是消化不利。小便不禁,是膀胱收纳有问题。总之,机体本来应该正常的,出现不正常;可以收藏、收纳功能不能持续,都是不可医治的现象。所以,五种收藏正常的,身体便能逐渐恢复,健康。头,是精神,神明汇总。头歪,眼睛深邃看不见东西,便是精神要离散。后背,是脏腑承载。后背弯曲,溜肩膀,都是脏器衰败的症状。腰部是肾脏所在位置,如果不能转动自如,便是肾衰症状。膝盖,纵身筋脉代表,不能屈伸,行走不正,就是不良病转趋势。骨骼是髓所在,站立不住,行走震颤,便是骨骼不堪重负。总之,能够维持正常体态便是可以恢复健康的基础,不能维持正常体态,便是重症,死症。
岐伯接着说:四季本应有的属性,人体表现的相反,则是本季节属性精贵,反季节属性损耗。四季本有属性,人体表现相通,则是本季节属性消耗,反季节属性精贵。总之,阴阳不相平衡,走向极端,就是关格。
黄帝说:脉象,不同季节的差异,如何判断?如何判断病症所在?如何判断病将如何发展?如何知道是初起内伤,还是初起外伤?请问,这五种情况的脉象,先生可曾听说过?
岐伯回答:哦,知道这个,我简单说一下。这五种脉象都是和天地运转一样,也都遵循自然规律。万物之外,六合以内,都是我们可以感知的,但不是可以触碰的。这就是阴阳变换对应的道理。就像春天的暖,和夏季的暑热都是阳,只是程度和属性差异;秋天的干爽,初冷,和冬天的严寒都是阴,只是程度和属性差异。四个季节变化,脉象也会跟着变化,或上(加),或下(减)对应春、夏、秋、冬,就像规矩权衡都有量度。所以,冬至后四十五天,立春阳气开始变强,阴气逐渐衰落;夏至后四十五天,阳气逐渐衰落,阴气逐渐变强。阴阳的变换都是有时间规律,脉自然和它对应。自然的季节到了,脉象也转变成对应季节应有的脉象,则是期遇。如果季节到了,脉象还没有及时转变,通过比对差异,也就知道身体病所在。也就可以判断生死时间。脉象微小的变化,必须认真识别,识别也要有顺序,流程。从阴阳角度来说,这就是经络。从五行角度来说,则是收藏多少。合乎四季变化,补法、泻法才不会失手。这个其实就是天地阴阳本来一体,知阴可推阳,知阳可推阴的道理,也就可以知道生死时限。也就是前面说过的,五音,五色,脉都是阴阳为基础。那么也就好理解,阴重则梦涉水大河,恐惧;阳重则梦火烧,灼热;阴阳气机过,则梦杀戮,损毁;身体上盛则梦飞行;身体下盛则梦坠落;过食腹饱则梦施舍他人;饥饿则梦拿取;肝气机旺盛则梦发火;肺气机旺盛则梦哭泣;消化道寄生虫短则梦人多;长的寄生虫多,则梦毁伤,搏击。一般来说,这就是规律。也就是把脉查脉象要遵循规律,环境不应当吵闹。春天浮脉,就像鱼游在波浪;夏季在肌肤,宏大,脉长;秋季在肌肤之下,如同虫子将要蛰伏;冬季则需重力把脉。那么,判断内伤是因为知道了自然季节变化,判断外伤、外感是因为根据现在情况依照自然规律而做出的推断。这就是六个重要的脉象判断规则。心脉,跳动有力,坚韧而长,则是病重不能言语;脉软、散的,则是消耗自己肌体体能病证。肺脉跳动有力,坚韧而长,则是病重咳血;脉软、散的,则是汗出不止,即对应季节应有脉象不在,便是散。肝脉跳动有力,坚韧而长,气色不青的,多下盛而坠,气喘如同搏斗,是因为血集聚肋下令人气喘;脉软、散的,气色润泽,则是病在溢、饮。溢饮的人,暴渴、多饮,但是容易渗入到肌肤,肠胃之外。胃脉跳动有力,坚韧而长,气色发红的,则病在髋关节;脉软、散的,多是食积症。脾脉跳动有力,坚韧而长,气色发黄的,是气少,阴阳不合;脉软、散气色无光泽,则是下肢水肿。肾脉跳动有力,坚韧而长,其气色黄红的,则病在脊柱(脊柱炎);脉软、散的,多是血虚、贫血。
黄帝问:诊断时候观察到心脉不正常,且病症急,此为何病?病人身体,形态何如?
岐伯回答:病名心疝(心绞痛),少腹小肠可能也有病变。
黄帝问:怎么会有这样说法?
岐伯曰:心为阳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小肠也会有病变绞痛。

