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楼主: 陈欣
收起左侧

[行业反思] 反思华北制药先泰药业欧盟GMP未通过背后的政治原因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5-1-30 09: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欣 发表于 2015-1-30 07:26
中国现在的GMP还需要看美国看欧盟?已经足够你做了

足够做和需要看美国欧盟不矛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先进,学先进的精髓,永远是好的。我们比他先进了,自然就不用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30 09: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岁寒三友 发表于 2015-1-30 08:03
前几天在一个群里看过说fda在美国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狂发证件,现在供过于求了,当然要出面刁难中国企业 ...

是这个情况,中国能过欧盟FDA的品种,都是他们需要的,特别是污染程度高的还能通过欧盟FDA的,就一个原因:他们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1-30 09: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新人,就要主动了解,不要这么武断,你说你自己的药是有效的,依据在哪?有生物利用度数据?有一致性评价数据吗?在丁香园,曾经有过讨论,国内药和外资药的比较,结果临床医生一致认为外资药效果远远好于国内药,有的医生明确表示:平常病人还对付,一旦有急危重病人,都不敢用国内药,能用外资的就用外资,感染国内控制不住,上了外资的就管用,有的科室因为费用管制,降低价格,不得不用国内的降糖类,结果病人集体血糖反弹。我作为一个制药人,感到羞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30 09: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Enjoy 发表于 2015-1-30 09:26
如果真有所谓的ZZ原因,他干掉的就不是先泰,而是直接干掉华北本部了……国与国之间的博弈,虽说有可能殃及 ...

有道理,但投石问路,也未可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30 09: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同意楼主的意见。但zz原因,是我等小P民无法完全揣测到的。

