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878|回复: 0
收起左侧

儿茶鉴别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6-12-26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儿茶鉴别
儿茶 Ercha,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商品为豆科植物儿茶的心材的水煎干膏,习称"儿茶膏"或"黑儿茶"。

历史
本品始载于《饮膳正要》,言其"去痰热,上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本草纲目》称为乌爹泥,孩儿茶,乌叠泥。李时珍说:"乌爹或作乌丁,皆番语,无正字,出南番爪哇、暹罗老挝,今云南等地造之"。《本草经疏》云:乌爹泥,今人多用外治,内服甚少。综上所述,古籍所记载的儿茶产地、分布、功效应用等均与今用之儿茶基本相符,故可认为古今所用儿茶一致。本品收载于《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年版)
原植物
儿茶 别名:儿茶膏、黑儿茶、孩儿茶、乌爹泥、乌叠泥、乌丁泥、西谢(傣语名)。
Acacia catechu (L.) Willd.--豆科Leguminosae
[/url]落叶乔木,高6~13m。树皮棕色,呈条状薄片剥离而不脱离。二回羽状复叶,互生,长6~20cm,叶轴上被灰色柔毛,着生羽片10~20对,羽片长2~4cm,每羽片上具小叶片20~50对,小叶线形,长3~6mm,两面被疏毛。总状花序腋生,萼筒状,先端5裂,有疏毛,花瓣5,黄色或白色,为萼长的2~3倍。雄蕊多数,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长卵形。荚果扁而薄,紫褐色,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多生于村旁、路边,或为栽培。
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现广东、广西、福建有栽培。
采制
一般在12月至次年3月采集儿茶的树干,剥去外皮,心材砍成碎片,加水煎熬,滤过,滤液浓缩成糖浆状,稍冷,倾于特制的模型中,阴干。
产销
儿茶膏catechu 主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销全国各地。
化学成份
儿茶膏含儿茶鞣质20%50%,儿茶精(catechin)2%~20%,(一)表儿茶精((一)epicatechin),粘液质,脂肪油,树胶及蜡等。不含儿茶荧光素(gambirfluorescein)及儿茶酚(catechol)。

功效
味苦、涩,性微寒。内服清热,生津,化痰;外用收涩,敛疮,止血。用于痰热咳嗽,咯血口渴;外治溃疡久不收口,湿疹口疮,痔疮,外伤出血。用量1~3g,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药理作用
1. 对平滑肌作用:儿茶水溶液能抑制家兔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蠕动,且能促进盲肠的逆蠕动,而有止泻作用,但对大肠几乎没有作用。
2. 抗菌作用:儿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福氏杆菌及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于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抑菌与鞣质的防腐作用有关。







性状鉴别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5/PART139/PD02.JPG]儿茶膏呈类方形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稍具光泽,平滑或龟裂纹。质脆,易破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无臭,味涩、苦后略甜。
以黑色略带棕色,不焦不碎,味微苦而涩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取儿茶膏粉末以水装置,放置片刻,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针晶束及黄色块状物。不得有淀粉粒。
理化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约0.1g,加乙醇5ml溶解,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3~5滴,加石油醚5ml,振摇,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石油醚层无亮绿色荧光。(与方儿茶区别)
2. 取本品粉末约0.1g,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溶液呈墨绿色。
3. 取本品粉末约0.1g,加水2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0ml,加饱和溴水约5滴,立即发生黄白色沉淀。
4. 取火柴杆一端插入本品水浸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之,杆上即显深红色。
5. 取本品约0.2g,加水50ml使溶解,加浓盐酸5ml与甲醛试液10ml,水浴上加热,有黄棕色沉淀,放冷,滤过,滤液中加三氯化铁试液数滴与固体醋酸钠5g,下部应呈棕红色,不得呈蓝色。(检查其他鞣质混入)
6. 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儿茶细粉1g,加甲醇10ml溶解,滤过,滤液供点样用。吸附剂:0.5%CMC硅胶G板(青岛海洋化工厂),105℃活化半小时。展开剂:氯仿-甲醇-甲酸(8:2:0.08)。展距:16cm。显色剂:喷含1%盐酸的0.0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儿茶素斑点显紫色。

儿茶薄层层析图谱
S:儿茶精 1.儿茶膏(黑儿茶) 2.方儿茶(棕儿茶)

附注
1.生产中常见将他种植物的茎枝混入,为有利于今后鉴别,现将儿茶茎枝的显微组织和粉末特征列于后:
组织:儿茶茎枝横切面(直径0.4cm),木栓层为2~3列类长方形细胞组成,黄棕色。皮层窄,由4~7列长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束鞘纤维排列紧密,3~5列继续排列成环,略带黄色,壁厚木化,直径10~25μm,少数四周薄壁细胞或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中间偶有石细胞,1~3个散在,直径13~35μm。韧皮部薄壁细胞数列,形状不规则。木质部宽广,约占整个横切面的1/2以上,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圆形,径向排列,直径13~70μm;射线1列细胞,细胞长圆形。髓部钝五星状,髓部薄壁细胞近木质部的较小,直径最小的约74μm,中心部分的较大,直径可达100μm,具纹孔,几无细胞间隙。

儿茶茎横切面简图(×18.6)
粉末:儿茶茎干的粉末黄绿色。纤维长条形或梭形,成束或单个散在,壁厚,直径10~25μm,长460~1800μm,少数纤维束四周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导管多数为具缘纹孔,另有部分螺纹及网纹,直径13~70μm。射线细胞长圆形,多为1列。木薄壁细胞长方形,壁木化增厚,具纹孔,直径7~24μm;髓薄壁细胞长方形或椭圆形,壁略增厚呈链珠状,纹孔明显,直径74~100μm。淀粉粒单个散在,脐点缝状偏于一端,层纹可见。石细胞少数,形状不规则,直径13~35μm。


儿茶(茎)粉末图(×225)
1.晶鞘纤维 2.导管 3.射线细胞 4.木薄壁细胞 5.石细胞 6.淀粉粒

2.商品中尚有方儿茶(Gambier;Gambiercatechu),系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Uncaria gambier(Hunter)Roxb.带嫩叶的干浸膏。方儿茶呈方块状,每边长约2cm,表面棕色至暗棕色(故又称"棕儿茶"),多平坦无光泽,有时可见裂纹,质坚实或松脆,断面浅棕色至浅棕红色,无臭,味苦涩。产于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方儿茶含儿茶鞣质约24%,儿茶酚30%~35%,槲皮素及儿茶荧光素。


3.另一种柏勒儿茶,系豆科植物柏勒树Dichrostachys glomerata (Forsk)Chiov的茎枝水煎浸膏,产于广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30 15: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