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757|回复: 27
收起左侧

[行业反思] 【原创】由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刍议中药GMP现状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1 16: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蒲公英论坛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传统中药到现代中药,我们正在见证着一场飞跃。“飞跃”这一哲学名词的含义是,事物从旧制到新制突飞猛进的转化。从药食同源、神农尝百草,到中药步入现代化进程初起时期的融合,五千年文明飘忽而过。中药,这位因循次第而迈着谦卑脚步缓缓前行的老者,也被裹入了时代奔涌向前的洪流中。
有人也许会说,我们行业的水平跟欧美还差几十年,发展很慢。殊不知,抛开旁系的参照,在以传统文化为温厚土壤的中国,我们中药的发展非但不慢而是过快了——与中药“天人合一”文化内涵相悖离的快,与社会文化和人文素养不同步的快,与中西文化交汇中缺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体,另种文化浑然与之相融的耐心的快。
缺乏清醒自知,盲目奉行拿来主义,削足适履。或许正是“快”的因由。
中药文化·自知
中药饮片炮制加工和成药制作,都是一种融汇着制药人精诚与专注的手艺。它的原料不是质量均一的物料。无论用何种现代化方法来如拉曼红外、基地种植、筛选物种等调整,都不能将它做到质量均一。这个基本特性导致饮片和中成药的制作方式,不能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重现。这是与化学药最根本的区别。
如同琢玉,如同造器。既然是手工艺,最有力的控制方式就是经验,用存在差异的原料来炮制饮片或制作成药,过程控制需要通过手感,嗅觉等来确定制作节点。所以,从非量化的文化背景中孕育而生中药制作工艺的控制,不是量化的手段。这些看似缺乏精准执行的数据,是中国传统文化形而上的“道”对于形而下的“器”的规约。
把具有手工艺属性的中药做成工业化,就会产生矛盾。工业化是机器量化思维的产物,是在西方科学文化系统下产出的生产控制手段。机器没有细腻的感官,它只听从于设定的参数。无论什么来料,处理时都是同一模式。所以我们做中成药和饮片,购进很多机器,最后的反应却是:还不如未实施GMP的时候人工做的药好。
对中成药来说,这种集矛盾于一身的感觉更甚。丸、散、膏、丹等剂型的成药,是中药汤剂的发展。成药的起源,在于行军打仗时携带和用药方便。而战争中的军人不需要痊愈,只要能治标继续打仗即可,所以不需量身定做的传统汤剂的灵活加减。这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中药制剂的一个自我封闭。它有先天的缺陷,这个缺陷,在工业化大生产的时候,被无限放大。固定处方(配比不同)和工艺,使用方便是其特点,但不能加减组方就凸显了僵硬感。后来虽然伴随着中医理论的基本成型,经过宋元明清的发展,成药越来越主流,出现许多老字号中成药铺,但是他们制作时还是遵循手工艺的制作方式,并且通过长时间临床效果的验证。当时的成药作为奢侈品,只供少数贵族服用。坚持合理与精致。所以当时的产量,跟工业化时代无法比拟。在这种背景下,以手工艺的方式来制作,就能适应当时的发展,资源也不会枯竭。这是一个慢消耗的良性循环。
现在的工业化则不然,大产量的中成药品种,已经完全突破了这种平衡,它忽略了手工艺制作,用人工智能削平细腻的产品工艺特点,破坏性地掠夺了资源的产出,又用完全外来的指标化手段控制质量。最终中药沦为了不伦不类的四不像。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观点太保守。工业文明是先进文明,我们要先进,为什么中药就不能?若抛开工业文明或欧美文明是否先进,即使我们必须这样去工业化,那么既然已经破坏了手工艺的制作方式,脱离了它赖以存在的中医药理论,所谓中药工业化的理论根据是什么?难道就是一句工业文明是先进的,是必须的?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持,只是空虚地认为工业文明必然好,继而照猫画虎,意义何在?与文化法西斯的区别何在?!
所谓中药现代化,正是以工业手段为基础,把传统药材的质量控制“提升”为理化手段,把需要分别对待的不同药材进行参数化统一管理,让现代化手段决定中药质量,而非让它服务于中药。所以说,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新药的研发,多数是以《伤寒杂病论》等经方或名老中医的验方的基础上制备的制剂。
传统剂型丸、散、膏、丹里面的植物粉末虽无显著药理作用,但可以增加肠容量,现在的剂型中,这些古典制剂的精妙之处多已不见。在改变剂型的时候,为了追求工业化,用醇沉的方式去掉了淀粉、木质素、果胶等,大量有效成分,如:绿原酸、生物碱等,也被同时去除。
饮片六神曲的晾晒时间,企业规定为夏天24小时,春秋48小时,冬天72小时,并严格以此放行。实际超出范围的情况时有。企业不造假,如实记录,但不采取任何措施。
忽视了操作人员的感官尤其是手感,以及以捏开后的内部干燥程度来确定的控制节点。通过外表的观察,就能预判内部的干燥程度,却不知如何与GMP结合在一起,只能附会。所以,要想真正实行GMP,利用GMP这一工具,缺乏对自身的充分了解,必定无从下手,生吞活剥。