  1、IBM勾引联想,把破烂卖给了中国人;  
    2、吉利深陷局中局,收购了沃尔沃;
这两点,完全不同意。
1.使得联想成为国内民用消费pc老大,商用的前三。在世界上,也是出货量第一的个人品牌电脑。
2.这个更无需多言了,看看吉利最近出的新车GC9博瑞,就一切都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1-30 09: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默克公司前两年刚刚因为产品中可能有微粒(11万瓶中可能只有10瓶),就召回,知道哪些微粒是什么概念吗?中国大部分玻璃瓶输液企业可能都有,因为我们根本就没要求,连个合理的指导原则还没颁布呢。
另外谁说美国对国内不管,知不知道美国在国内也启动了一致性评价?
http://xdrug.dxy.cn/bbs/topic/28596085
给你看看这篇文章,点评人是谢沐风,看看我们差距有多大,你还敢说自己的药物是有效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1-30 09: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节选,括号内为点评:
仿制药像个黑屋子(系指仿制药研发绝非大多数人认知的那样容易)
  “花开在眼前,已经等了很多很多年。”由歌手韩磊主唱的《花开在眼前》中的一句歌词,深深触动了周新华。
  周新华是上海嘉和生物药业(下称嘉和生物)有限公司的CEO,看着多款在全球销售属于“重磅炸弹”的单抗类生物药即将脱离专利保护期,他显得有些兴奋——公司正在开发多种抗体仿制药,其中一种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另外两种正在等待临床实验批文,后续几个也会陆续递交临床实验申请。这种被称为单克隆抗体的生物药在全球拥有700亿美元左右的市场,全球处方药销售额前20位中就有6个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其中有5个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以罗氏制药生产的单抗药美罗华为例,其10ml单价已接近4000元。
  为了在这些“重磅炸弹”抗体药专利到期以后,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加可及和可负担的药物,嘉和生物多年前已经开始开发单抗类生物仿制药。周清是周新华团队的成员之一,作为嘉和公司首席科学官参与了公司多款仿制药的研发。“仿制药的研发远没有听上去容易。(国内对仿制药研发难度的偏颇认知其根源在于:未能理解制剂/工业药剂学才是本行业高科技之所在,很多人以为原料药/合成是高科技、杂质是高科技)”他说道。
4年前,留美20余年的周清选择回到国内。在他看来,中国正在大量引进生物制药技术,产品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这是个机会。“我和同事在国外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知道怎么能做得更好。但是国外的产品和工艺早已定型,就像锯木头锯下来的锯末,不能再锯一遍了(我们不能捡人家丢下的“芝麻”)。而中国在产品和工艺开发上更多的是空白,犹如一张白纸,可画更好的图画,这是后发优势,能让国外累积的经验有用武之地。”周清说。
  周清选择加入嘉和生物制药团队,和其他几位海归成员一起进行单克隆抗体药的早期研发和工艺开发。在大展拳脚、施展抱负的同时,抗体仿制药项目上的困难接踵而来,处于不惑之年的周清已经两鬓斑白。
  “抗体仿制药的开发就像在一个摆满障碍物的黑屋子中探索,屋子很大很黑,出口却很小也很光亮——那代表着与原研药在质量、药效和安全性方面的高度相似。工艺开发就是要越过黑暗中的一个个障碍,爬到那个很小的出口。”伴随着抗体仿制药研发领域越来越热,周清和同事四处摸索,努力朝向出口处的光亮探索。
仿制药的成功与否技术上只有一个标准——要与原研药高度相似。“这实际很难,生产原研药的企业不会透露工艺(这是核心机密,原研企业绝不会透露),你可以把产品拿过来掰碎了、揉烂了,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说得好!多条溶出曲线对于口服固体制剂而言,就是内在品质呈现于外在的“表象、映射和载体”,故十分重要)。”周清说,虽然见识过国外多个项目的工艺开发,然而它们成功应用于抗体仿制药,做起来确实很难。在满足与原研药相似性的前提之下,仿制药的工艺开发又需要再创新,这样才能使仿制药有更好的成本优势(即两者终点一致。仿制药如何做到殊途同归且事半功倍,这其中依然需要创新与动脑筋)。
分析文献、研究专利,这是仿制药的第一步,但仅靠参照文献便想仿制成功几乎过分天真了(真是鞭辟入里、一语中的,因为老外不傻,呵呵~~。所以,各国药典、进口质量标准和各类文献等很多试验法均是韬光养晦、甚至瞒天过海,我们绝不能仅囿于其中便沾沾自喜。总之,由于本行业的“三高性——高利润、高附加值、高端制造业”决定了“公开的就不是高科技,看不着的才是高科技”这一特定现象!),“需要分析大批量直接样本(对原研制剂的剖析是仿制制剂研发的起点)”。所谓的直接样本便是原研药成品,这不是简单去药店买就能解决的问题。分析原研药样品的另一个目的是确定相似性的合理范围(即通过测定原研制剂质量评估关键参数批内批间的波动来客观合理地确定自我仿制制剂的品质波动度,这是仿制药研发的原则性理念)。
  因为生物药结构复杂,又都是活细胞产生的,即便在严格控制的工艺条件下,每一个批次药品都会有微小的差别。因此生物药的原研药很多特征都是在一个可接受范围之内波动,而不会改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有原研制剂均如此,这符合“药物经济学”理念。)。若只研究单一批次的原研药,可能根本无法准确掌握这个可接受的波动范围,因此也无法把握仿制的标准(若只研究单一批次原研制剂关键参数,就会对仿制制剂的研发与品质评价造成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结果)。周清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举例说,瑞士一家仿制药公司,为了获得某抗体原研药某些关键性质参数的可接受波动范围,花费了巨额的资金购买罗氏公司生产的失效期横跨2008年11月到2011年4月期间的20多个不同批次的样品进行分析,最终发现有些参数在较宽范围内波动,但没有影响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为抗体仿制药开发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启示。(十分典型的案例:即勿怀疑原研制剂,其所有体外关键参数的波动不代表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厘清其波动度后科学合理地确定仿制制剂研发的程度,这才是正途。)
  什么时候算是对原研药的信息搜集差不多了呢?“从来没有觉得搜集的差不多了。”(对于化学药而言,至少测定三批原研制剂)周清习惯地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这个动作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周清认为,在对原研药信息搜集的完美要求与仿制成本控制的现实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对参比制剂的深入解读才能科学合理地确定仿制制剂研发的“程度与终点”)
  “除了对仿制目标的结构和性质进行深入分析以外,在仿制药开发中至关重要的是在研发的各阶段和各方面都需要仿制品和原研药的比较研究。(该采访简直就是教会大家如何进行仿制药研发的宏观思路)”周清介绍说,“这显然会推高仿制药开发的成本。通常一个抗体仿制药的工艺开发和临床前研究的投入大约要上千万元,其中购买原研药的费用就会占几百万元。后续的临床研究中设置原研药对照,最终证实临床疗效与原研药具有可比性,那将是一个更加巨大资金投入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仿制药研发,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出高品质的仿制制剂)
  周清认为,抗体仿制药的临床实验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设置原研药对照的问题,而是如何更聪明地设计实验和设置对照,更高效地证实两者间的可比性,同时又能有效控制研究成本,缩短临床实验周期(阐述出如何把握好研发的“度”)。因为中国药企将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仿制药市场,可能不会获得哪怕一分钟的中场休息。
  很多人认为仿制药研发成本很低,这是个误区(只有不懂得制剂重要性与难度的同仁才会有这种偏颇认知),后续在仿制上的研发投入可能会是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原美国FDA资深药物审评专家龚兆龙认为,化学仿制药研发需3~5年,研发费用为100万~500万美元;生物仿制药研发需8~10年,研发费用1亿~2亿美元。(这是发达国家仿制药研发成本,我国呢?所以质量……)
  “如果让我写一本关于仿制药的书,我会写需要购买大批次原研药,研发工艺追求精益求精,但实际做是另外一回事,在对原研药研究透彻之前我们已经着手做了,因为没有人会把地图研究好了再上路。(作者的意思是:从原研制剂上市第一天起就开始购买,每年至少买一批样品,随后测定其关键性参数来指导自我仿制制剂的开发。印度与以色列药企早就这样做了)”周清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1-30 09: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看看这句话:
一位不愿署名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目前中国大量仿制药无非两种标准:“一种无效但安全,一种略有效果但安全。”若长此以往,中国仿制药市场可能终会被撕下“安全”面具。(道出实情、所以不愿署名。现阶段的当务之急是应尽快找出国产仿制制剂中的那些“害群之马”、并令其“改邪归正”,如此才能为全体国产仿制药质量正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1-30 10: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玻璃渣的事:http://xdrug.dxy.cn/bbs/topic/24373817

