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健全补充检验方法是中药材质量的保证 堪比“毒胶囊”的“中药染色”事件虽刚被药监部门公开,但中药的“染色、增重、掺假”行为已潜行多年,尤其染色带来的毒性一直被忽略。针对目前中药材市场混乱,行业诚信受到挑战的问题,2月9日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质量监管和2月14日全国范围内组织对中药材专项监督抽验两项行动,对于中药材行业来说来得正是时候。
近些年来,中药材市场的混乱现象已日益威胁着中药行业的发展,中药材质量问题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只是这样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已。
中药染色潜规则
中药行业业内人士说,中药行业最突出的三大问题就是——“染色、增重、掺假”。其中,公众对中药染色相对陌生,但并非行业新问题。
从业三十多年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资深中药鉴定专家胡浩彬指出,中药材、中药饮片非法染色掺假的现象在国内普遍存在。目前已发现有染色掺假的中药材、中药饮片有几十种。
胡浩彬把中药材染色按主要目的和方式细分为四种:
提取成分后染色。 一些药材被提取过有效成分后,颜色变浅,色泽变暗淡,经过染色后可使色泽重新恢复成原样。如染黄的药材有蒲黄、黄芩片、姜黄、延胡索;染红的药材有红花、五味子、朱砂、血竭;染黑的药材有制川乌、制草乌、制首乌、胆南星等。
劣质药材染色。 比如市面上的正品花椒每公斤52元,而染色的“颜椒”每公斤只要16元。“颜椒”的原料多是未成熟的小红花椒,因个头小,品质差,属于被淘汰的花椒。这种花椒红色鲜艳度不够,不法分子用“罗丹明B”对其染色后,再混入正品中销售,其他药材如劣质五味子染红、劣质蒲黄和延胡索染黄、伪品乌梅染黑等都属此类。
增重染色。 如青黛质地疏松轻浮,掺入颜色相近的孔雀石绿,可大大增加重量,其他药材如红花、冬虫夏草等都发现有增重、染色现象。
造假染色。 藏红花因为价格昂贵,疗效显著,很多不法药商用纸纤维搓成条状,再用金胺O、新品红等色素染成金黄色,普通人用肉眼无法识别。还有如朱砂用808猩红,血竭用松香酸、808猩红、苏丹红Ⅰ、苏丹红Ⅳ染色制伪等均属此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造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造假手段也越来越隐蔽。造假者钻标准的空子,利用检验方法专属性不强或检验方法落后等缺陷,在药品中掺杂、掺假。如何加大对中药掺杂、掺假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发挥药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巨大效能,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加强药品补充检验技术的研究,把它作为健全药品检验检测体系的一项措施。
从2003年至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经批准129个涉及中药材方面补充检验方法,主要涉及三大类情况:
第一类是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此类内容最丰富,涉及75个批件,曾经是打假的重点。造假者为了增强中成药的疗效,非法添加一些化学物质。例如:补肾药中添加西地那非等壮阳成分;降糖药中添加格列苯脲等降血糖成分。
第二类是针对药材染色、增重和以次充好等在打假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涉及33个批件。中药材、中药饮片非法染色掺假现象目前普遍存在,已发现有染色掺假的中药材、中药饮片有几十种,大部分染色剂都具有毒性,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2012年进行专项整治时,利用已经批准的补充检验方法对容易发生染色、增重、掺杂、掺假的中药材开展针对性监督抽验,对于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要求积极开展补充检验方法研究。
第三类是用染色、以次充好的药材生产的中成药,涉及21个批件。国家有关部门对麝香接骨胶囊等10余个品种30多批样品的检测发现,在含血竭、乳香、没药的中成药中检出苏丹红IV、808猩红和松香酸。其中,松香酸的检出率比较高,表明掺伪染色药材已经进入中成药的生产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镇江市药检所申请的骨筋丸胶囊和麝香接骨胶囊中松香酸的检查分别在2011年和2013年获得批准,就是针对该类中成药打假治劣的武器。
中药材质量危机已经成为中药行业最大的挑战,作为药企保证质量仅仅建立基地,独善其身,是改变不了行业的质量危机。只有完善行业的质量标准,健全补充检验方法,从源头开始把关,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合格的中药材当之无愧是中药成药疗效和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只有解决了质量问题才能解决中药行业目前遇到的信任危机,才能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蒲公英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