黄帝问:如果诊断时,脉象是腕脉胃(脾)本位有问题,那么身体具体病变会怎样呢?
岐伯回答:脾胃脉实,则是胀满,虚则是泄泻。
皇帝问:病部位一样,为何有不同变化?
岐伯回答:风可以化寒或热,劳累可以消渴,厥可以化成巅顶病痛,脉中风可以成为癞大风。病的变化可能会有很多种,无法一一举例、解释。
皇帝问:那么各种肿痛,骨痛,筋脉拘挛也都是这样变化么?
岐伯回答:您说的这些情况,都是气机冷凝的肿,是不同方位属性侵袭而导致。
黄帝问:那么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像这种季节病,可以使用克制原则来选择治疗,必然痊愈。
皇帝说:很有道理。那么病都是五种收藏的不均衡而引发,伤损血脉、气色。那么不同的各类的病,如何知道是慢性病,还是急性病?
岐伯回答:我听到您很关心的事情了。前面提到过基础脉象,那么相对来说如下:脉小,病在对应收藏如果没有被气色对应所消耗,就是新病。如果脉象没有耗损迹象,但是气色明显晦暗,也是慢性病。脉象是耗损,气色也是耗损晦暗,也是久病。脉象和气色都没有耗损迹象,则是新病。脉象弦沉,气色红无光泽,多是重病证,可能出血,也可能不出血,也可能躯干水肿。(注意下面内容哦,已经明显是综合了诸多医家言论汇总的,内容已经玄学了。并且,是为了进一步说明上面怎么多出脾胃脉如何区分。从用词习惯来看应该是后世(唐,或更晚)的注解,传抄后朱黑不分。)

腕脉尺位分三部分,上(内)两傍,季胁脉象;下(外)以候肾;中(里)以候腹。关位(中)同理,左腕关下(外)以候肝,左腕关上(内)以候膈;右腕关下(外)以候胃,关上(内)以候脾。寸位(上)同理,寸右下(外)以候肺,寸右上(内)以候胸中;寸左下(外)以候心,寸左上(内)以候膻中。。。。译者补充:这并不是说就是迷信,只是祖先对生物体全息对应的一种思考。虽然看上去有些牵强附会,但是提供给我们一个思路。

这样,就可以完全只通过左右腕脉的寸关尺来一一对应身体脏腑,三焦等;从上到下也就可以以一对应五藏、四肢。脉象粗大,阴不足阳有余,为体热象。病来的快,恢复慢,通常是上实下虚,大多是厥症、巅疾;病来的缓慢,恢复很快,通常是上虚下实,多是强劲外邪侵入。故此,外邪侵入而病的,阳气首先感受到,也必然首先被影响。有的是脉象同时俱有沉、细、数,想必是少阴受损的厥症;沉、细、数且散的,想必是寒热都有,阴阳双双损伤;浮而散的,多是眴晕、仆倒。只要是浮,并且不躁的,都是阳病,体现多是热象;如果有躁的在手部可以观察到皮肤粗糙、爆裂。只要是细而沉的脉象,都是阴病,体现多是骨痛;如果有不痛的,也多是足部水肿。脉数、动,偶尔代(间歇)的,病在阳属性的血脉症象,或者便泄及便脓血。只要是脉象与平常不同,涩敢必然是阳气有余,滑感必然是阴气有余。脉象上来说,阳气有余,体现身热不出汗,阴气有余多是出汗身冷,阴阳都亢进则无汗而寒冷。手指从上向下推微微调整用力角度和手指肚,上有感而不移动,有心腹积存。同理,从下向上,下有感而不移动,身有热也。从上到下依次推,上有感而下无,腰、足水停。从下往上推,下而不上,头、颈痛。加力按至骨,是脉气机少,腰脊痛,而身有痹症。

@愚公想改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5 16: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5 21: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1-26 08: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收藏,反复琢磨吧,这可真不是一下子能全部理解掌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8: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发现,双翻还真是有些困难。特别是通用名词,在两本书里说的意思却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6 0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