国内企业还大部分不知道,不了解呢,国外已经非常重视,并召回了,还好意思说是故意针对我们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0 10: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陈欣的观点。不仅仅在制药领域,包括各个方面,唯恐我们强大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30 10: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偏激,不过确实是楼主的性情。
不过想法有些问题:
1、核心技术为什么就平白的给你?任何时候都别想着占便宜,没有免费的午餐。
2、如果我们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污染严重的产品也会转移到非洲生产;
3、无论国内国外,无论何种程度,造假都是可耻的,但你见哪个发达国家造假像我们一样?全行业造假
4、GMP是抄过来了,但是配套的技术资料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你还认为中国GMP与欧盟的一样吗?
5、联想、吉利不清楚,但我想大概不是用枪顶着让收购的吧?行业有规则,按规则做事没有错,无论事情利弊如何。
暂时就想到这几点,望各位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30 10: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特别是中国有特色制药,制药人能秉着良心做药就是老百姓的福利了,其他行业同理。好心办了坏事虽然不好,总强过开始就是一肚子坏水的企业,所以该淘汰的就是那些一开始心思就不正的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1-30 10: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直来直去”的原创文章!
正如题目,经济确实与政治有关,尤其是国与国之间打交道,经济往往是相互间政治“博弈”的棋子,相当于变相的“制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30 11: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无中生有。绝对是。
因为就在同一天,EU还给华北制药的华民公司签发了一张CEP证书。
因此,不成立。

点评

豫北风云对华北制药了如指掌啊,那就是说造假不是一天两天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30 17: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0 12: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尽量尊重事实,把握尺度,权衡利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30 12: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可能性或多或少可能有些,但也不见得那么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30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进入人家的市场就要遵守人家的法则,规则是人家制定的,你要想进入你就要遵守。同样道理,外国的企业在中国是要遵守中国的法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30 12: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觉得走正规流程比较慢,注册的工艺有问题,可以变更的。
问题感觉是,你不造假,他们都在造假,所以我也要造假?
不按流程,不按规矩出牌,就是违规,就可以认为是造假。不能因为为了符合要求,乱来,并且觉得理所当然。
至少我是觉得羞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1-30 12: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不赞同这位仁兄的观点,衡量一件事情,也许背后有其他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事件本身,华药下属的企业造假了,这个是事实,任何做假的行为都是不被接受的,但是你不能说这个做假是因为其他公司的攻击,他做假就可以被原谅了。
第二,我也承认,外企并非都是好的,但是,人家确实比国内的企业规范,还有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什么样的土壤长什么样的企业,为什么国外企业在海外会老实很多,但是在国内,却会降低标准呢?很多时候,我们用阴谋论代替了事件本身,一旦扯上外国势力,这件事情似乎就是可以被原谅了,最终,倒霉的是整个行业。中国的奶业就是典型,毁了中国奶业的不是外国人,而是长期以来对于低质的纵容。当然,也许没有这个事件,我们还可以幸福的吃几年三氯氰胺,幸福的当个傻子。
第三,我非常的不同你举的几个案例。
联想收购IBM,才让自己真正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也才让自己在个人PC领域成为了霸主,没有收购IBM,没有海外的经验,联想最多就是和海尔一样,仅仅只是便宜的代名词。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企业行为,和阴谋论何关?吉利是民营企业,不是国企,还有可能涉及腐败,这是纯粹的商业行为,你不行,只能说你技不如人。
太子奶和打工皇帝不清楚,不发表意见。
制药行业的海普瑞事件,你是想说肝素钠事件吧?事件的起因是百特的肝素钠制剂,最后追踪到是因为肝素钠的原料有问题,在原料中存在硫酸软骨素污染,这个事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百特的供应商凯普和百特退出了肝素钠市场,而海普瑞在经过了FDA三次飞检,三次零缺陷后,以优质的质量成为了肝素钠原料药的霸主,也成就了后面的股市神话。这个事件反而充分说明了,中国不是没有好的企业,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做假,如果你自身过硬,自然会有市场的认可。
阴谋论,可以休矣。如果我们总是对我们的孩子的那些坏行为,抱着人家的孩子也是一样的态度,我们的企业有什么动力会去做好做大,难道要老百姓为这些企业的不良行为买单?难道我们还要把制药行业变成下一个奶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30 13: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典型的阴谋论哦
不赞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京ICP证15035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11-14 07:49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