西方理念·舶来
GMP是舶来品,是在西方的人文化环境下产生的东西,必定与西方社会人文紧密相关。如果想嫁接到国内,必须充分明了他的特点和实用性,然后因物制宜,择善而用。对于舶来品的盲目拿来,使我们对买来的硬件,建洁净厂房的规划以及外来的质量管理理念都一知半解。
GMP是一个量化、可重复、可重现的精神核心,由原料药出发,均可量化。跟中药材及饮片的手工艺制作方法却截然不同。所以化学药品通过固定原料和工艺,容易在工业化下实现质量均一性。而拿来用于中成药,就会产生很多矛盾的地方。
我们在借鉴GMP和进行工业化发展时,不思考技术手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没有领会到它的精髓,只是简单的硬件和概念垒砌,完全是在字面意义上去理解、复制。实施过程只能是形式化地买设备、套模板,例如:某些厂家纯化水系统不安装活性炭,原因是设备厂家建议装了这个反而细菌更容易滋生。但实际,装活性炭有个很重要的作用是为了除去氯离子,从而维护不锈钢设备不被锈蚀。甚至已经使用了316L的不锈钢管路,还保留着304不锈钢管路时代的在线紫外灯、臭氧消毒灯,反倒不重视管路焊接。
现在行业人员很多对自己行业的基本特点缺乏深入了解,不知道中药制药的流源与内涵,盲目地套用外来技术手段,结果只能南辕北辙。
中西文化·融合
中国和西方文化有根本不同。有人认为是快慢的关系,是同一条路,只是他们在前边,我们发展得慢,追赶就行了。笔者认为,源头、路向无一相同,类似于相异线或平行空间。两种文明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也没有先进与落后,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
文化的形成,有两大因素,一是自身人种特点,一是环境影响。东方人更重精神层次的思辨,认为人只要修,就能达到圣贤的境界,而从不需要人来监督,也不认为人有完全不可控的缺点。儒道佛无不然。一丝不苟地应和自然,遵从规律,追求品质。所以我们讲内圣外王、知行合一、圣王和贤相,就是说我们追求人治,追求哲人或圣人政治,而不重监督,至今依然。而西方社会共同信奉的基督教,强调原罪说,即每个人都有缺陷,没有完人,所以必须要被制约才能发挥正面因素。
西方近现代科学,强调重复性、重现性,所以他们强调制度制约,过程量化比对。中国文化发源地,都是依山傍水的平原。我们更讲究跟自然的和谐,更重“视形而上”,重视自我修为的最终结果;而非过程得艰辛和可复制性。西方希腊等地多山,环境恶劣,不开辟不足以活命,所以他们更讲究能重复的开拓手段。
综上所述,在这两种文化背景中孕育产生的两种药品方向,中药和化药,也就各具特色:中药讲究手工艺的独特性,处方药材也许固定,但是需要临床医师判断和调整比例;化药讲究可重复的科学性,追求纯正单一。当在化药基础上的产生GMP舶来之后,我们发现中药无所适从。这就是我们现在GMP实施最根本的困难。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成长的人,既是经过西方的科学教育,骨子仍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受其制约。文化的力量,不强势,但深入骨髓。就制药行业来说,我们缺乏讲求可重复的习惯,缺乏根深蒂固的按照实际记录、分析、改进的基本理念。所以,GMP理念拿来,作用甚微。只得“被迫”造假。
中、西方文化是否有融合的可能?笔者保持谨慎的悲观。从广义的文化方向来说,属于体系工程,可能更难融合;从小处的制药行业来说,不妨尝试在充分认识自身特点,坚持自身优势,选择性地利用科学手段,形成有特色的GMP。比如,制定工艺规程和操作时,按照实际放行控制的手段来描述,而辅助以其他外来技术手段。比如六神曲晾晒,以工人观察结果为主,以时间为辅助参考。天气等原因引起的变化即使超过所谓标准,同样可以放行。
中药提取投料的控制及对膏子的影响,要根据中药特点进行不同的工艺控制,出膏与药材的传统质量优劣挂钩,而不是人为地拉平出膏率。药材投料,应当准许企业搭配不同批次药材使用;同时应当准许企业搭配不同批次提取物使用投料制剂。总之,从临床疗效出发,而不是空谈质量指标。
中药现代化的行业发展,必须在充分自知的基础上,借鉴、借用外来先进手段和技术,靠循序渐进的融合而实现。中国文化几千年的传承发展,都是以“我”为本体的借鉴、吸收与发展。不借鉴外来手段,会故步自封。但是,忽略了自身特点,则会越走越偏。
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忘记了来时的路。让我们沉淀下耐心与清醒,以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精诚与求索之心,领悟中药的慢之所在,慢之所依,持续地思考中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持自知以精进,循次第而缓行。甚至考虑开辟“传统中药现代化”、“现代中药”两条不同的道路。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毒手药王邓智先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12-1 20: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蜗牛98 于 2015-12-1 20:13 编辑

中医西医、中药西药。
学校读书的时候听了太多了争论
中医中药老师说中医中药的好
中药药理的老师,边上课,边骂中药功效的自相矛盾。在华西,某个年会上,听着各种神奇的理论,有个院士说,他们想弄一个药材的药理模型,下一个阶段估计要使用超级计算才行,最后也不知道行不行。
也有很多前辈说,这个药人已经吃了很多年了,效果确实不错,可是按照新药的流程,老鼠那关都过不了,更不要说其他的了,最后还是算了……
记着那几年刚开始出现GAP的概念,我问老师,您看这个GAP有没有搞头,老师很淡定的回复了一句:没有意思。后来才知道,老师还在农大读了几年。又有一次和一个农大毕业的哥们说了这个,那哥们说:这个都是没有道理的,土壤营养,雨水……都会影响到药材的质量,也就那个样子。
有个中医老师,在学校人称*大包,就是喜欢开大处方,老师说,现在药材的质量不怎么好,只有在经方用量的基础上加大用量才行……
那时候,中药指纹图谱,才开始提出概念,据说是从日本来的,就专门去图书馆借了几本,后来突然发现,就是一个梯度或者不梯度的洗脱,多成分评价质量……。后来和一个做药理的同学聊天说,指纹图谱根本就不可能重现,我说你看,那个XX的板蓝根颗粒不就是自己是指纹图谱吗,那同学说,我们一个试验就是专门做的他们公司的板蓝根颗粒,就没有重现过,为了这个还专门去他们三个板蓝根GAP基地看过,今年他们河南的基本已经被水冲了,谁知道他们那么大的产量,这几个基地能够他们用……

反正就是那么回事,且行且珍惜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12-1 16: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像图片 是 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1 16: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5-12-1 17: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文化的精华不能丢,也不能闭门造车!舶来之品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全抛弃传统特点只能埋没了传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8: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分段眼花缭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1 18: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与现代,说不清道不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1 18: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读完了,楼主很有见解。对中药不太了解,网上也不断有中医药伪科学的论调,可能还是缺少融合和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1 18: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1 20: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触很深,深有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0: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5-12-1 16:17
头像图片 是 哪里?

陈寅恪先生在这座小楼里度过了最后近二十年的时光。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晚节芬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1 20: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让我这不懂中药的都看得十分投入。90棒棒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1 20: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拓创新,发展中药,不要让中药没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12-2 00: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12-2 00: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12-2 00: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08: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蜗牛98 发表于 2015-12-1 20:11
中医西医、中药西药。
学校读书的时候听了太多了争论
中医中药老师说中医中药的好

关注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文化特征。以此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意识形态为本体,西方文化体系浑然与之相融。清和中正、含弘光大是融合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2 11: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4 14: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中药现代化,必须把中医理论现代化,不然老是按原来中医理论指导怎么可能用现代化的中药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4 20: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太好了,棒棒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13 10:31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